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会引发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29)150

说曹操命不该绝,完全站在无形无迹的立场来看。若是采取有形有迹的观点,那就是这个时候,还不能让曹 *** 掉。因为在这种曹军惨败,孙吴得意洋洋的关键时刻,让曹操就这样死在关羽手中。曹操的部属一定把矛头对准刘备,说不定和孙权联合起来,刘备就完了。 站在刘备的立场,绝对不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杀死曹操。孔明故意不派赵云或张飞去守华容道,便是落在这两位大将手中,曹操非死不可,那就不妙了。

曹操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坚决要离他而去的时候,心里也着实挣扎了一阵子。他反复思索,不让关羽离开,以关羽的神勇,简直做不到。让他离开,又实在不甘心情愿。所以他避不见面,故意不发给通行证。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欠下很深重的人情。最后才指派张辽劝退夏候惇,做一个大人情给关羽。曹操何尝不知道,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难免有一天栽在关羽手中。所以趁早让关羽欠下一大堆人情,将来必要时,说不定救自己一命。曹操和孔明,对关羽都十分了解。可以说两人合演一出华容道大戏,使关羽有情有义地表现一番。

关羽当然要放走曹操,否则大家对他的忠义,就不会那么推崇。对刘备忠心,是一回事。 还曹操人情,也是合乎义理的表现。何况关羽一刀砍下曹操的首级,接下去孔明必须承担刘备败亡的重大责任。《 三国演义》,势必提早结束。刘备的壮志,孔明下山,都毫无意义。无论有形迹、无形迹,关羽这一次放走曹操,都合乎道义。

孙权和刘备联手,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才出于主动。被动的人,往往走一步算一步,缺乏长远的计划,也没有周全的盘算。主动的人,才会自动地全心全意投入。不但看长远,而且很周全。赤壁之役结束,周瑜收军点将,正准备热烈庆功。刘备这边,已经依据早先的计划。一方面和孙吴的特使鲁肃说三道四,拖延时间,并且分散周瑜的注意力。一方面指派赵云攻取南郡、张飞袭取荆州。关羽也取得了襄阳。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泪迸发。誓言必杀孔明,以消心中怨气。他不检讨自己,为什么不早做打算?现在只认倒霉,碰到诸葛亮这号人物。却怎样也不能认输,因为关系到东吴的命脉。

大凡战后的战利品分配,都会引起某种程度的争执。周瑜认为东吴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刘备却图现成,岂不可恨?于是派鲁肃前往荆州,与孔明理论。鲁肃开门见山,说曹操百万雄师南下,目的在攻打刘备。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刘备。所有荆州九郡,理应归东吴管辖。刘备怎么可以使用诡计,抢夺荆、襄?东吴出钱出力,刘备却安受其利,怎么也说不过去。孔明则辩称荆、襄九郡,原本是刘表的基业,与东吴毫无关系。刘备是刘表的弟弟,刘表传给他的儿子刘琦,由刘备这位叔叔代为辅助,取回荆州,当然合情合理。鲁肃责问公子何在?想不到孔明叫人把刘琦从屏风后面扶出来,向鲁肃抱歉生病不方便施礼。鲁肃这位老实人,一时想不出办法。过了一会儿,才想出“公子若不在,便如何?”这一句话。孔明说:“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他和鲁肃打过好几次交道,认为鲁肃好说话,所以不太在意,打算用“拖”字诀来应付。

想不到鲁肃忽然间机灵起来,大概是多次和孔明交手,所累积的经验,使他有了可贵的 灵感:“若公子不在,须将城池还我东吴。”孔明还是顺着他的意见:“子敬之言是也!”我们认为鲁肃和孔明都是水镜集团的一份子,便是看出鲁肃和孔明一样,都胸怀北定中原的大志。鲁肃认为曹操虽托名汉相,实在是汉贼。和周瑜两人,力劝孙权以江东为基地,与曹操争天下。孔明则心存汉室,扶助刘备先据有荆、益两州,然后出师北伐。两人各为其主,目标却十分一致。周瑜一心要杀孔明,鲁肃几番劝阻。隆中对策的连吴抗曹,三分天下政策,单靠孔明一人,实在非常困难。要不是有鲁肃充分合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有“借”才有“还”,鲁肃要孔明将还荆州,回东吴后周瑜气问什么时候能还?鲁肃推说刘琦病重,半年之内必死,到时要向孔明讨回荆州,包在他们身上。就这样造成“借荆州”的事件,以后还有得吵。东

吴自孙策以来,一直想要荆州。如今一下子掉到刘备手里,当然心有不甘。借荆州只是一种外交辞令,孔明用来安抚鲁肃,鲁肃用以安抚孙权。但是孙刘的关系,可以说无孙权即无刘备,而无刘备也救不了孙权。双方都不方便翻脸,这才演变成难解的戏码。鲁肃和孔明配合演出,一直到鲁肃去世,这种似借非借的局面,才会改变。而孙刘联盟,届时也将出现重大变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7/328366.html

“三国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会引发什么样的问题?” 的相关文章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对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为何急着拔刀自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庞统作为顶级谋士 两人谁更胜一筹

对诸葛亮与庞统,三国顶尖智囊,究竟谁更胜一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同为水镜先生的高徒,是三国中顶级谋士。那他们究竟谁更胜一筹?如果庞统不死,蜀国会是怎样的局面?其实,想知道他们谁更厉害,就得先分析他们两个...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基础。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李斯在秦朝的历史颇为励志。李斯是秦朝后期有名的人才,可以说是嬴政的左膀右臂。秦始皇没有死的时候,李斯的人生是“开挂”的人生,秦始皇一死,他先是被人胁迫,后来遭排挤,最后被腰斩,李斯的晚期,正...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又是舅舅 雍正为什么要囚禁他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又是舅舅 雍正为什么要囚禁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又是他上位的重要推手,为何会被雍正囚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儿子,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等于说隆科多就是康熙的表兄弟兼小舅子。一般这种身份的人,最初都会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时机成熟了,自然就能成为朝中...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能够善待诸多功臣 刘邦为什么还要弄死韩信

刘邦称帝后,厚待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偏偏要处死大功臣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刘邦为何要诛杀功臣韩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兔死狗烹”这个词,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猎狗便被煮来吃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后反被原先主公所杀...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