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是真实发生的,但邓艾的兵力是多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瞻七万兵为何会败给邓艾两千残兵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邓艾偷渡阴平灭蜀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但邓艾的兵力绝不是2000,不但史书上不是,演义中也不是。
很多人觉得邓艾偷渡阴平最后就剩下了2000人,这是受演义中一段文字的影响。
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
邓艾到达摩天岭时确实只有2000兵马,但只要联系前后文,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
邓艾精选了三万兵马,梯次前进,每行进大约100里,就会留下3000兵驻扎,从阴平到摩天岭大概是700多里,算上道路曲折,驻扎八九个营地也属于正常。到达摩天岭的并虽然只有2000,其他的并不是死了,而是分梯次驻扎。
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偷袭事不可为不至于全军覆没。在撤退的时候,也可以梯次接应,不会使全军处于疲惫状态。另外到达预期目的地,如果情况危急也可先集结一部分军队稳住形势。
邓艾这两千兵下了摩天岭之后,立马攻打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情况对邓艾非常有利,他借助江油作为缓冲,从容集结部队。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书中其实也说得很明白,“接阴平小路诸军”。当然走险路,肯定有摔死的,但这个折损率应该不会太大,太大邓艾也是承受不起的。而探好路后,再有人接应的情况下折损会更小。这样算来人数应该在26000~29000(按每营3000人的倍数来算,29000的可能性更大)。这两万多人是邓艾手下的精锐,再加上邓艾军毫无退路,战斗力可想而知。
以上是演义的兵力数字,史书《三国志》邓艾传中邓艾偷渡阴平的兵力也有个数字。
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
万人数字虽然不具体,但起码不会低于一万,甚至和演义情况相符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看来邓艾偷袭的部队并不少。
回头再看看诸葛瞻的兵力。
后主即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瞻辞了后主,整顿军马,聚集诸将问曰:“谁敢为先锋?”
这是演义中给出的数量,刘禅给了诸葛瞻七万兵马。这个七万的数量其实是有很大水份的。
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
这段文字是刘禅投降邓艾时,上报的蜀国人口财物等数字,演义这段和史书是一致,应该是直接摘抄。蜀国投降时总共有98万人口,兵力一共10万出头,姜维已经带走了数万兵马,再减去其他州郡驻扎的军队,成都还能剩下多少能战之士?所以七万的水份是非常大的,即使人数够了,多半也是临时拼凑。以这样的部队去和邓艾的精锐打遭遇战,能胜反而是让人奇怪。
诸葛瞻品格虽然继承了诸葛亮,但才能却一点没继承,温室成长没有经历战争的残酷。妄图以人数优势迅速击垮邓艾,反被邓艾消灭。这也导致了后续成都再无兵可守不得不选择投降。
如果诸葛瞻一开始采取谨慎态度,据险而守等待姜维回援,邓艾一支孤军恐怕也只有被消灭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