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17)250

导读:当下,抗日剧充斥荧屏,“武士道”也被各种演绎。然则,日本“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侵华战争中,又充当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明治以前的“武士道”

起源于镰仓时代的“原始武士道”,因政治契约之故,特别强调“忠”与“死”

所谓“武士道”,略言之,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纵观历史,“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完全取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一般认为,“武士道”起源于镰仓时代,定名于江户幕府初期。公元721年,元正天皇诏书首次正式承认“武士”的存在,至11世纪,镰仓幕府建立,以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层”作为统治基础。这类政权,通称“武家政权”,此后统治日本600余年,原始的“武士道”也在这600余年间逐渐成型。

“原始武士道”的核心理念,乃是“忠”与“死”。所谓“忠”,是强调各级武士须严守岗位,绝对忠于各自的主君;所谓“死”,是倡导为主君献身乃至殉死。“武家政权”对这两点的强调,其实是出于一种现实的“等价契约”的需要——武士向主君付出“忠”与“死”,主君则赐予并保障武士的地位与财富。这种契约关系,常常随着世局的变迁而有所修正。如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旧主、新主更替频繁,武士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就更爱强调“为自我献身”,而不是“为主君尽忠”。

江户时代,朝野异途,武士道分裂为“士道”与“叶隐”两派,其伦理观完全对立

江户幕府(1603-1867)初期,“武士道”一词正式出现在典籍之中。“传统武士”在江户时代,被迫转型为行政官吏,被要求具备治民才干,而不能仅仅只懂得杀伐。“原始武士道”于是被改造成新的“士道”。出身武士、有弟子四千、深受儒学影响的山鹿素行,是这一改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儒家主张“德治”,要求士大夫以其德行垂范天下;山鹿素行则强调,武士必须文、武兼修,而且必须高度重视“文”的修养,必须做到重义轻利,因为通过自己的楷模式的行为,让天下秩序归于井然,是武士天然的职分。

不过,江户政权用儒学改造“传统武士”的愿望,并未完全成功。缅怀“原始武士道”的《叶隐》一书,仍在转型不成功的“传统武士”当中广泛而秘密地流传。《叶隐》一书的作者山本常朝,特别痛恨让武士学习儒学、转型做官僚。按该书的观点,所谓“武士道”,很简单,就是“当生与 *** 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叶隐》反对儒学对死的意义的追寻,“死就是死,勿为目标所制,若离开目标而死,或许死得没有价值,是犬死或狂死,但不可耻。死就是目的,这才是武士道中最重要的。”《叶隐》也反对儒学用“义”来规范“忠”,作者非常明确地表示:“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可以说,《叶隐》完全是对“士道”的对抗,后者得到了当局的认可与推广,前者则被列入禁书,只能在民间秘密流传。不过,无论是“士道”里的“武士道”,还是《叶隐》里的“武士道”,在江户时代之前的历史中,都不曾完整地存在过,而只是作者出于现实需要,进行的一种理想化的“提纯”。

明治以后的“武士道”

明治初期,当局出于现实需要,武士道被心照不宣地置于半遗忘状态

明治维新后,江户时代的武士道,无论是“士道”派,还是《叶隐》派,都难以被当局所容忍。因为这种旧时代的“武士道”,有两个特点——1、专属于“武士”这一特殊阶层;2、其效忠对象多元,数十万武士,分别效忠各自不同的主君,而非天皇一人。

新政权宣布士农工商“四民平等”,取消了“武士”阶层的特权,又通过天皇诏书,将“忠良骁勇”的品性,定义为是全体“日本帝国之人民”所共有的优点,同时绝口不提“武士道”三字。1882年天皇发布《军人敕谕》,更是明确批判武士阶层长期掌控日本政权的历史,是“违我国体”。所以,在明治前、中期,“武士道”地位尴尬,处于一种心照不宣的半遗忘状态。

明治后期,为向西方证明日本非野蛮民族,新渡户稻造重塑武士道,认为其与基督教相通

明治时代后期,“武士道”再度被激活,与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日清战争中,因为旅顺大屠杀,日本被西方媒体宣传为野蛮民族。作为辩护,1899年,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武士道》一书。新渡户稻造出身武士家庭,曾留学欧美,并成为基督徒。他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向西方世界展示日本民族的“优秀特质”,希望说服西方世界,日本民族不是野蛮民族,也有着与西方基督教传统类似的优秀的道德体系,这一体系就是“武士道”,其内涵是“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

日清战争打败了儒学中国,日俄战争打败了属于西方文明的俄国,许多日本人因此认为,一定存在着某种日本独有的“文化传统”,在指导日本获胜。新渡户稻造的对武士道的重新提倡,正好部分满足了这种社会心理的需要。1905年,新渡户稻造本人受到明治天皇帝特别召见,并获准向天皇献上《武士道》一书;同年,该书增订再版,风靡全国,新渡户稻造也成为“新日本”的代言人。曾一度被官方刻意遗忘的“武士道”,由此一跃成为所有日本人共同具备的美德。

