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逆转!终结了一个荒淫的时代的权臣杨坚
躲过杀身之祸
公元572年,对于宇文护隐忍多年的傀儡皇帝宇文邕,突然发动政变,杀死宇文护。由于杨忠杨坚父子身为北周重臣,却一直没有依附过宇文护,令宇文邕大为赞赏,开始重用杨坚,封杨坚为骠骑大将军、大兴郡公,573年时还将杨坚和独孤伽罗的长女杨丽华聘为皇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
宇文邕的谥号是武帝,在北周皇帝中属于能力比较高、控制力比较强的皇帝,后来正是在宇文邕时代,北周消灭了同样源出北魏的北齐政权(这场战争杨坚也有参与和立功),统一了北朝。
像宇文邕这种统治能力很强的君主,通常疑心也都比较大,对于威胁到帝国安全的人选,一般不介意多杀几个。
因为杨坚相貌非常,宇文邕的亲信、异母弟齐王宇文宪精于看相,认为杨坚未来非久居人下之辈,就建议宇文邕尽快做掉杨坚,免除后患。
宇文邕本来就对杨坚有疑心,就找来一个叫赵昭的相士偷偷给杨坚看相。
这个赵昭是知名的相士,宇文邕下定决心,如果赵昭说杨坚的相貌不善,就下狠心干掉杨坚,解决后患。年轻的随国公杨坚,在这一刻遭遇到了人生重大危机。
非常幸运的是,这个赵昭早就认识杨坚。用中国人的老话说,杨家多年来积德,有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赵昭就是杨家的朋友之一,当然宇文邕并不知道。
赵昭当着宇文邕的面假装给杨坚看相,末了轻描淡写道:皇上不必多虑,杨坚这个面相没什么特殊的,顶多当个大将军罢了。这使宇文邕放下了心。
后来也有其他人以“杨坚有反相”为由劝谏宇文邕杀掉杨坚,但宇文邕对赵昭的结论深信不疑,也就不再把杨坚放在心上了。这一刻,宇文邕同学实在是宅心仁厚了。
皇帝的老丈人
公元578年,宇文邕去世,其长子宇文赟即位。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又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宇文赟在历史上被公认是个暴虐荒淫的皇帝。
在即位以前,其父宇文邕对他管教极为严格,信奉棍棒出孝子,只要宇文赟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宇文邕甚至多次威胁要废掉宇文赟的太子之位,当然最后并未真正实行。
从这一点上说,宇文邕虽然作为皇帝很成功,但作为教育儿子的爹来说,则是相当失败的。(可见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多么的不靠谱。)
宇文邕死后,年仅十九周岁的宇文赟毫无戚容,抚摸着身上被父亲责打的旧伤,对着宇文邕的棺椁冷笑:“你死太晚了!”以往历代先皇去世,新皇帝按照规则至少需要守孝一个月,而宇文赟却是在宇文邕死后第二天便登基,十天后便将其安葬,然后就开始享受皇帝生活。
从各方面来分析,宇文赟都是一个十足享乐主义者,在其眼中,什么国家大义、江山统治、社稷大计,统统不重要,当皇帝唯一的目的就是享乐。
于是宇文赟刚一即位,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立即在酒 *** 望的原野中肆无忌惮、毫无底限地驰骋。国事统统交给东宫时的旧下属郑译等人打理。
史称:“宣帝(未来宇文赟的谥号)初立,即逞奢欲。”
为了满足淫欲和新鲜,宇文赟干了一件以往所有皇帝都没有干过的事情——册立了五位皇后。五个皇后分别为:
天元大皇后,杨丽华,是杨坚之女、宇文赟的原配;
天大皇后,朱满月,本来是宇文赟的侍女,后偶然受到宇文赟的临幸,生下宇文赟长子宇文阐,她比宇文赟年纪大十二岁,完全是因为儿子的关系被封后;
天右大皇后,元乐尚,西魏宗室、开府元晟之女;
天左大皇后,陈月仪,大将军陈山提之女,与元乐尚一同进宫,两人同时受宠,也同时被封为皇后;
天中大皇后,尉迟炽繁,蜀国公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的孙女,本为宗室西阳公宇文温的夫人,一次朝见皇后时,被宇文赟看中,宇文赟便将她灌醉后奸污。之后宇文温被诬叛变并处死,她便被召入宫中侍君。
从这五个皇后的来历看,就知道宇文赟的德行如何。
之前讲越南史中,煮茶曾经聊过越南君主丁部领等大都曾册立过五位以上的皇后。这种越南皇帝独特的爱好并不是跟中国老师学的,因为中国皇帝除了个别之外,都只册立一个皇后——注意煮茶在这里讲了“个别”两个字——这位宇文赟同学就是这少数几个“个别”之一。
而宇文赟立五个皇后还有一点独创。越南的皇帝们一般也只是多封几个皇后封号而已,宇文赟却是习惯将五个皇后一块儿放到床上,依次排开,然后一同侍寝。
宇文赟一方面 *** 行乐,另一方面也防备着大臣反叛,经常监视大臣言行。公元578年,宇文赟杀死了德高望重的齐王宇文宪(就是之前劝宇文邕杀杨坚的那位)。在这样折腾之下,北周国势日渐衰落。
宇文赟对实权人物、身为国丈的杨坚也非常猜疑,曾直言不讳地对皇后杨丽华讲:我早晚要杀你全家。可以说杨坚这个国丈当得一点都不轻松,随时都有挂掉的危险。
在这个危机关头,杨家雄厚的关系网起作用了。杨坚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就是郑译——上文提过,正是宇文赟东宫时的旧属,非常受宇文赟信任,目前官拜内史上大夫,正 *** 着国政。
杨坚通过郑译的关系,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外放做官的想法。这倒正合宇文赟的心意,便任命杨坚为亳州总管。这样君臣两人都觉得对方不会威胁自己,便都彼此很满意。
公元579年,只当了一年皇帝的宇文赟嫌当皇帝太累,就禅位于只有六周岁的长子宇文阐(朱满月所生),然后自称天元皇帝,从此专心享乐。
宇文赟虽然年纪很轻,但每次都是好几个皇后和宫女一起服侍,纵欲过度,且也没人敢劝阻,这样其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公元580年,宇文赟连续行淫多日之后猝死,死时仅二十一周岁。
大权在握
宇文赟死得匆忙,估计骑在皇后身上策马扬鞭的时候也来不及留下遗言,这让近臣们很难办。当时被宇文赟所信赖的朝臣有两个,分别是刘昉和郑译(这个人上文提过)。
虽然此时宇文赟的儿子宇文阐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然而小皇帝毕竟年纪小,实际上是太上皇宇文赟说的算,大家一直以来也都是听宇文赟的,此时宇文赟也没留句话就驾鹤西游了,那么将来究竟听谁的?
