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重文抑武的具体措施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20)180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之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

确实,自从唐朝时期的蕃镇割据引起的国家灭亡,再经过五代十国时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本身又是在军士拥戴下成为皇帝的,由史、由己让赵匡胤以及后来的继承者都时刻警惕军队这把双刃剑,甚至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直接将重文教,轻武事定为了基本国策(《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重文抑武的具体措施

在这一国策之下,宋王室空有收复北方失地的祖训,但由于武力值较低,造成整个宋朝时期并没有像秦、汉、隋、唐等朝代一样的赫赫战功。

燕云十六州等失地一直没有收回,在北方先有辽、后有金的经常性威胁、进犯边境,在西方又有西夏兴起屡次侵犯边疆,对这些国家采取守势,甚至以结为兄弟之国、岁币等形式花钱买平安。后期直接被北方大草原上后发兴起的蒙元颠覆了政权。

那宋朝的重文抑武,重文能重到什么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么程度呢?

抑武

一是杯酒释兵权。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事情了,赵匡胤在自己即皇帝位后的第二年直接夺了高级将领的军权,不再赘述。

二是立下祖训:军人不能掌权。把各地方节度使召集到了京城,赐给了宅第后就让他们在京城居住。让朝中的文人到各个地方知州军事,管理起各地的民政和军事等事务。把节度使演化成一种虚衔,成为武臣的更高等级,但不再有实际权力。

三是将精锐士兵集中在中央,老弱士兵留地方。在全军中筛选在身高、力气、速度等方面有优势的士兵做为兵样,送到各地,以此为标准选拔出最精锐的士兵,归于中央,名为禁兵,是皇帝的卫军。而留下的老弱者则为厢兵,是地方兵,平时也没人操练他们,也就是做做劳役罢了。

就这样,朝廷通过收回高级将领的军权、召回节度使不准其再管民政和军事、把精锐军力收归中央,宋朝的统治者逐步站稳了脚跟,并且也解决了蕃镇割据的隐患。可以说宋朝的统治者为推动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贡献了力量。

但这种军事主官不管兵,管兵的又不知军事的模式最终带来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弱化,长期在北、西方的少数民族的铁蹄下苦苦挣扎。

北宋重文抑武的具体措施

重文

而对比武力方面被抑制,在对待文人、文官方面宋朝则比其他朝代要优厚的多。

一是优待士大夫,让文人永远压在武人的头上。其实这一点跟上面说的军人不能掌权是一个道理。赵匡㣧;对文官宽囿、容忍或者说放纵到什么程度?

从他和宰相赵普的对话中就可看了出来: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就是说他要用文官去治理地方,这些人就是都在贪污什么的,也比不上武将所造成的祸害的十分之一。

后来他又把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当作祖训放在了太庙里,要求后代子孙遵守。就连宋徽宗被俘虏到金国的时候,还派人对赵构说一定要遵守这个祖训。

二是给予科举以无上荣光。相比唐朝参加科举的考生,宋代的也是太幸福了。考生一考中进士即可当被纳入官员体系,可以当官了。而唐朝的即便是考中进士,只是在官牒上予以登记,也就是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取得了任职资格,但有资格也不意味着能够做官,还需要在吏部参加考试(科举是由礼部主导的)。

就这样也有很多人需要经过多次考试才能通过。但是就是通过了考试,也只能是在京畿之地任个小官。通不过的只好去地方做一些更低等的差事。只有在这些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扎实有效的成绩,才能转入正式的仕途。

不只这样,宋朝比起唐朝来,每次科举时的进士名额也要多的多,后来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干脆确定只要能参加殿试的进士都不落榜。

三是全方面提升官员们的福利待遇。《廿二史札记》形容当时优待官员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意思是对官员的恩典和赏赐生怕有哪做不到位或者让官员感觉不满足的,而不去想这些钱财是来自于百姓不留一些剩余。

官员的俸禄有正俸、䘵;粟、职钱、从人衣粮、冬春服,甚至茶酒、调料、柴火木炭、牲畜饲料也一点不拉。对到京城之外做官的官员有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由于不能带家眷而养家的添给。就连官员退休也有祠䘵;,以示皇帝对退休官员的恩典。

