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洋海军经费短缺论不成立:总经费超过日本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28)110

甲午战争是日本由弱变强的转折点

金一南教授表示,甲午战争成为近代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由弱国变成强国的重大转折点。

有句话叫“战争决定秩序”,其实“战争决定命运”。

美国从事国际战略研究的专家曾经说过,“国家制造战争,战争制造国家”,中日甲午战争非常典型地印证了这句话。

国家制造战争,甲午战争从策划、发动到全面展开,日本都是主动的,大清王朝都是被动的。虽然大清王朝在1894年8月1日正式对日本宣战,但是在前面的作战中已经吃了很多亏,日本已经挑起战争了。甲午战争是一场典型的由国家制造的战争。

反过来看——战争制造国家,甲午战争使日本之一次成为近代的强权。日本在以前看中国是顶礼膜拜,甚至趴在地上看,是仰视的。甲午战争后,日本看中国变成俯视,它觉得中国被它打败了,北洋水师被它彻底地击毁了。

日本用甲午战争的战争赔款两亿多两白银,完成了向整个工业化转型的一系列的转折,完成了从政界到军界到国民心理的奠基,觉得日本是个强国了,把这么大的中国都打败了。

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国民有没有一种强悍的精神气质,这个精神气质来自于哪里?得获得胜利!甲午战争成为近代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由弱国变成强国的重大转折点。

北洋海军经费短缺论不成立:总经费超过日本

三大事件推动北洋海军成军

金一南教授表示,北洋海军成军主要受到三个事件的推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74年的日本入侵台湾,1884年的中法战争。

大清王朝感到,当时中国主要的危险和入侵是从海上来的,当时清朝的大臣描述“东洋一小国,仅购铁甲船2只,竟敢借端发难”。就是说,日本有了两条铁甲船,就敢对大清王朝发难。1884年中法战争,当时的光绪皇帝就称“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

这三大事件,无不和海上力量的有无和强弱密切相关。就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王朝终于下决心必须建立一支近代化海军,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这样不行了,不这样做不足以维护王朝的安全,不足以保住这个政权,这个国家要被别人一块一块地吃掉。因此,这三大事件就成为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的更大推动力。

腐朽的官僚机构制约了北洋海军建设

既然清 *** 把北洋海军作为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下了巨大的血本来经营,为何自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以后,“添船购炮”的工作却停止不前了?

金一南教授分析,当时有这样几个倾向:一是认为北洋海军已经可以了,已经差不多了,船都买来了,能力都有了,包括北洋海军的系列演习给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朝大臣造成一种假相,感觉北洋海军的建设已经基本可以了,就是要统治海上可能难,但是作为防御可是有富裕了。

第二,当时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情况。慈禧处在行将半退不退的状态,光绪皇帝即将亲政,慈禧当时有个心思就想修颐和园,给自已修一个更好的去处去住。

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主持海军衙门,相当于今天的海军部长。他当时的心机是,既然慈禧想修颐和园,那就给慈禧修吧,慈禧尽快休息,这样就能把权利交给他的儿子光绪皇帝。

于是,作为海军部长的奕譞,本应该操持军费支持海军发展,结果却变成了一个积极挪用海军经费帮助慈禧修颐和园的人物。这里面有着复杂的官僚算计加进到了海军建设中去,最终受损失的必然是海军。

而奕譞本来是强烈反对慈禧修建颐和园的,当慈禧在同治年间还没有把他的儿子立为光绪皇帝的时候,他认为修园把国家的财政耗光了,是不值当的,因而坚决反对。

最后当自己的儿子被选成了皇帝,奕譞的态度整个就变了,由过去的反对修园派变成了最后的修园派,自己作为总理海军事物大臣,挪用了海军经费帮助慈禧修建颐和园。

这是清朝官僚体制的一个缩影。清朝就到了后期,这种官僚机构的无能低效腐败可见一斑。

大量的是个人算计,都在算计“我”怎么样、“我这个家族”怎么样、“我这个王朝”怎么样?很少考虑“我们”、“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国家”,没有“我们”,算计都是“我”。

“经费不足失败论”难以成立

在学术界有一种比较占主流的观点认为,北洋海军惨败的主要原因是海军的经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金一南教授分析认为,这种“经费不足失败论”很难成立。

不管怎么说,1888年北洋海军已经建成了一支完整的海军。当然,后来没有“添船购炮”,导致北洋水师的一度被日本追赶上来。不能说超过,只能说是被追赶上来。

但是,从1888到1894仅有6年时间,而当年一艘舰艇的寿命都在20年到30年以上。并不是说1888年建成海军、后来没有补充经费,然后到了1894年就不能一战了,无论如何也是可以一战的。

更不能说因为没有补充经费,就导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以如此悬殊的比分惨败。

北洋海军可是全军覆没,一条舰都没有留下来,日本联合舰队一艘舰船未沉,这个结局是无法向国人向大清王朝向中国历史交待的。

这么大的投入来建设一支海军,最后竟然在甲午战争中敌人一艘舰船未沉、我方全军覆没——不是被击沉、就是自沉、或被日本拖走作为俘虏——这仅仅从经费短缺方面来开脱是开脱不了的,必须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虽然北洋海军成军后的维修费用短缺,但果真到了不堪一战的地步吗?

总体来看,大清王朝对海军的投入是高于日本的。尽管1888年成军之后经费的供应停止了,但主要是添购新船新炮的停止了,并不是说海军的维修经费也停了,维修经费仍然有。因此,以经费不足来开脱,在历史上是无法成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7/328152.html

“北洋海军经费短缺论不成立:总经费超过日本” 的相关文章

郭解,西汉中最后名的侠士,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郭解,西汉中最后名的侠士,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民国两千余年,有关侠客的传闻不绝,这些故事无一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郭解,西汉武帝时代之人。他的外祖母许负,是秦汉之交的著名相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一篇《游侠列传》,根据记载,郭解是西汉中最后名的侠士,能够在《史记》里留下一笔足见必有过人之处或者说具有代...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逝世后,吕后是靠什么手段控制汉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提到我国女性当权的代表,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吕武”,她们分别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后吕雉以及唐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很多人把武则天和吕雉视为正反面的代表,认为吕雉是一位凶狠残暴的...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赤...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积...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杨贵妃族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756年7月15日),唐朝宰相杨国忠带着家人慌慌张张地来到马嵬坡,进入一家客栈休息。没多久客栈外面就响起一阵喊杀声,许多人高喊着:“杀死奸臣杨国忠,杀死奸臣杨国忠!”杨国忠听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