当时身为国丈的杨坚也先一步知道了宇文赟挂掉的事情。刘昉和郑译,这二位都和杨坚关系很好,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杨坚名头大,声望高,估计搬出来能够服众。于是两人一合计,便决定矫诏,让杨坚出面担任辅政。
杨坚一开始固辞,表现得不愿担任辅政。刘昉则冷笑说:“这事杨公如果不干,我可就自己干了。”话说杨坚虽然多年来一直隐忍不发,但绝不代表其没有野心,哪能看这个机会白白溜走,便顺势接受此建议。
之后刘、郑两人等对宇文赟的死讯秘而不宣,反以太上皇的名义假传圣旨,封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至此杨坚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开始了专权之路。
杨坚多年来一直在权臣或暴君的眼皮底下挣扎生存,深知权力游戏的 *** 和残酷,知道自己当这个权臣,虽然一时掌握生杀大权,威风无比,但实为在刀刃上走路,稍不小心就会身死族灭,所以只能把事情做绝才有出路,故而一掌权,便立即开始了扫灭一切障碍的篡权之路。
首先杨坚的目标是北周皇室中那些掌握兵权的实力派们。他担心这些拥兵自重的诸王在外生变,便发出消息,以要护送千金公主出嫁突厥为由,邀请诸王入朝觐见,很快召集了赵王宇文招(宇文泰第七子)、陈王宇文纯(宇文泰第九子)、越王宇文盛(宇文泰第十子)、代王宇文达(宇文泰第十一子)、滕王宇文逌(宇文泰第十三子)进入京城。可以说,宇文泰的儿子们,除了以前早已去世的,这次统统被骗入朝中。紧接着杨坚下旨,命诸王麾下的府兵,统统听中央的号令。这样诸王们都被解除了军权。
但仍有反对杨坚的实权派人物存在。就在杨坚渐渐掌握了整个北周政权的时候,一些忠于北周的将军开始行动起来了。
公元580年,农历五月,前文提到的尉迟炽繁的祖父、宇文泰的外甥、相州总管尉迟迥发兵二十万讨伐杨坚,关东诸州也群起响应。益州总管王谦也起兵进攻杨坚。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因为女儿司马令姬为小皇帝宇文阐的皇后,故也起兵十一万响应尉迟迥。几路大军声势巨大,十天之内,连下数城。
危急存亡之际,杨坚任命上柱国韦孝宽、襄州总管王谊为行军元帅,出兵讨伐。韦孝宽攻打尉迟迥,来到武陟(今河南武陟)与尉迟迥军在沁河两岸对峙,当时正逢河水大涨,两军无法渡河,不得不隔水遥相望。当时军中传言,韦孝宽已经被尉迟迥买通,所以才没有进攻尉迟迥,结果杨坚非常紧张,连忙派遣亲信赴前线担任监军。
这是个危险的差事。杨坚本来属意刘昉(前文中帮助杨坚矫诏那位),但刘昉唯恐当炮灰,拒绝前往,令杨坚非常不快。刘昉同学,你既然创造出了一个权臣,就该知道拒绝权臣的危险性,这简直是做死的节奏。后来刘昉果然因故被赐死。
回到监军这个任务上来。最后,杨坚的僚臣、丞相府司录高颎(后来的隋朝名臣)自愿前往前线担任监军。
高颎的父亲原是独孤信的宾客,而在独孤家落难时,高家依然和独孤伽罗保持联系,高颎的才干和品德也受到独孤伽罗赏识,便将其推荐给杨坚。后来隋朝建立以后,高颖很长时间里都受到重用。
在沁河战场上,高颎命人在河水上架桥,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则在上流施放火筏烧桥,高颎又命人填土以阻档火筏。韦孝宽趁机命令大军迅速渡过沁水作战。不久,韦孝宽在邺城击破尉迟迥军队,尉迟惇战死。尉迟迥无路可逃,自杀身亡,死前痛骂杨坚不止。杨坚盛怒之下命人焚毁邺城。
另一面王谊也击败了司马消难,后者连夜难逃至陈朝。王谦的军队不久也被平定。杨坚夺权的最后障碍也消除了。(原文来自历史阅读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