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锋芒毕露::长三角的弱小吴国为何能成为春秋一霸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17)100

吴国有宝剑

吴国是春秋历史上很晚才被记录的国家。吴国出现的晚,灭亡的早。从有文献记载到其灭亡,吴国历史不过一百多年。另一方面,《荀子王霸》里提到,“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前几个国家不能说很偏僻,但放在吴、越身上的确不错。可偏偏是这个历史又短,地方又“僻陋”的吴国,在春秋时谱写了一段颇具个性的历史,不但在“荀子”版的“五霸”排名中,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并列,还成就了吴国流传至今的无数传说故事。

吴国是怎么以区区长江下游三角洲滨海之地,忝列“五霸”的确是个有趣的话题。《左传成公七年》认为,吴国崛起,是晋国人教吴国“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使得吴国强大起来。当然,还有人认为,是吴王阖闾任用了从楚国逃亡的伍子胥,从而走上“霸道”。

但是,前人似乎忘了,吴国虽没有战车、战阵,可并不缺少自己的特色。中唐诗人李峤写了一首诗:“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这首诗叫做《宝剑篇》,讲述了一把名叫“辘轳”(亦作“离镂”、“独鹿”)的宝剑的事迹。李峤对冶剑略有了解,知道青铜宝剑需要的“铜、锡、铅”(三金合冶)原料来自“吴山”、“越溪”。估计也见识过经过镏金技术,外加“金属膏剂涂层加热扩散工艺”才能获得的俗称为“菱形暗格纹”(龟甲参差)的吴式青铜剑。

“菱形暗格纹”(龟甲参差)的吴式青铜剑,上海博物馆藏。

这把“辘轳”宝剑的主人就是伍子胥。看来,直到唐朝人的眼里,宝剑还是吴国最重要的特产。李峤的《宝剑篇》里,还有“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建立吴国等事迹,这或许能帮我们揭开吴国崛起的秘密。

剑剑有故事

按照《吴越春秋》等晚近文献的记载,吴国著名的青铜剑集体涌现是在吴王阖闾的时代,但最早被提及的吴国宝剑,属于阖闾的四叔:季札。《史记吴太伯世家》说,阖闾的父亲诸樊是吴王寿梦的长子,季札是四子。这位四王子无心王位,喜欢周游北方诸国,司马迁说他到达过鲁、齐和郑。甚至还到了黄河以北的卫国和晋国,预测了晋国将要发生“三家分晋”之事。

季札最为人称道的一点,不是他仿佛未卜先知一般,预言了北方诸国的未来,而是他在徐国留下的一桩事迹。从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吴国前往北方诸国,需要首先经过与苏南接壤的苏北徐国。季札出发时,见过徐国君主,“徐君好季札剑”,但没好意思提出,季札看在眼里,因为还有出使任务在身,也没好送他。等他南归时又经过徐国,想起要把剑送给徐君,结果“徐君已死”,季札就“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这就成了太史公笔下,季札“仁心慕义”,道德高尚的典型事迹。

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吴国外交大使季札带着本国特产青铜剑去周游北方诸国,“季札剑”很受北方用户欢迎,所以季札把剑留在北方,轻身而返。

上面讲了季札挂剑的传说,下面就说说季札大侄子阖闾跟吴国宝剑的故事。阖闾没当吴王之前,叫公子光。当时的吴王是阖闾的堂兄弟吴王僚,公子光屡次为吴王北伐陈、蔡,击退楚国,直到伍子胥来到了吴国。伍子胥是楚国太子建一党,因有暗通齐、晋,分裂楚国的嫌疑,被楚平王所逐,向东流亡吴国。

伍子胥从吴、楚连年交战中窥到契机,将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吴国趁楚平王去世,又要伐楚,因未能速战,吴师主力被困于外。公子光就在此时让专诸行刺吴王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形象地记录了行刺一幕,专诸说完“母老子弱”求托付后,就慷慨赴命了。他接着给吴王上菜,在鱼肚子藏了一把剑。吴王还没吃到鱼,就被专诸拔剑刺死,专诸也当场死去。如此富有想象力的行刺方式赋予了专诸《史记刺客列传》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之一位是“曹刿”),而这把用于行刺的“鱼肠剑”也一战成名。当然,按照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看法,“鱼肠”是宝剑表面一种类似松木花纹的纹理--这也是青铜剑加工过程中的一种表面技术。

不管怎样,吴王僚一死,公子光即位为吴王阖闾。阖闾委任伍子胥为“行人”,据说还得到了传说中的齐国军事家孙武的帮助,屡次出击楚国,抽空还攻打一下越国。终于即位十年后,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鞭楚平王尸以泄愤,取得了“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的成果。又过了十年,吴王阖闾因在檇里(今嘉兴)不敌南方越国,被越人砍中脚趾,离奇而亡。

吴国的第三把剑和伍子胥有关。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九年后,伍子胥因预感到吴国命运的终结,预先让其子北迁齐国。夫差得知后,赐其宝剑一柄。子胥持剑自尽,这把剑就是李峤《宝剑篇》中所歌的,名剑“离镂”(辘轳)。

事起吴楚越

吴国历史短而宝剑多,“季札剑”、“鱼肠剑”和“离镂剑”就浓缩了吴国的全部历史。

公元前601年,晋国教会了吴国“乘车、战陈”,还“教之叛楚”。按《左传宣公十年》所载,这一年还发生了楚国东伐“群舒”,“盟吴、越而还”。楚国不但攻灭大别山以北的舒人,也对山南鄱阳湖盆地的干越人群做了类似的事情。

