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自古申冤难:古代地方官员和豪绅如何截拿 *** 者

历史文化4年前 (2020-06-21)190

大而化之地说,中国古代属威权社会,统治者不希望臣民有强烈的权利意识而去打官司。因为打官司本身,就算是“民风刁顽”,也是对专制的威胁。孔子的名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易经》里那句“讼则终凶”,这两句话随着历史的发酵,无限膨胀为官府的“伟大理想”———从“息讼”变为“压讼”。问题的另一个层面是,封建统治者要向臣民显现“青天”形象,让人相信问题出在地方官员身上,皇帝还是英明的,所以要给臣民一个“来京 *** ”的合法渠道。“告御状”,本身还有着德政的寓意,是一种底层百姓的政治寄托。但显然,既要息讼,又要彰显德政,存在一定冲突。

从效果看,京控也是中央 *** 控制地方,皇帝控制官员的政治手段。就像皇帝能任意开启、关闭其他沟通渠道(言路)一样,皇帝也控制着京控的阀门。比如,嘉庆帝即位之后,出于政治手腕也罢,励精图治也罢,反正一改其父乾隆帝严格限制京控的政策,表示要“勤求民隐”,不许官员限制百姓京控,甚至称自己有时间的话会审阅每起京控案的卷宗。在京控上,大体上形成了中央为彰显“政平讼理”,地方官员为“劝民息讼”的博弈;如何保障百姓的权利,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统治者内部的平衡。地方官员甚至为了“息讼”,不惜“ *** ”———截拿。

有的截拿,是被控告的地方豪绅在路上抢走京控者的盘缠,阻止其京控,但地方豪绅显然与地方官员有勾结。有的就是地方官员派差人截拿“ *** 者”。比如清末的东南漕运系统中,地方官员甚至养着打手“专殴控漕之人”,使得东南办漕之民,控告无门,又进一步激起民变。最奇怪的是“ *** ”甚至有时是全国一盘棋,比如1836年四川陈某打算京控,到达北京附近的涿州时,因为东西被窃而告官,当地查验现场时搜到状纸一张。州官直接通知直隶总督琦善,并将陈某解回四川原籍,不令京控。京控的法律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呢?

早在《周礼》里就有“肺石听辞”、“路鼓之制”,这是百姓向皇帝、中央机关 *** 的最早记载。路鼓后来演变为“登闻鼓”、“鸣冤鼓”。但向皇帝“直诉”,乃至一切告状,并不是统治者喜欢的。查一下《大清律例·刑律·诉讼》就会发现,那不是什么诉讼法,而是“不让告状法”。其中维护告状人权利的“听讼回避”只有一条规定,而打击“诬告”的有26条规定,打击越级 *** 的“越诉”条目有27条规定,剩下的就是官府严厉打击“教唆词讼”之类的规定。

“越诉”与京控的“直诉”关系密切。从隋代开始,统治者就确立了严格的逐级告状制度,案件必须经县、郡、州、中央省部逐级上告,越过一级就算“越诉”;只有走完上述程序后,或者官员都不受理时,才可以敲登闻鼓向皇帝直诉。如果向皇帝“越级 *** ”,那么也构成越诉。唐代法律规定:越诉就是犯罪,要笞四十;官员受理越诉,一样是犯罪。还有一种直诉方式,叫“邀车驾”,俗称拦驾告状。唐代把这视为普通的“越诉”,即便冲入皇帝仪仗也只是杖六十。但明朝法律规定:告状者冲入皇帝仪仗,就可判绞刑。事实上,随着京控者越来越多,明清两朝应对京控的措施也越来越严厉。明朝晚期每一朝皇帝都会出台严控京控的新政策。比如嘉靖朝规定:告状者“于登闻鼓下及长安左右门等处自刎自缢,撒泼渲呼者,拿送法司,追究教唆主使之人,从重问拟。”可见当时通过自残告状的人,并不少;明朝统治者也并不顾惜,这些规定都被清朝所继承。

清朝规定, *** 者只可敲设于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之外的“鸣冤鼓”,但不允许“邀车驾直诉”。咸丰元年,皇帝从西陵回京,有当地妇女希望减免粮租就拦驾呈诉,因为兵丁拦阻引发冲突,妇女们拿石头掷打兵丁。此事为首者张伊氏,以“妇女犯殴差哄堂罪”,发配边疆驻防地为奴。清代对于京控的处理流程有明确规定:都察院接受 *** 后,认为情节较重的向皇帝具奏;情节较轻的,受理之后再转回各省总督、巡抚办理。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每年两次,催告各省逾期未结的案子,并向皇帝汇报。前面说了,中央要“政平讼理”,地方官员却想着“劝民息讼”,乃至“压讼”,地方官员除了用截拿手段控制京控外,对于中央已经受理的京控也想办法“搞定”———

比如拖延手段,案子发回到各省督抚手里,但下属地方官员早把京控人视为寇仇(丁日昌的说法),他们一般无视20天内遣送证人的期限,而且常常是先遣送一些无关的或不重要的证人,造成省里无法审理发回的京控案。有的官员则在和稀泥。因为法律规定京控不实,就是诬告,要受处罚。但官员又不愿把案子审得太明白,证明就是诬告并处刑,那会引发新一轮的京控,而会通过简单地责打京控人,了结案件。针对这种情况,朝廷在1882年发过一道命令强调:如果京控属实就惩罚罪犯;如果京控不实就惩办原告;禁止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到了清朝末年,京控制度纠正错案的效率越来越低。一件京控案件,少则需要三年两年,多则需要十几年二十年方可审结。到光绪年间,关于“近年各省京控,从未见一案 *** ”,或“州县承审京控上控各案,往往逾期不结”的记载,极为常见。最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京控制度也消亡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21796.html

“自古申冤难:古代地方官员和豪绅如何截拿 *** 者”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与小说有何差距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与小说有何差距

程咬金,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起隋唐名将,秦琼的知名度无人能及,紧随其后的可能不是双子战神李靖李勣,也不是跟秦琼同为门神的尉迟敬德,而是那个只会三板斧的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程咬金——即使没看过隋唐系列小说,也没听过相关评书...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散...

历史上真实的乐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

历史上真实的乐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

岑文本:不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岑文本:不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在荆州称帝,以为中书侍郎。武德四年,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授荆州别驾。贞观元年,授秘书郎,...

翟让简介: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武功高强有胆略

翟让简介: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武功高强有胆略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翟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

历史上真实的黄巢都做出了哪些事情?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黄巢都做出了哪些事情?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残唐时代,金统帝黄巢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到:“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而提到黄巢这号人物,许多学过历史的人,想必都不会太过陌生。他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

唐武宗登基后,在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唐武宗登基后,在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李炎,即唐武宗,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与唐文宗李昂异母弟,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开成五年(840年)文宗病重时,李炎被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拥立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即位为帝。在位期间,知人善用、正风肃纪、限制门荫特权...

在古代皇贵妃和贵妃都是什么职位?孰高孰低?

在古代皇贵妃和贵妃都是什么职位?孰高孰低?

俗话说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正配称为皇后,而就嫔妃,即妃嫔,则是指君主的妾室。在后宫之中,皇后的地位,自然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而在皇后之下,贵妃也是地位较高的嫔妃。比如在《琅琊榜》中,越贵妃仰仗于皇帝的宠信,得以和言皇后分庭抗礼,甚至在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