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27)131

明朝前期,后宫实行残酷的殉葬制度。太祖朱元璋死时,“带走”的妃子就达四十多人!

虽然大明祖训(《皇明祖训》)并没有明确规定,皇帝龙驭上宾,妃子必须殉葬,但太祖皇帝开了恶例,老祖宗这么一搞,就等于立下了规矩,后代只管跟着学,哪里理会对错与是非!

由于殉葬没有制度性规定,殉葬的条件是什么?哪些人必须从殉,哪些人可以免于从殉?都无明文。这就留下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使得殉葬在作为“哀礼”的实际操作中,有些可怜不该死的就被迫追随先帝去了,而有些完全没有理由不死的,却得以逃过一劫。是死是活,全在于殉葬这件事由谁来做主张,以及先帝的遗孀(妃子们)与上上下下的关系处得怎么样。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话说明仁宗朱高炽,在他48岁上去世后,后宫的妃子顿时得面对这件可怕之事。《大明会典》记载了仁宗之妃为之殉葬的情况:“献陵七妃,三葬金山,余俱从葬。”

北京金山在十三陵侧,是专门埋葬妃嫔与夭折皇子的地方。仁宗一共七妃,有三位葬在金山,据万历时任宛平知县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所记,这三人是李贤妃、赵惠妃、张敬妃,她们都不是殉葬的。按《明会典》的说法,“(三妃之外)余俱从葬”,则应为4人。其实不止此数。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据明实录记载,洪熙元年七月,宣宗给仁宗上尊谥,同一日,还给郭贵妃、王淑妃、王丽妃、谭顺妃、黄充妃五人赠谥。这些女子在身份上是宣宗的“皇庶母”,她们都不是仁宗皇帝的新欢,早在仁宗还是皇太子时就已侍奉东宫,是仁宗“潜邸”的旧人。如顺妃谭氏,湖广湘潭人,《长沙府志》存有她的简传,说她父亲曾任浙江道御史,永乐二十一年选入东宫,仁宗崩后,自缢而亡。府志明确记载,谭顺妃是殉葬死的。由此可推知,与她同列的郭贵妃等,都是为因为同样的原因丢了性命,由此得到每人2字谥文的精神奖励(如恭肃、贞惠等)。

仁宗去世时,他的皇后张氏还在,张皇后是宣宗之母,当然不会殉葬。仁宗的妃子亦不止这五人,为什么单单挑中她们,去顶那份“要命”的苦差?

万历时人沈德符就提出这个疑问,他说,宣宗登极时,所封有贵妃郭氏、贤妃李氏、惠妃赵氏、淑妃王氏、昭容王氏,其中惟郭贵妃、王淑妃二人殉葬,李贤妃、赵惠妃、王昭容三人为何不殉?由此产生的疑问是:择定殉葬者的条件与依据是什么?因为祖训没有记载,那就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了。

这里有一个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仁宗未崩前两个月,封张氏为敬妃。张敬妃来自世家大族,她是太师、英国公张辅的女儿,封册中对她赞美甚备,仁宗崩时,可能还不到二十岁。如此好女,仁宗如何舍得,竟不把她带走?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沈德符的解释是:“盖以乃祖、父勋旧特恩也。”说白了,就是张辅说了情,走了后宫的路子,才使他女儿免于一死。

可见,在选择谁来殉葬上,有着较大的通融余地。既然有人能通融活命,也就有人能挟势威逼,使不想死、不当死之人也殉死了。沈德符怀疑郭贵妃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

前述王淑妃以下4妃,都没有生育,可郭贵妃为先帝生了3位皇子,即滕怀王、梁庄王和卫恭王。妃之有子者,竟不蒙格外开恩,难道真是贵妃本人“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谁信谁与骗子就是一党!

郭贵妃不单生子有功,她的地位还非常尊贵。明初时,六宫之中,以“贵妃”为极贵,只下中宫皇后一等。宣宗时,才给孙贵妃加了“皇贵妃”的封号,孙氏不久正位中宫,做了皇后,从此诸妃中以皇贵妃为最重(也有说景泰年间封唐氏为皇贵妃,是皇贵妃封号之始的)。

地位仅次于皇后,极为尊贵,兼且生了3位皇子的郭贵妃,显然属于不当死而死之人,其中必有不可外传的隐情!

沈德符在谈及此事时,觉得让郭贵妃殉葬十分不可解,我却联想到两件事,觉得无解之中还是有迹可寻的——

首先,仁宗之后张氏,历史上以“张太后”知名,是个顶厉害的女人,她在其子宣宗暴卒、其孙英宗以幼冲即位的条件下,曾主持大政多年,有点垂帘听政的意思。后人一说起明初的“仁宣之治”和英宗初政,总会把她推出来赞一赞。其实不过是些文人的马屁,多为过誉之辞。

举例来说,正统年间有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张太后用得惯熟的私人。历史证明,往往只要太后主政,就会产生一个专权的大宦官,张太后也不例外。

