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3)371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1。维持政权稳定

科举在宋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工具,是维系政权的基石之一。为了政权的稳固,宋廷需要通过科举选出有能力的人才。然而,如何保证科举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人才?这涉及唐宋对人才看法的转变。

唐代统治者认为由于家世熏陶,世家子弟相较于寒士政治能力更为优秀;而宋代统治者认为,寒士深知民间疾苦,其能力要远优于势家子弟。

唐代重视官员处理政务的能力,侧重士大夫处理政务的“官”的角色,而宋代则倾向于官员的道德品质,看重士大夫爱民如子的“儒”的身份。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唐代认为,官宦子弟多人才,而宋代则偏向于平民子弟多人才,唐宋的时代变迁下形成了对人才认知潜移默化的转变,也让科举选拔人才的方向发生转变。

人才观念的转变促使宋廷在科举当中有意地优待寒士,而寒士只能依赖科举获取前途,这也令宋廷极为重视科举。

科举已经被视为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而专为势家子弟入仕的荫补制度却在有宋一朝被视为冗滥。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宋真宗曾下诏要求在科举考试中对考生严加考察,导致参加贡举的考生少于往年,于是明言:“外郡官吏未体朕意耶?比者诏命累下,但戒其徇私尔。若能精择寒畯,虽多何害?”

可见,科举中优待寒士,正是要保证尽可能地吸收人才,从而巩固政权。

科举当中的不法行为极易造成势家子弟占据科名的结果,这些作弊行为无疑会激起士人的不平之心。如果这种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理,更会引起骚乱。

有冒籍者被发现,导致“场屋喧闹,蹂践几死者数人”,激烈的冲突导致士人伤亡,甚至会令士人对部分官员不法行为的不满上升到对国家的不满,动摇政权稳定。有时即便这种质疑毫无根据却屡屡出现。

因此,一旦势家子弟在科举中占据名额过多,会引发士人对科举公正性的不信任,认为是不法行为所造成。

这在根本上是势家子弟本身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和家庭背景远超寒士,二者的差距会在科举中放大寒士的焦虑和质疑。

为避免士人归怨于国家,动摇政权的稳定,宋廷需要确保科举公平。因而禁止势家在科举中的任何不法行为。

2。维持皇权专制

宋初科举仍旧延续唐五代的制度,导致“士子名为乡举,其实自媒,投贽于郡府之门,关节于公卿之第”,形成士子为能在科举中被录取而奔走于权贵的局面。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徐士廉向宋太祖建议,科举作为国家权柄之一,为避免大臣借科举收买人心,希望能够将科举录用的权力收归到皇帝手中。于是宋太祖开始借助殿试收拢取士的权力。

在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后,科举中依然存在着种种不法行为。如蔡京通过控制科举进而控制百官,借科举考试排除异己,安插党羽。

宋代的这些宰相之所以要钳制科举,正是要通过科举建立从属于自己的派系。控制科举也会被当作延续家族繁荣的工具。

故于皇帝而言,通过科举不断地筛选家庭毫无政治背景或政治地位低微的寒士,是维护皇权专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3。维持公道科举

由于寒士与势家之间的差距悬殊,促使宋廷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宋代寒士与势家子弟在科举之外,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部分寒士参加科考仅仅是碰碰运气而已。

反观势家子弟,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其进行熏陶,有学识渊博的师友增长其见识,物质富足的家庭往往会争相延请名士对自家子弟进行辅导,而身居高位的官宦子弟相较于寒士熟知政事。因此,官宦子弟更易考中进士。

若采取完全相同的政策,势家与寒士悬殊的物质基础,在科举中非常容易形成“寒士无途而阀阅易进”、社会流动固化的局面,令官僚群体实现变相的世袭化。

为避免这一情形的出现,宋廷需要在科举中有意地抑制势家、扶持寒士,虽然不能确保绝对公平,却能“扶植公道”,保证寒士“无陆沉之患”,有更多的机会跻身于庙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8/329192.html

“宋代科举为什么要抑势家,拔寒士?”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被誉为古装剧经典的唐国强、焦晃版本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剧情是从雍正当皇子时,清查国库亏空这件大事来慢慢展开的。电视剧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但清朝到康熙执政的后期,确实是亏空之风旺盛,从地方到朝廷,无处不亏空。这大...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之后,而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遗志,也进行了多次北伐,蜀汉有一位大将,曾受到诸葛亮赞赏,但是他却公开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在朝堂上和...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韩信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是被冤枉的还是咎由自取

韩信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是被冤枉的还是咎由自取

对韩信最后为何会被杀?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被冤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汉初三杰之一兵仙韩信的死,很多朋友都觉得扼腕叹息。可是我要说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韩信的死就是自己造成的。他的被诛杀有很大程度是咎由自取的。作为刘邦曾经登台拜将的大将,韩信和刘邦之间出现隔阂的一...

李建成的姐姐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若不死又会怎么样

李建成的姐姐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若不死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巾帼不让须眉,李建成有一位姐姐,假如她不死,或将改写大唐历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唐演义与三国演义几乎是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就是说,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那么隋唐演义对隋唐时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部分人了解隋唐这段历史,都是通过隋唐演义,不...

嘉庆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旻宁?真相是什么

嘉庆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旻宁?真相是什么

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嘉庆二十五年夏天,嘉庆在热河暴病而死。由于死得仓促,嘉庆来不及安排后事。不过自雍正开始建立秘密立储制后,继位人的名字,一般早早就写在继位密诏中,放在光明正大匾后面。所以只要找到继位...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评论列表

蓝莓
蓝莓
4周前 (11-12)

宋代科举制度抑势家、拔寒士的举措深得人心,此举旨在打破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为平民百姓创造更多晋升机会;同时选拔真正有才华和潜力的学子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这一制度的推行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和社会正义的追求精神值得肯定和支持这样的做法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是符合普通人追求公正平等理念的明智之举无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之车轮滚滚向前驶去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经验意义重大深远影响广泛值得我们深思细究并传承其精髓所在之处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无穷无尽之时刻铭记于心间不忘初衷砥砺前行共创美好未来时代新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