此外还可能随时有对官员各种因功、外放等额外的恩赏。还有荫子荫孙、荫亲甚至荫门客等各类的恩荫。

北宋重文抑武的具体措施

讽刺的是虽然武将的权力被收回,但是由于唐末藩镇的积重难返,外有强寇的巨大压力,没有实现像秦、汉、隋、唐等朝实现天下一统之后的军队大的复员,还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军队,并且由于所募之兵实行终身制。

随着时间的增加,兵员就越来越多,但需要在军队养老的人也越来越多,军队虽然人数不断在增加,但实力却是下降了,所以只能再去增加员额,形成了一种怪圏,宋太祖开国时全国仅20万军队,但仅仅过了一百余年,到了宋英宗时期则有近120万的军队,数量扩张了6倍。

而文官则在宋朝优越的扶持政策下,更是发展到了巨大的数量。庞大的军队和文官队伍造成的冗兵冗官,兵员终身制,官员有优渥的待遇,给朝廷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虽然想方设法提高税赋来增加收入,但还是跟不上飞快增加的支出。

宋英宗朝与太宗朝比,收入增加了六倍,太宗朝时还能多剩余大半,而英宗时却不够花费的。

纵观宋朝的抑武重文,虽然想抑制武人,但却没有办法缩减兵员,战斗力却十分低下。

想提高文治,但给文官的权力过大、待遇过高,文臣后期过于重视撷取自己的利益,而不为国家出力。

这些冗兵冗官就像两只巨大蚂蝗趴在宋朝本就虚弱不堪的肌体上,吸吮着国家的精血,更是加速了宋朝的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9/337412.html

“北宋重文抑武的具体措施” 的相关文章

邓艾既然打赢了姜维 后人为何更喜欢的人是姜维

邓艾既然打赢了姜维 后人为何更喜欢的人是姜维

对邓艾打赢了姜维,为何后人更喜欢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后期,三国的三个政权都遇到了各自的问题。可在三国后期,还是有不少出色的将领的。邓艾和姜维都是三国后期比较出色的将领。邓艾灭掉了蜀汉,按照一般情况下来说,他的评价应该比千位药膏,可是在厚实的史书当中,人们对...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

平阳公主的谥号是什么?唐朝的建立她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平阳公主的谥号是什么?唐朝的建立她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俗话说的好,巾帼不让须眉。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历史上有个说法,唐朝的江山是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说的是李世民打天下,李渊当皇帝坐天下。李渊在起兵到当皇帝的过程中,确实没有打过什么仗。他当这个皇帝,确实有些捡便宜的味道。不过,若认为李渊的江山,是全部由李世民打下来的,这话未免有些夸张...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武媚娘传奇》这部影视剧,剧中描绘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并州人士,唐太宗选才女充盈后宫时选入后宫,而后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日笃,这遭到了宫中其他妃子的妒忌...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史敬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勇冠天下,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但史敬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先去世的,在李克用与黄巢的首次交锋中就战死了。为何史敬思会英年早逝呢一,投靠李克用史敬思是河东道雁...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曹丕篡汉之后 曹植为何披麻戴孝为大汉痛哭

曹丕篡汉之后 曹植为何披麻戴孝为大汉痛哭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篡汉,为什么曹植却披麻戴孝痛哭大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民不聊生的乱世,但是乱世之中,亦有真情,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令后人感慨不已的兄弟情义。例如江东孙策,在临终之前,明明有儿子可以继位,却将江东之地,托付给了弟弟孙权,并嘱...

楚怀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会两次被秦国抓起来?

楚怀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会两次被秦国抓起来?

楚怀王熊槐,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的国君中,要说冤大头,没有人能超过楚怀王了。楚怀王被秦国骗两次,最后还被秦国抓起来当人质。最终,他还是从秦国逃了出来。不过,他却没有回楚国。那么他为什么不回楚国呢?说起来,楚怀王并非像影视中所说的那么昏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