可后来大伙集中火力,一齐来骂王振,却忘了张太后才是王太监的后台大老板,王振正是张太后一手抬举起来的;更有无聊之人,编出一个故事,说张太后听说王振专擅跋扈后,将他召来,忽一个眼色,两旁女官齐刷刷拔剑,架在王振脖子上,要立取他性命,若不是英宗下跪力请,王振这个大祸害已经是死人了。(详见本号前文《张太后真令宫女拔刀,要杀权阉王振?错,这是戏剧!》)

问题是,张太后在朱高炽做太子、做皇帝时,在后宫就没有竞争对手吗?后宫女子所争者,不必是正妃、皇后之位,对她们来说,为了固宠与多一些床第之欢,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郭贵妃生了3个儿子,无疑是仁宗非常宠幸之人;她位至贵妃,地位直逼张后,一定令张后感到极大的威胁,进而深恶郭妃。

恰恰仁宗朱高炽又不是一个强势的人,性格相当软弱。他作为兄长,俩弟弟一个都不服他;作为男人,也没能使妻妾间睦宁和戢。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仁宗时,后宫关系非常紧张,宫人之间勾心斗角,甚至传出某妃欲暗害张后,误中仁宗,导致他暴毙的奇闻。后宫斗争演变到这个程度,仁宗真可谓无能矣!

在那样的环境下,张后与郭妃很可能是两个更大的冤家对头,而宫人们纷纷站队,两宫势同水火。谁也没有料到,仁宗即位仅一年就死了,张后之子即位,皇后升作太后,倚仗她的皇帝儿子,瞬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然后她假借仁宗遗言,逼迫郭贵妃及平日与她亲近的妃嫔们,全部殉葬,则昔日仇怼,顿时报销,何其快哉!——虽为怀疑,似也在情理之中。

我想到的第二件事,与之一个怀疑有关。

郭贵妃的第二个儿子梁庄王,在宣宗诸弟中最受长兄宠爱。梁庄王葬在今湖北安陆,他的墓地出土金银珠宝等品物达五千多件,其中有着大量出自宫廷的精美赏赐,这在亲王墓中,是不多见的。

宣宗为什么对梁王这么好?我不由得想,会不会是宣宗怜惜梁王之母屈死,而对她儿子采取的一种经济补偿?

从仁宗妃子殉葬情况来看,谁殉谁不殉,可能有皇帝的遗愿,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活人手里。好比说,假如仁宗舍不得年轻的张妃,临终前特地交代,一定要她随去,可是张家在朝势力大,人面儿熟,更不惜银子上下疏通打点,他家的宝贝女儿就不仅不必死,而且必不死了。而那些无依无靠的、政治上失势落败的女子,不管她生了几个孩子,孩子有多么可怜,她也只好接受殉葬的悲苦命运了。(原文来自皇帝说史的头条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7408.html

“明代郭贵妃皇帝爱她生了三位王子竟然被迫殉葬!” 的相关文章

尉迟运:北周时期大臣,曾参与拥立北周明帝

尉迟运:北周时期大臣,曾参与拥立北周明帝

尉迟运(539-579年),北周大臣。大司空、吴国公尉迟纲长子,官至大将军,封卢国公。参与拥立北周明帝,周武帝时平定卫王宇文直叛乱,周宣帝即位后,因忧惧成疾去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拥立明帝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尉迟纲之子也。尉迟运年少便精明干练,志在立功。西魏...

孟达有什么本事,让曹操如此重用他呢?

孟达有什么本事,让曹操如此重用他呢?

历史上的孟达和吕布一样反复无常,那么他有什么本事,让曹操如此重用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首先,孟达(?-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在东汉末年,孟达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刘备来到益州后,孟达背叛刘璋,归...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张琼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赵匡胤处死?

张琼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赵匡胤处死?

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重文轻武,宋朝当时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哥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五代时期是武将的天堂,后汉大将史弘肇曾大声疾呼:安定国家,在长枪...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爱权如命,却为何早早让位给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带上了巅峰。同时,乾隆对于权利过度痴迷,做了那么多年的统治者,甚至不愿意离开政治舞台。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便...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的内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审琦虽是武将但滴酒不沾,为何在赵匡胤向天祈祷后他就变得酒量惊人呢一,投靠郭威王审琦早年投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因为性格敦厚朴实,为人稳重有谋略,还骁勇善战,所以很得郭威信任。乾祐元年(948年),河中节度使...

关羽为什么要和马超比武 公平交手谁会获胜

关羽为什么要和马超比武 公平交手谁会获胜

还不知道:关羽为何要与马超比武,如果双方公平交手,究竟谁会取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发生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远在荆州的关羽向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的情况。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心意,便在回信中说马超和张飞相似,都是并驾齐驱的猛将,但是远比不...

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谋士 范增水平实力如何

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谋士 范增水平实力如何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水平到底有多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大概是对一个谋士最高的称赞。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那范增只能算半个谋士。因为范增能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不一定听。范增能弄明白天下局势,却不明白为臣之道。范...

评论列表

Daisy
Daisy
18分钟前

明朝的殉葬制度是一种残酷的行为,不符合现代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虽然历史上存在许多无法改变的事情和背景因素导致这种制度的出现与延续但我们应该反思并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权和自主权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之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权意识的提高类似的不人道做法已经逐渐被淘汰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唾弃希望未来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人人平等自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