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日本赢得了甲午的国际舆论:报纸对中国进行包装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28)130

战争中的舆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心向背,意味着军心士气等。由此,这一本来与炮火硝烟相隔甚远的文化形态,却与战争过程如影随形,让瞬息万变的战场动态更加扑朔迷离,以致深刻影响着一场战争的走向。

甲午战争中,相比于清朝 *** 对舆论宣传的漠视与放任,日本主动操纵现代传媒工具,让反复传播的战争谎言深深影响了社会公众和国际舆论,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军的败局。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翻开与甲午战争有关的报纸、图片、文件,去审视战场背后的声音时,那一幕幕让人悲愤无奈的事实,又能让我们想到什么呢?

由于清廷与日本 *** 舆论较量上的失败,加快和加重了一场原本正义战争的败局。鉴古知今,甲午战争中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也让我们殇思……

日本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就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曾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作为国家舆论宣传的总指挥,制定的策略就是把中国和日本“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有计划地引导西方媒体形成共识。如经过策划,《纽约新闻报》就曾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日本赢得了甲午的国际舆论:报纸对中国进行包装

战争期间,日本高度重视和收集国内外舆论信息。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就常常询问工作人员:“国内外报纸之评论如何?乞来电。”日本驻其他国家的公使也积极收集当地的舆论信息并及时汇报。如日本驻俄国公使在发给他的电报中说:“关于朝鲜问题,该地各报之评论已于本年七月二十日,以第三十五号相告。……现将目前足以窥知该国人对我国一般之意图,概要译述如下,供您参考……”

日本朝野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媒体,向本国人民灌输“朝鲜独立论”“义战论”“文野之战论”和对中国的“蔑视论”,以营造国内支持战争的舆论氛围。如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在1894年6月6日的社论中就叫嚣:“我帝国必须援助朝鲜,并有坚决维护其国体之决心”“此实为我帝国之天职,顺天之责任”。紧接着《北国新闻》《朝野新闻》《东京曙新闻》《东京横滨每日新闻》等报刊也随声附和,为军事侵略“正名”。

反观清 *** 在战争期间由于对国内舆论的不闻不问,致使舆论到了混乱的程度。战前,国内报刊上既有主张加强海军建设,积极备战的,也有主张希望派特使去努力寻求和平的;既有重复过去那一套痛骂,并宣称不久将彻底消灭日本的自负言论,也有对战局悲观预测的文章。在外国人看来,当时的国内舆论是“无知、自负和可笑的”。

清 *** 在掌握国际舆论动向上更是处处被动。美国人丹涅特在《美国人在东亚》中说,中方“以口舌文告,日劳精弊神于英、俄、德、法、美五国之交,垂五十日。迄无要领” 。1894年7月23日,驻朝日军发动事变,包围了汉城电报总局,切断了经义州通往中国的电信线路,中国各级驻外公使、官员竟无一人向朝廷报告,也没有一个人向朝廷汇报所在国当地媒体的战前舆论动态。随后,中日两国的更高领导人都宣布了宣战诏书。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主要阐述:朝鲜是我们的藩属,现在有内乱,它请中国出兵平息内乱,这是中国和朝鲜内部的事情,与别国无关,日本不应出兵。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则阐明: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我出兵是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等。日本的宣战诏书当然充斥着谎言,但从舆论的角度看,比清朝诏书更容易拉拢国际舆论。

日本在战争中善于借助随军记者宣传自己,借助国外媒体为自己做议题策划。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66家报社派出从军记者1114人,其中以《朝日新闻》《中央新闻》为最。战争爆发后仅1个月,西方记者就获得了随军采访的许可。随日军从日本本土出发的西方记者,就有114名,另还有11名现场速描记者(当时影像主要靠画师绘制)和4名摄影记者。日本还策划在随军记者的全程见证之下,给受伤的清军“提供医疗服务”,然后释放了他们,并把自杀身亡的北洋舰队司令官丁汝昌的灵柩“以礼送回”。英国法学泰斗胡兰德竟然“盛赞”:这是日本作为成熟的文明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对国际舆论的拉拢和利用,甚至不惜使用金钱收买、欺骗等卑劣的手段。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在呈送国内的报告中说:“我以前就与《泰晤士报》建立了关系……把英国 *** 拉向我们一边……请寄供政治上和私人之用的额外经费。”据日本文献记载,当时让英国中央通讯社发表一次有偿新闻,日本需付给2000日元;通过路透社发布有偿新闻,则每次付给606英镑。

反观清 *** 在舆论宣传策略上却表现得茫然。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日本 *** 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 *** 在整个战争期间不仅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还有两个西方记者因为错走到中方阵地,而被砍了头,引起许多外交风波。