鄱阳湖平原周边有丰富的铜矿储量,楚国过去就频频伐越,以“干将、莫邪”为代表的干越人群,既能为楚国造铜兵,又能补军旅,可谓一举两得。但正像当年干将献了雌剑,藏了雄剑,由儿子“眉间尺”杀楚王复仇,干越人可不是心甘情愿为西来的楚人卖命。

问题是,干越去了哪里?《管子小问》记录过一个小故事,“昔者吴、干战,未龀不得入军门”。也就是说,部分干越沿着长江或者赣东北、皖南之间的黄山通道逃亡到了太湖平原。这些以“凿齿”习俗作为成年礼的干越人群,的确不分老幼地和吴国有过激烈交战。但最终被长江下游的吴人吸纳。证据就是,吴国也开始“造剑”。《吴越春秋》里,干将的籍贯被定为“吴人”,时间就是阖闾的时代。

长江下游芜湖一带的南陵、铜陵也产铜矿,遗址历史可追西周。加上擅长冶铜的干越迁入,吴人的铜剑生产蒸蒸日上。产品多了,需要客户认可才好。季札周游北方诸国,带着宝剑出门,挂剑轻身而返,便隐隐表达了这个意思。今日考古发现,“吴王光剑”在山西、安徽出土了2柄,“吴王夫差剑”在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共出土了9柄。看来季札当年外交兼贸易大使的职责履行得很好。

楚在长江西,吴在长江东,干越在中间。当愈来愈多的干越受楚之迫,东迁入吴后,和吴国与北方诸国交往增长同步的,就是楚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流失--为楚国扼守北方重镇,管理齐、晋贸易的伍子胥和公子建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成为楚国贸易下滑的替罪羊--于是,楚国与吴国难免一战。《左传》里说,楚国和吴国在长江下游的争夺,起因是边境妇女“争桑叶”,而《吴越春秋》则说是吴国“湛卢”宝剑莫名飞到楚国,两国因剑而争,不管怎样,这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资源争夺战。

频繁应对西部的楚国,让长江下游幅员不广、人口不丰的吴人很快限于被动。吴王僚多次派公子光伐楚,与其说是“争霸”,不如说疲于应对。刺客专诸口中的“母老子弱”,与其说是专诸担心行刺后,无人照料家人,不如说是广大疲于战事的吴地民众的心声。

替代吴王僚上台的阖闾找到了新的人力来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提到阖闾的叔父余祭曾经“伐越,获俘焉”,只不过这个叔父也被一个越人俘虏砍死了。《吴越春秋》里则有阖闾“以越不从伐楚,南伐越”,而《郁离子》也提及,越人曾为吴伐楚造舟。这里的越人不同于早先进入吴地的“干越”,来自吴国以南,绍兴-宁波平原上未来赫赫有名的越国,但这两者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伐越之后的吴国很快就攻楚成功,为伍子胥报了大仇。只是,没有人预料到越国越来越强,最终砍掉了阖闾的脚趾,也间接奏响了伍子胥和吴国的丧歌。

“越”“越”复跃跃

吴国的兴起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拜楚国东进引起的“干越”迁移所赐。吴地铜剑北上,晋国的马、车,齐国军事家孙武的军事战略南下,使僻陋一隅的吴国和东亚其他人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可短暂的繁荣,也因为楚国迫境而昙花一现。很多人认为“吴、楚争霸”的结果有利于吴国一方,可是除了攻入楚都一役,两国都在长江下游争战,在今天的安庆一带留下了“吴头楚尾”的名称。换句话说,楚国决战千里之外,而吴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家门口迎战,吴地资源有限,缺乏战略纵深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吴王阖闾把目标瞄准了南方的越国,越国的人口和资源,的确是吴国速胜楚国的关键,也加剧了吴国速朽的进程。几乎被后者倾覆的楚国与吴国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他们拥立一位“越姬”生下的楚惠王即位复兴楚国,《史记列女传》说她是越王勾践的女儿(缺乏明确证据)。但是,阻击了西来之敌,获得短暂喘息机会的吴国,很快将在正南面遭遇他们毕生的对手,他的名字叫勾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6/321047.html

“锋芒毕露::长三角的弱小吴国为何能成为春秋一霸” 的相关文章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是什么人?他最后被赐死是因为什么?

王守一 是唐玄宗李隆基王皇后的胞兄,祁国公王仁皎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封建王朝,如果皇亲国戚被砍头,要么是谋逆大罪,要么就是贪腐重罪。而王守一则属于后者。要说王守一,先说说他的孪生妹妹王有荣。王有荣是唐玄宗李隆基正儿八经娶的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王皇后。一开始的时候,王氏作...

历史上秦日纲与石达开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秦日纲与石达开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在太平天国诸多名将中,石达开是最具有传奇色彩。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1847年,石达开和秦日纲先后受洪秀全相邀,同谋起事。巧的是,石达开和秦日纲还都是贵县人。要知道,在太平天国将领中,多数还是来自紫荆山根据地一带。照理说,石达开和秦日纲这两个老乡,应该抱团取暖才对。可是,让人万万...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对《三国演义》中,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实在是大意了啊。虽然是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但刘备实在也有失察之过。当日,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两月,刘备这面惨胜。但是汉中人口多被曹操迁入中原,刘备也没有发起陇西之战进一步占领陇右诸郡。...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