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还是有着一些开国老将,为何却不用他们抵御朱棣?
建文帝时期,能够对抗朱棣的武将肯定有,只是朱允炆太过平庸,不能知人善任,用了李景隆这个草包,才让朱棣靖难成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靠的是一帮能臣猛将,明初的开国将领都非常厉害,只有朱元璋在位时间很长,导致皇帝朱元璋没死,那些猛将基本都死得差不多了,一部分是自然死亡,没有活过朱元璋,一部分是被朱元璋给杀了的。
到了朱允炆这个孙子继位的时候,他手下就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前朝元勋了,此时燕王朱棣被他逼反了。朱棣造反纯粹是没有活路,放手一搏,建文帝听信了几个书呆子的“削藩”建议,想一步到位把几个握有兵权的叔叔解决掉。
按照当时明朝的实力和朝廷的能力来看,削藩是没有问题的,中央朝廷肯定比边塞藩王要强大得多。朱棣一看早晚是个死,不如发他娘的。
朱棣造反,天下都不看好他,于礼不合,兵力不够,旗帜不硬。但是他最终成功了,之一次藩王造反登基称帝,而他更大的队友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朱棣在北平区区四万人马就敢造反,如果在其他朝代,那就不是个事儿,三、五个月就能平息叛乱。
建文帝也要平乱,但是用错了人。
平心而论,朱元璋虽然没给孙子朱允炆留几个得力的将领,但建文朝还是有几个足以制衡朱棣的武将存在的。
他是明朝开国之一名将徐达的长子,和徐达非常相像,能谋善战,处事沉稳老练。徐辉祖也被朱允炆启用去平乱朱棣,干得很不错,差点就把朱棣给办了,如果让徐辉祖一直率军平乱,估计就在河北地区就能给朱棣挖坑埋尸了。
猪脑袋的朱允炆在前线战事很占优的情况下,下令召回了徐辉祖,理由很简单:南京更需要得力的干将镇守。
朱棣的靖难大军还在河北一带,你南京需要个锤子的大将镇守啊,不三下两下的收拾叛军,调走统帅,让朱棣缓过气来,不知道朱允炆怎么考虑的。
盛庸和平安这两员将领在朱元璋时期并不出彩,真正让他们大放异彩的就是在靖难之役。盛庸其实并没有得到朱允炆的重用,他们只是给“草包统帅”李景隆当辅助的,没有想到正牌统帅李景隆“一泄千里”,败得一塌糊涂,把中央明军的精锐打得个精光,反而是山东的盛庸和平安两人几次击败朱棣,把朱棣的靖难大军挡在山东动弹不得。
朱棣在盛庸面前占不了丝毫便宜,没有办法,只得绕过山东,率领骑兵偷袭南京,还一举得手。
如果朱允炆能够重用盛庸,让其担任明军统帅,朱棣估计在山东就挺了,朱棣打不过盛庸,但是运气实在是好,两次被盛庸围歼,差点全军覆没,两次都因为突其暴风,导致战场一片混乱,朱棣乘机逃了。不得不说,朱棣自有天命。
此人是朱元璋时代的名将,活到建文帝时期,算是唯一拿得出手的著名将领,徐辉祖被调走后,李景隆上位,李景隆兵败逃回南京后,就是他收拾的残局。
耿炳文毕竟是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很有能力,没多久就稳定了局势,把朱棣死死的挡在了黄河以北,此人进攻不咋的,但是防守那是一绝,要打消耗战,防御战,朱棣不是他的对手,关键是朱棣也消耗不起。
耿炳文也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把朱棣办挺,无奈朱允炆那一纸荒唐的圣旨“勿伤朕叔”,几次都让朱棣全身而退。
如果单纯从建文帝时期的将领来看,以上几位都能把朱棣给平了,毫无悬念,关键是皇帝很昏聩,不会用就没有办法了,加上李景隆这种草包又深得朱允炆的信任,建文帝的皇位算是自己送给朱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