与日本外交官争相撰文进行舆论造势相比,翻遍甲午战争期间所有的《 *** 》《泰晤士报》等大报,没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国外公众阅读的资料。驻英法等国公使龚照瑗不通英法语言,主要依赖英籍雇员马格里获取信息。1894年7月11日前,他一直逗留法国,接连向国内发回的“英廷力劝和平议事”“俄将请各大邦与闻”“英廷向倭云,定不能请中弃上邦权,催速和解”等信息都是凭马格里的探报,没有一条是来自公开的新闻报道 。

清朝国内媒体经常报道的失实,导致国际形象和信誉受损,甚至闹笑话。如牙山之战本是中方失败,而8月16日出版的《点石斋画报》却将其描述为中方大胜。之后的平壤之战,清军大败,守将叶志超讳败报捷,从官方到媒体却一片喝彩,经国外媒体披露后,成为了国际丑闻,以至于后来当国内报道“旅顺大屠杀”时,很多外国人竟然不相信。

反省是为前行铺路。时代虽已变迁,但日本右翼在“ *** *** 争端”等问题上舆论宣传策略“设计”的精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必须全面掌握舆情、准确研判对手,实战实备开展舆论斗争,力戒粗疏空泛。

1894年7月25日,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日本海军击沉。英国朝野震动,国内舆论一致声讨日本对国际公理的践踏,军方也要求 *** 对日军事报复。危机之下,日本一面与英国 *** 沟通,避免事态恶化,一面对事实进行剪裁,重新捏造证据,并利用权威专家“解读”方式扭转不利舆论。在驻英公使青木周藏的积极公关下,《泰晤士报》于8月3日和6日分别发表了剑桥大学教授韦斯特来克、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的文章,为日本野蛮行径辩护,认为日舰击沉高升号是合理的,责任不在日本。这两个人均为当时英国著名国际法权威,他们的据法替日狡辩,促使原本对日不满的英国舆论改变了腔调。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随军记者克里曼在1894年12月20日纽约《世界报》刊载了《日军大屠杀》长篇通讯,一时间国际上掀起了批评日军野蛮行径的舆论浪潮。危机之下,日本一边指责记者的报道是失实的,请美国驻日本的公使到现场调查;一边说清军如何残暴,日军所处决的不是俘虏或平民而是罪犯。在日本的舆论公关下,最终舆论转向了对日有利的一面。

反观清 *** 对待高升号被击沉、旅顺大屠杀等事件,虽然国内的舆论普遍在声讨日军的暴行,却仅限于国内的谴责和谩骂,没有向欧美新闻记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对当时世界主流媒体没有只言片语,自恃正义在手,坐等欧美等国对日兴兵问罪。结果,眼睁睁看着日本 *** 运用舆论公关让许多欧美的媒体,包括那些原本同情中方的媒体倒向了日方。

铭记伤痛是为了警醒。日本历史上是一个惯于制造事端,又善于在危机到来时进行舆论公关的国家。时至今日,中日围绕“ *** *** 争端”爆发危机的可能性绝不能排除。历史昭示,舆论斗争“有理也要辩三分”。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必须抢占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主动权,针锋相对地将舆论斗争进行到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7/328154.html

“日本赢得了甲午的国际舆论:报纸对中国进行包装”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罗宪为何会投降曹魏?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罗宪为何会投降曹魏?原因是什么?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父亲罗蒙,三国时任蜀国的广汉太守。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后主刘禅出降魏国,蜀汉灭亡。当时,在蜀汉的西线,防御东吴方向的永安战区,守将罗宪却面临着来自东吴军队的袭击。在蜀汉已亡,东吴又觊觎永安的局面下,罗宪没有选择对东吴妥协,而是选择了降魏,理由是东吴...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王氏,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阳人。吴大帝孙权妃嫔。吴景帝孙休生母。又称南阳王夫人、小王夫人。同大懿皇后(大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儿子即位前就已亡故,景帝继位后,尊王氏为敬怀皇后,将之改葬敬陵。人物生平敬怀皇后,她的母亲起初嫁给王家,生下王...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 康熙为什么还要宠爱这个人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 康熙为什么还要宠爱这个人

还不知道: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为什么康熙还极度宠爱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史料记载和各种影视作品中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康熙皇帝是一个不太在意儿女情长的人,在位的时候也没有对哪个妃子特别迷恋宠爱。但是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不是康熙的亲人,也不是他的妃子,还有着终年不洗澡...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刘备多次在曹操的围攻下逃脱,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是一个古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与曹操多次交战,身处险境,刘备也多次从曹操重兵包围中突围出来,可以说,刘备每次都死里逃生,而且,毫发无损,其中,包括从许褚和夏侯惇等大将的眼皮底下走脱,刘备究竟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这里仅举几例,分析一下。先说第...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