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08)330

说到明朝我们就不得不说这个朝代的一些其他的事情了,就好比这个事情特有的阉党,特有的东林党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党吧,话说这两个党派都非常的误国那么我们不妨问问看,那个党派的误国更加深厚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答:东林误国,阉党害国。但究其源头,魏忠贤的阉党客观上是东林造就的,东林党的形成打破了明朝的内外朝平衡和明朝特有的一元政权格局,实是明后期党争之源、误国之源。

一、东林党造成了明朝更大的阉党(东林也是阉党出身)

1、东林的形成和本质

东林党形成始于万历朝争国本一事。万历皇帝无嫡子,想立宠妃郑氏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按照儒家礼制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原则,庶长子朱常洛则应为太子。于是一些较倾向于标榜道德,崇尚气节的文臣以祖制和儒法为依据与万历皇帝开始了几十年的国本之争。

东林党在几十年与皇帝打擂台中慢慢形成。其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力,以同万历皇帝和当政阁老作对为行动指南(阁老倾向和浠泥)。东林党的名字起源于其早期主力干将顾宪成,因争国本被贬回乡创东林书院而来。

究其本质:是士人为限制皇权,打破明朝皇权一家独大,想重现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而结成的士人政治同盟。他们把那些破坏儒家原则,阿附皇帝、阁臣的士人叫作邪佞和 *** ,而东林诸君则自命正人、清流。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2、阉党的形成和本质

相较东林而言,魏忠贤的阉党只兴于天启朝,真正坐大也就三四年时间。万历48年,万历皇帝崩,他的长子(也就是东林党力保的朱常洛)继位为明光宗,可惜光宗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死了,光宗的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也就是天启皇帝。由于东林党保驾父子两代有功,天启元年和三年,东林党两次借京察大典,将原来朝党上所谓 *** (含楚党、齐党、淅党、宣党等)全部贬黜外放,自已人则占据了朝堂几乎一切要冲位置,按照《明史》上的说法,这个时期是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楚党、齐党、淅党、宣党等非东林派系士人为自保求存,只有依附当时大太监魏忠贤,组织了反东林联盟,阉党便初步形成。得到士人助阵魏忠贤权势日涨,东林党人发觉不妙,开始实施倒魏运动,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东林大将、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六、七、八三个月中,东林党人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多达七十余章,但魏忠贤有天启皇帝皇威加持,不但不倒,反而对东林党进行了反攻倒算,东林大佬叶向高罢相,骨干杨涟、左光斗等入狱,东林反对派看魏忠贤能力斗东林,于是大量纷纷加入魏忠贤集团,一些中间派和妄进派(含原东林内部不得志人士)也大量加入,阉党正式形成并坐大。

究其本质:阉党本质应是以太监为主力的皇家打手,代表皇家与士大夫进行权力博弈,但魏忠贤的阉党却成了反东林的士人联盟,其前期成员多是在与东林政治斗争中失利的非东林党士人,后期确多为幸进小人,导致成为整体道德水准较低的政治集团。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3、东林其实也是阉党出身,并造就明朝更大的阉党

按东林对阉党的划分标准,依附或勾结权阉的就是阉党。那么东林也曾是阉党。万历皇帝死后,内朝大权就落到原来东宫的亲信太监王安手中,这种局面直到天启帝即位后的一段时间也没有改变。东林党中许多干将都是他的好朋友,东林党人能够在天启朝初期政治上迅速崛起,也是他从中协助。这样说来东林实质也有阉党嫌疑。

其实阉党是明朝一大特色,从明中后期以来由于内外朝的平衡的需要等原因(张居正也同大太监冯保相得甚欢),所谓的阉党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是明朝更大的阉党。在东林的大力帮助下,魏忠贤的阉党比王振、刘瑾的势力集团,要庞大百倍,士大夫大量加入入,最后几乎包括大多数宰相和大多数 *** 官员。所以说,东林挑起的明后期的士林派系之争,分化了士大夫阶层,造就了明朝更大的阉党,实为明后期党争之源。