日俄战争的胜利,却使得日本国内“民意”,更愿将武士道重塑为对抗西方的特有道德利器

新渡户稻造的写作初衷,虽然是为了向西方人证明,西方人有的高贵道德,日本人也同样具备,不过,他对“武士道”的赞美仍有限度,认为“武士道可以救日本,但不能救世界,只有基督教能救世界”。所以,《武士道》一书,虽被推崇,但还难以完全满足日俄战争后,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对本国独有的“文化传统”的发掘热情。这种心理需求,最终须由井上哲次郎来填补。

同在1905年,井上哲次郎编纂出版了著名的《现代大家武士道丛书》。他非常明确地强调:武士道“在外国几乎没有同样的例子,是日本一种特别的精神训练”,不但不同于中国的儒学,更是日本民族赖以与源源不断输入日本的“西方道德”对抗的唯一利器;至于其何以“独一无二”,井上的解释是:日本的“武士道”,有着“皇道”与“神道”作为指导原理,所以,“影响从日本及于全世界,负有道义地统一全世界的使命”。井上还一再宣称:“我国的军队之所以非常强大,虽然有许多原因,我确信无疑:武士道的存续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至于“武士道”的内涵,则无非“忠君爱国”四字而已。

战时,军方乐于宣扬“叶隐”;战后,当局又乐于宣扬新渡户稻造

综上,“武士道”究竟为何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日本,实际上一直含混不清。镰仓时代所产生的“原始武士道”,只是一种现实的利益契约;江户时代,“士道”和《叶隐》互相对立,代表了不同政治阵营的需要;明治前期,武士道心照不宣地被遗忘;明治后期,新渡户稻造说“武士道”与西方主流文明共通,井上哲次郎说“武士道”是日本赖以抗衡基督教的独一无二的思想利器……可以说,不是“武士”,而是学者和政客们,在一直不断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武士道”的形象,而这种塑造,又因为利益出发点的不同,往往彼此冲突……

惟现实政治往往选择更符合其实际需要的解释。所以,在侵华战争期间,最受日本军界推崇的“武士道”,是《叶隐》一派,因为《叶隐》鼓吹“干脆利落地选择死”,而反对去追寻这种死是否与“义”相合。“如今如果奉召前往战地,我们绝对不要忘记带上《叶隐》”,正是东洋大学教授古川哲史在1940年代,给全体日本国民的“忠告”。1941年,时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也在《战阵训》里鼓励日军士兵去死,“不可生而受虏囚之辱”。

二战结束后,崇拜《叶隐》的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因为主旨是与西方沟通对话而非对抗,又重新成为日本“武士道”的主流,新渡户稻造的肖像,还被印在了货币之上。略言之,“武士道”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参考资料:

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三岛由纪夫,《叶隐入门》,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戴宇,《面向西方世界的诉求与告白——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与明治日本》,《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4期;唐利国,《论武士道与日本军国主义——传统的再编与抵抗的失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韩东育,《关于“武士道”死亡价值观的文化检视》,《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周颂伦,《武士道与“士道”的分歧和对立》,《日本研究》2008年第4期;张翔,《日本武士道的前世今生、历史作用》,新民晚报2015/04/16;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6/321129.html

“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的相关文章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613年),本名李雄,渤海蓚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格豪爽,胸怀大志。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帅都督。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开府、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大将军、江州刺史。平定汉王杨...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历史上项羽是真的想杀刘邦猜设鸿门宴的吗?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鸿门宴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在学习高中课本上鸿门宴一课时,大家对于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场景也好像身临其境,后世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假设如果项羽在宴会上杀了刘邦,或许也就...

吕公将吕雉嫁给一无所有的刘邦,到底是因为什么?

吕公将吕雉嫁给一无所有的刘邦,到底是因为什么?

刘邦汉太祖高皇帝,汉朝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在起兵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不入流的小吏),而且好酒好色,不事生产,家庭状况也只能算是一般。而吕雉虽算不上千金小姐,确绝对算得上小家碧玉。家境、相貌、年龄样样都比刘邦强,吕雉全家到沛县躲避仇人投靠沛县县令,沛县令看...

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何关门不能除掉曹操

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何关门不能除掉曹操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都是不同时期的权臣,顺治帝退位之前令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辅佐小康熙,当时鳌拜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执政大臣,何况当时还有孝庄太后也在帮助康熙,即使鳌拜将这几位大臣扳倒...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康熙和乾隆都能生那么多的孩子 这三个皇帝为何没有后代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乾隆那么能生,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后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清朝的历史一直为大家所熟知。对于清朝的皇帝大家也很了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这三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是非常强的,...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李自成兵败被杀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兵败被杀之后 妻子高皇后又是什么下场

对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下场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政权的交替,明朝灭亡后便是清朝,可在这其中却有一个人曾经短短地称帝了数十天而后才是清军入关,夺得帝位。明朝也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建立者皇太极亲手覆灭的,真正覆灭清朝的是一个叫做李自成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