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他投入曹军后,真是没为曹操出谋划策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诸葛亮。他在没有出仕的时候,就自比管仲乐毅,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可惜当时的人们都不认可诸葛亮的看法,只有两个人认可诸葛亮的才能,一个是崔州平,另一个是徐庶。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辅佐自己,开创了蜀汉江山。但是徐庶却半道离开了刘备,投到了曹操手下,留下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谚语。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一、 徐庶进曹营。
在《三国演义》中,对徐庶的描写十分传神。他堪称是刘备的之一位军师,让刘备体会了一把有一位运筹帷幄的军师,是一件多么爽的事。在徐庶的指挥下,兵微将寡的刘备马上耀武扬威。他连续打败曹仁的进攻,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还夺取了樊城。
可惜好景不长,徐庶的根底被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揭破。曹操用程昱之计,先将徐庶的母亲骗到许昌。随后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信招徐庶回去。徐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离开刘备。在临走之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回到许昌后,徐庶的母亲气愤自尽,曹操为了留住徐庶,将徐母葬在许昌。徐庶对此无可奈何,只得在曹操手下安身,不过他下定决心,一生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在《三国演义》中,对徐庶的描写是有着艺术加工的。在现实中,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也是因为母亲,不过与小说中有着差别。当年刘备在北方失败,来到荆州依托刘表。刘表为了借助刘备的力量抵抗刘表,让刘备在新野安身。
刘备在得到喘息之机后,就赶快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四处网罗人才,扩展自己的影响,为自己下一步行动做准备。徐庶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到刘备阵营中的,并且他还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当刘备随意地说让徐庶把诸葛亮叫来时,他说诸葛亮这个人只能去请,而不能叫来。这引起了刘备的重视,才有了三顾茅庐之举。
徐庶的离去是因为长坂坡之战。曹操南下荆州,正值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在部下的要求下,主动投降了曹操。正在樊城抵御曹操的刘备,只得率领十几万军民渡过汉江南撤。曹操在得知刘备的去向后,挑选了五千精骑,一日一夜奔驰三百多里,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在这场战斗中。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军俘获,徐庶的母亲也被曹军俘虏。
徐庶一直跟随着刘备,已经脱离了险境。但是当他得知母亲被俘的消息后,只得向刘备辞行。他说自己为刘备服务,主要是依靠出谋划策的头脑。现在自己的母亲被曹军俘虏,自己的心神已经大乱,无法继续为刘备服务了。自己留下来也对刘备无济于事,因此向刘备辞行。于是,徐庶从此离开了刘备,加入了曹营。
二、 徐庶的能力品行。
徐庶加入曹操阵营后,确实没有看到他出色的表现。有人说这可能与徐庶的能力有关,因为徐庶的能力不足,所以才没有相应的表现。否则的话,在唯才是举的曹操面前,怎么可能会没有用武之地呢?
在《三国演义》中,将徐庶的才能描写得十分精彩。他本是游侠出身,在经过磨难后,折节向学并且学有所成。他投奔刘备,得到了刘备君臣的信任,在与曹仁的交战中,他算无遗策,打得曹军闻风丧胆。
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对徐庶有过多的记载。对他的记载主要出自《诸葛亮传》。在这个传记中,一处是写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情况,一处是他离开刘备的情况,还有一处是通过诸葛亮之口,说明他在曹操阵营仕途的情况。
不过,我们从这些记载,对徐庶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认识。首先,徐庶此人是荆州的士人,他拥有高洁的品行。我们从他对母亲的态度,就能够知道他拥有至孝的品格。这在汉朝时期,是品评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在那个以孝治天下,举孝廉的时代,徐庶想要做官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其次,徐庶能够和诸葛亮为友,也表明了他拥有一定的才能,否则诸葛亮也不会与之为伍。我们看诸葛亮的传记,在诸葛亮出仕前,他已经在荆州拥有了一定的名气。不过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有才,可并不认可他对自己的评价。因为管仲乐毅的能力太强,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有自夸之嫌。
荆州的士人众多,可是唯有徐庶和崔州平两个人认可诸葛亮的自我评价。这种眼力,是基于对诸葛亮的认识和自身的能力之上的。唯有自己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比自己强的人才有公允的评价。因此,徐庶的自身才能也是十分出色的。
我们从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情节,也能够看出他的才能。他主动投入刘备阵营,是他的自身的眼力,认为刘备是一个可与信托的主公。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楚认识,那就是在刘备身边做幕僚,为诸葛亮出谋划策。这种地位,就如同曹操身边的谋士相似。在离开刘备的时候,徐庶也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谋士的地位。
