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03)140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打过长江,直抵京师城下,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开门请降,朱棣终于成为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者。

此时的朱棣并没有急着进入皇宫,为了不让自己背上弑君篡位的恶名,他必须得让建文帝朱允炆自己选择让位或者自尽,于是他选择驻军京师郊外等待消息。

然而,建文帝朱允炆既没有让位,也没有自尽,只是在皇宫中放了一把大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场大火不仅标志着朱允炆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朱棣时代的来临。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历经四年浴血奋战才迎来了这个时代的朱棣根本来不及兴奋,他必须要认真考虑一下该如何治理大战之后百废待兴的天下,而在他治理天下之前,首先就要面对父皇朱元璋给他留下的难题。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纸诏书废黜了已经延续千余年的宰相制度,由此就产生了三个难题:

1、宰相在古代王朝中相当于是 *** 首脑,他具有协调各行政机构、制定方针政策等职能。朱元璋废黜宰相后,朝中政务不论轻重缓急都得等待他去裁决,这就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的难题;

2、朱元璋废黜宰相后,皇帝在朝中就得同时扮演国家元首和 *** 首脑的角色,这就造成了繁多的政务都得压到皇帝身上的难题。史载朱元璋曾在八日之间,处理内外诸司奏札一千六百六十,共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3、以上两个难题又共同造成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朱元璋之后的历代大明皇帝都得像他那样勤政、圣明才能保证朝廷各行政机构的稳定运行,而这在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这三个问题要解决起来其实很简单,重新设立宰相就可以了。但是朱元璋为了防止自己的后继之君们偷懒,特意将不得重新设立宰相写入了《皇明祖训》,所以这个看似简单的 *** 几乎不可能实现。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既然如此,朱棣也只能暂时按照父皇朱元璋的方式去治理天下。要说这朱棣不仅军事才能卓越,在勤政和圣明上比起乃父朱元璋也是毫不逊色。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被繁多的政务压的喘不过气来。

这种情况下,朱棣真想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喊一声:儿臣做不到啊!然而,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朱棣早以立下了太祖成法,万年不变的誓言,所以重新设立宰相这个 *** 在他这就从几乎不可能变成了完全不可能。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明明有最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但却由于人为添加了种种限制,使得你只能绞尽脑汁去思索更加复杂的办法。

对于明成祖朱棣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时间去思索这种办法,父皇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大大增加,布政使司从最初设立时的十一个增长到了十三个,卫所数量也从明初的三百多个增加到了六百多个,就这还不包括他准备进行的下西洋和修大典,如果再加上后来的五征漠北,朱棣肯定会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之一个被繁重政务累死的皇帝。

明成祖朱棣当然不想打破这个纪录,他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远胜于朱允炆,他还要让大明在自己手中变得更加繁荣、兴盛。更何况,四年的靖难之役都打胜了,还能被这些个难题给困住?《皇明祖训》中虽然明确规定了不能重新设立宰相,但却没有明说不能找几个人来帮自己处理政务。

正如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在《大明律》中找的那个清君侧的漏洞一样,他再一次利用了《皇明祖训》中的这个漏洞顺利的解决了父皇朱元璋给他留下的这些难题。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洪武三十五(1402年)年八月七日,在明成祖朱棣正式颁布继位诏书的一个多月后,他任命解缙、胡广、杨士奇、杨荣等七人入内阁,内阁制度正式设立,而这七个人主要担当两种角色:

1、当秘书。他们需要将政务按轻重缓急分类,重务、急务由朱棣亲自处理,轻务、缓务由他们商量着解决,然后由朱棣按照他们的处理意见用朱笔誊写一遍。政务处理完后,他们负责将之送往六部。这样不仅明成祖朱棣的政务负担大大降低,行政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做顾问。明成祖朱棣在处理重要且急迫的军国大事时,首先会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再去处理。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这些事情就能被处理的既及时、又准确。

内阁制度设立后,明成祖朱棣总算是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了出来。可是,雄才大略的朱棣费尽心思难道就单单只为了给自己找几个秘书和顾问?

当然不是,在朱棣进入皇宫前后发生的两件事也是他设立内阁制度的诱因:

之一件事、朱棣率军进入皇宫的路上,杨荣突然出现拦住了他,接着对他说了一句话:殿下先继位乎,先谒陵乎?这句话令朱棣恍然大悟,于是他立即调转马头前去祭拜明孝陵;

第二件事、朱棣进入皇宫后,找来了建文朝的重臣方孝孺,希望由他来给自己拟写继位诏书。可方孝孺先是大骂不止,又提笔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这两件事让明成祖朱棣深刻的认识到:要说服那些建文朝的重臣为己所用是根本行不通的,自己继位后组建新的行政班底必须得大力起用以杨荣为代表的那些建文朝的下级官吏。

如果要起用这些人的话,还不能直接给他们加官进爵,因为那样会令那些持中间立场的中高级官吏人人自危,所以他只能设立一个新的机构来安排下级官吏中的代表人物,这样他既可以合理的给这些人升官,又能通过将这些人变成自己身边红人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地位。

综上所述,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还真不是为了偷懒,他减轻自身政务负担的目的是为了腾出手来办下西洋、修大典等大的事。那么据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内阁制度的设立,是明成祖朱棣在父皇朱元璋废相及组建新行政班底的双重压力下迫于无奈的一种必然选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0/339677.html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高颎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颎(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自称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为相执政近二十年,...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

历史上乾隆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乾隆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是因为什么?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先解释一下文章标题的“抄家”。正史记载,张廷玉没有被抄家,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是让张廷玉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执...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刘虞可以说是真正忠心汉室的宗室重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对为什么曹丕、曹睿都如此短命?难道是有什么家族病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既不是霸气侧漏的曹操,也不是仁义之名满天下的刘备,更不是青年才俊孙权,而是前期没有太多表现的司马氏,通过一系列神操作篡了曹家的权,代魏立晋。司马氏之所以能篡权,很大一个因素...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