二、东林党打破了明朝政治格局,大搞党争,是明末的误国之源

1、东林企图打破明朝独特的一元政治格局,导致皇帝与士大夫离心离德

明朝政治格局是皇权专制。这个从明太祖朱元彰废相时就确立了。废相遂形成绝对君主独裁的政治格局,所谓的内阁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实则也是宰相,(元代以前,皇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 *** 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 *** 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张居正为首辅时,行使其实不是相权,实为代皇权。所以其自称是摄政不是辅政。但东林不同,东林的主张,其实是想恢复宋朝那种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二元政治格局,想通过儒家的道义来约束君王,并以指责、 *** 、限制、批评皇家为荣,造成了皇帝与外臣的处处对立,外臣和皇家离心离德,政治上不能统一,实为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2、东林不合时宜的改革,加速了明朝政权的解体

明朝中后期,朝堂上可分为内朝和外朝。内朝以司礼监各位大太监为主,负责帮皇帝处理由外朝呈入的政事。是皇权的真接 *** 人,实际上代表皇权。外朝以内阁和六部为主同,是为 *** ,代表士人阶级。明室政治之支撑点,是皇权与士人阶级的统一和妥协(以皇权为主的一元政治)。

可是东林的出现,企图打破朱元彰建立的一元政治格局,建立二元政治体系。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好(可能更先进),但在明末搞出来就不合时宜了。如果在明中前期搞,搞成了说不定是个大大的好事,但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之时,政治格局宜稳不宜变,一变就更乱了,造成统治阶级分裂,恶化了政治局面,加速了明朝政权的解体。

3、党同伐异,党争误国,实为明朝亡国首因

崇祯皇帝继位后,出于政治需要(也可能真是年少无知),为东林 *** ,东林人士在魏忠贤统治时期受尽迫害,一朝翻身就把歌唱,在朝堂之上大搞非我同道,即是仇敌的党争,导致在崇祯初年,朋党之争的激烈甚至超过了万历、天启时期。朋党之争由官场扩散到学坛,参加党争的由文官官僚普及到一般士子,朝野交错,热闹非凡。明末以党争误国事更是不胜枚举(陈新甲义和女真、李自成请封西北王以及南迁之事均被东林以大义的名义否决了),东林人士高举道义大旗,对一切非东林党的人或言论(或不符件儒家道义的言行)无差别攻击,自已又提不出什么有效的治国方略,导致明朝的气数就在这热闹的党争中渐渐地油尽灯枯,无可药救。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后人论及,说明季北都南都之沦没,皆由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专事内讧,无高瞻远瞩之识,无和衷共济之量,遂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故明社之亡,列于党争者皆有罪焉。

魏忠贤的阉党大多是一群小人,无道德、无理想,作恶多端,但时间上只是为害了天启朝的三四年时间。有理想、有道德的东林党,形成于万历朝,执政于天启前期,影响了崇祯一朝,可惜东林诸君子只长于党争,善于道德绑架、却短于治国。所以说:阉党之害,为害于一时。东林误国,则误了三代(万历、天启、崇祯三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9/335328.html

“明朝东林党和阉党哪个误国更深?” 的相关文章

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太子妃,玄武门之变后她的命运如何?

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太子妃,玄武门之变后她的命运如何?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成王败寇的现象令人唏嘘,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政权更迭时,都会有不少无辜女子饱受折磨,郑观音就是其中一位。郑观音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妃,她的事迹长期史无明载,根据近几年发现的太子妃墓志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郑观音的人生,她在...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氏(生卒年不详),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任皇后,敬哀皇后张氏之妹。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建兴十五年(237年),张氏的姐姐、蜀汉后主刘禅第一任皇后敬哀皇后去世。 同年,刘禅将张氏纳入宫中,封为贵人。238年...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手下有五位统兵打仗很厉害的将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演义中,这五人当中,有四位死于箭下,只有一位在战场上活了下来。那么,这四位死于箭下的将领,都是怎么死的呢?五人中,谁死的最悲惨?先说...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还不知道:如果蜀国统一,刘禅会被视为明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豪雄迸发,天下英雄逐鹿大江南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时势,孙家三代占据江东,天险护佑,民意顺遂,落魄皇室刘备知人善用,从微末之中崛起,占据富饶的巴蜀之地,国富粮食足。天下三分,孙刘联合...

关羽死后,曹操为何会选择厚葬他?

关羽死后,曹操为何会选择厚葬他?

提到关羽之死就不得不提到荆州,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作为汉末三国名将,在襄樊之战中,屡次获胜,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锐。最后,曹操没办法了,暗中勾结孙权偷袭荆州,双方前后夹攻,最终联合起来才将关羽击败。孙权杀了关羽之后,把关羽首级送...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