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居正改革为何会失败?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21)310

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进行了一场变法革新 即张居正改革。这场改革前后持续了十年,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垂危的明王朝赢得了生存的转机。

但是,张居正去世后,在保守派的激烈对抗下,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张居正本人也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落得个人亡政息的结局,明朝也继续走向了衰落的道路。对于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本文认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张居正改革为何会失败?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首先,改革失去了皇帝和太后的支持

张居正担任神宗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他还是神宗的授业讲师,神宗年幼的时候,对张居正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毕恭毕敬,可是随着神宗渐渐长大,尤其是年满十八岁之后,已经可以独立处理朝政,并且想自己亲政,但是张居正却不肯放权,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仍然紧紧抓住权力,不愿意把朝政大权交给神宗,帝甚惮居正。及帝渐长,心厌之,这让神宗对张居正起了疑心,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就难以拔除。于是神宗产生了逆反之心,对于张居正也由以前的敬畏和忌惮转为产生嫌隙和不满。

张居正去世后,神宗真正掌握了权力,为了恢复君主的权威,发泄这么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对张居正的不满,也为了取得张居正反对派的支持,而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

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模借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尸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

已逝的张居正不仅被削去了官职,以前赐给他的玺书、赐给家眷的四代诰命也被收回,功劳不被承认,只剩下了一桩桩一件件的罪过,连他的弟弟和儿子也受到了牵连,都被发配到了烟瘴之地。随着张居正的身败名裂,他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制度支持最终失败。

其次,改革没有推动和支持改革的社会基础

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对于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有好处,但是他的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和地主豪绅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夺情事件之后,官僚队伍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放弃了对张居正的支持。

为了扫除思想障碍,张居正提倡经世实学,反对空谈,禁止讲学和另立学派,还杀害了当时著名的心学传播者何心隐,整顿了64座书院,并且将这些书院收归国有成为官办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专制,在思想活跃、心学迅速发展的当时是不合时宜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信仰心学的读书人和士大夫的反对。

另外, *** 对于清丈出来的地主的逃税地,只要把赋税缴清,就承认土地的合法使用权,而不是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没有地的农民,所以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样也就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

一条鞭法的实行,虽然减轻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负担,但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弱小,没有形成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来支持改革。

改革虽然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却损害了多个阶层的利益,所以真心实意支持改革的人很少,相反,那些被损害了利益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上的权力,不断对改革进行阻挠和破坏。

张居正改革为何会失败?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最后,张居正本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和用人的失误与他身后的悲剧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居正在生活上穷奢极欲的人,每次出行排场很大。他在朝廷中一向是倡导节俭,一再以方令天下,民穷财尽,国用屡空为理由要求万历皇帝和李太后节俭开支。但是他只会要求别人,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注定是得不到皇帝支持的。

张居正晚年患病卧床之后,举国为他斋醮祈祷,这样的待遇在皇室家族里面除了皇帝,都不敢轻易获得,他一届大臣却获得了这样大的殊荣,并不是一件好事,臣子受百姓拥戴太过就会招致皇帝的猜忌,况且他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嫌隙,万历皇帝本来就对他不满,这样一来大大触犯了皇帝的天威,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这也成为其死后遭万历清算的重要原因。

在内阁中,张居正独断专行,一切事物都由张居正本人说了算,即使在他重病居家的时候,也紧紧掌握内阁大权,大事仍然必须交由他裁决。此外,张居正还闭塞言路,特别不愿意听取其他官员的不同意见,对政敌和意见不同的官员采取打击压制的 *** ,这样一来,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难以及时解决,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更正,等张居正自己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积弊已深、回天乏力了。

张居正还喜欢被人吹捧,所以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张居正,极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事来得到他的重用,始誉以伊、周,渐进以五臣,且谀之舜、禹,居正亦恬然居之。他被夸赞能与古时候的贤臣相媲美也就罢了,夸他堪比舜、禹,他也恬然居之就过分了,毕竟君臣有别,这样让皇帝怎么想?势必会加深皇上心中的怨气和忌惮。

他还败坏科举制度,帮助自己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作弊。万历五年由神宗亲自出面,在廷试中用了调包计,把他的二儿子张嗣修从二甲第二名升到一甲第二名。这让本来应该获取高级官位的人才居于人下,却让才不配位的人成为榜眼。而且其他大臣也纷纷效仿张居正,为自己的儿子竞相猎取功名,高门子弟竞相舞弊,朝堂来来去去就被那么几家人把持,寒门子弟再努力读书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为别人平步青云的阶梯。这大大败坏了科举制度,在士大夫中起了很坏的影响,对明代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速了大明帝国的衰亡。

张居正改革为何会失败?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张居正生前在用人方面,曾经做到了唯才是用,使用了戚继光这样的人才,甚至起用了一些优秀的基层人才。但与此同时,他的用人也看对方是否有利于他权力集中,所以他也重用了很多曲意奉承、溜须拍马之人,这样的人只会说漂亮话,不会干漂亮事,只想着用溜须拍马来获得权力和钱财,而不会真心实意推行改革,更难以担当重任,所以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改革就难以继续下去。

就像他一手提拔并引入内阁的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是溜须拍马、随波逐流的两面派,张四维在张居正死后立马迎合神宗反对改革,申时行继任首辅后为了收买人心,废除了张居正实行的考成法和其他的一些政策。这样的两面派窃据要职,改革怎么可能继续下去。

总结

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减缓了明王朝急剧走向衰亡的趋势。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的结局,也给了我们现代的改革一些启示和教训:

一是改革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就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明中后期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具体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挽救了急剧走向衰亡的明王朝。

二是改革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施政方略。

三是改革要善于听取各方面建议,要广开言路才能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闭塞言路,仅听一家之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9/337614.html

“张居正改革为何会失败?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的相关文章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氏(生卒年不详),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任皇后,敬哀皇后张氏之妹。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建兴十五年(237年),张氏的姐姐、蜀汉后主刘禅第一任皇后敬哀皇后去世。 同年,刘禅将张氏纳入宫中,封为贵人。238年...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向曹操请降,是什么用意?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向曹操请降,是什么用意?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三国志·吴主传》公元217年春天,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也派遣使者和孙权重修旧好,立誓重结为姻亲。这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217年孙刘还维系着表面的...

李渊的唐国公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是他继承?

李渊的唐国公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是他继承?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渊的父亲李一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澄、李湛、李洪,以及李渊。其中,李渊是最小的儿子。可是,最终李把唐国公的爵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而没有传给稍长的其他三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史料对李前面三个儿...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夏末商初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发动襄樊战役,关羽一开打就勇不可挡,将曹仁打的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曹操派援军救援樊城。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曹操为...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司马懿造反等到曹叡死后才动手 司马懿为何不敢在曹叡活的时候动手

司马懿造反等到曹叡死后才动手 司马懿为何不敢在曹叡活的时候动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叡死后才发动兵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之所以会不敢在曹叡活的时候造反,主要是他没有一丝机会,所以他只能安静做个美男子,然而曹叡死后,局势瞬间发生变化。司马懿不是个简单人物,从相关史说中可以得知,司马懿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何不要求诸葛亮打造十万支弓,而是十万支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当年你给周瑜当军师的话,周瑜可能会夸你一句:“你小子还真是个狗头军师,咋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呢?”如果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回答在水上作战需要的是弓箭,而周瑜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