第三,是诸葛亮对徐庶的评价。我们看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对于自己身边的朋友有着评价,他评价徐庶等人,说他们可以担任刺史郡守的职位。在后来诸葛亮北伐时,诸葛亮听说徐庶才担任了曹魏的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还对此十分感叹,认为徐庶大材小用了。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徐庶是拥有一定能力的人。在当时,鲁肃对自己的评价,也不过是当个郡守。诸葛亮评价徐庶能够担任刺史、郡守,那是对徐庶能力的肯定。徐庶并非是有些人认为没有能力的人。
三、 徐庶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原因。
那么,徐庶有能力,却在曹操阵营中不得重用,这中间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徐庶在曹操阵营中表现消极,并不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也就是说,徐庶进曹营,不献一谋的传言是真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徐庶加入曹操阵营是被迫的。我们看当时的情况,有人看到赵云重返战场,就向刘备报告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当时刘备十分愤怒,拿自己的手戟投向那个人,说赵云是不会背叛自己的。从这件事,也从侧面显示了,在大敌当前,自己又打了大败仗的情况下,确实有一部分刘备的手下对前途丧失信心,投奔了曹操。
但是,徐庶的情况与那些人不同。徐庶在敌军打来的时候,他一心跟随刘备,一起突出了重围。当时在刘备身边的人并不多,从这里也看到徐庶对刘备的忠心。可是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这让徐庶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徐庶如果不顾母亲的安危,继续追随刘备,就会让自己背负不孝的名声。马超当年起兵反曹,使得自己在许昌的亲属被曹操屠戮一空,终生背负了不爱亲人的恶名。这让马超一生颠沛流离,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而徐庶本身是对品行十分看重的人,他是不可能背负这样的恶名的。因此,徐庶别无选择,只能选择离开。
在徐庶离去时,他找到刘备亲自说明情况。刘备也没有过多挽留徐庶,从这里也能够看到刘备和徐庶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们可以预见,如果没有徐母被俘的这件意外事件发生,徐庶是不可能离开刘备的。因为徐庶到曹操阵营不是心甘情愿的,因此他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自然不会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了。
其次,曹操对徐庶也不会信任。曹操也是当世奸雄,他对人心有着过人的洞察力。对于徐庶这样的人,他当然不会对之推心置腹。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对刘备阵营的情况了如指掌。可是他却没有对曹操出谋划策,曹操自然知道徐庶对自己的态度。
他对于徐庶肯定是有着疑心的。曹操对刘备笼络手下的能力是有着深刻认识的。当年关羽在曹营的时候,曹操为了收服关羽,对他封官加爵,赏赐金钱、美女、房宅,还多次宴请关羽,和他分庭抗礼。可是关羽虽然受曹操厚恩,还是在白马斩颜良为曹操立功后,千里走单骑回归了刘备。
有关羽的先例,曹操对徐庶自然心存怀疑,他对于徐庶当然不敢重用。这种态度肯定会在曹操与徐庶的交往中表现出来。曹操和徐庶都是明白人,自然心照不宣。在这种情况下,徐庶自然更不会去向曹操献计了。
第三,曹操对徐庶的处理办法。曹操对徐庶这样的人,有几种处理的办法。一种是杀死,比如当年对待沮授那样。一种是养着,虽然不用也不加害,徐庶是属于后者。这是因为沮授才能过人,但是忠心袁氏。而且沮授的亲属都在袁氏那里,一心想要逃走。如果沮授逃走再次为袁氏所用,会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所以曹操对于逃跑被抓得沮授,干脆一杀了之。
而对于徐庶则不同。他的母亲在曹操的掌握中,徐庶出于对孝道的敬畏,是不敢弃母逃走的。而徐庶作为刘备阵营投奔来的重要人员,曹操也需要用他来做榜样,招揽刘备的部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对于人才的看法。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操在得知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后,说就知道刘备没有这种能力,肯定是有人为他出谋划策,才取得了定军山之战的胜利。曹操后来又说,我收集天下人才,为何就单单遗漏了法正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曹操对人才的看法。他不惜一切代价收集人才,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即便自己不用,也不被他人所用。曹操将徐庶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使自己不用,也不让刘备所用,这样就无形中消减了刘备的力量。因此,徐庶进曹营不设一谋,曹操对此也不以为意了。
结语:
徐庶是刘备的心腹谋士,他在刘备到达荆州后,就投入了刘备的阵营。也正是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引发了三顾茅庐的佳话。但是,在长坂坡之战后,由于他的母亲被曹军俘获,他不得不离开了刘备,加入了曹操的阵营。由于徐庶不是心甘情愿加入曹军,他也没有打算为曹操效力的想法。
徐庶加入曹操阵营后,身为刘备的心腹,却没有为曹操提供真实的情报,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受了惨败。曹操知道徐庶的心理,不过为了树立榜样,他也没有为难徐庶。徐庶就是在这种得过且过的日子里,消磨了自己的人生。被诸葛亮评价是刺史郡守之才的徐庶,临死时也只是个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造成的必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