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故事:为什么说元顺帝是最后一位元朝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之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 *** 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更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元顺帝的历史故事。
现代人判断古代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通常喜欢用“明君”和“昏君”两个名词来表达。“明君”即是圣明的君王,在他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昏君”则为昏庸的君王,在他的治下吏治腐败,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国家动荡不堪。
对于元顺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历史以来有两种说法,之一种说他是昏君,第二种说他不是昏君。
说他是昏君的原因是,在元顺帝登基前期,先是前丞相叛乱,后世当朝丞相伯颜掌控大权,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吏治更加腐败,让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元顺帝先是对伯颜的政策不发一言,伯颜倒台之后也并没有实行有效的政策,改变当时的困境。这还不算,当明军大军袭来之时,他弃城而逃,回到了蒙古高原上。
说他不是昏君,认为他继位之前,元朝的大权早几代就已经掌控在权臣手中,臣子的权利过大,以至于君权势小。元顺帝不是不想将朝政大权收归己有,但是当时丞相伯颜的势力实在太大,他连反对伯颜施行某些政策都不成行,又如何能在天下说一不二呢?所以他忍,默默的积蓄力量,直到后来与伯颜之侄联手将伯颜罢黜,这才算说的上话了。所以元顺帝时期政治的不断腐败,并不能将原因全部归咎于元顺帝一人身上。
在小编看来,元顺帝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庸君”一词最适合他。也许他也想治理好国家,挽救濒危的元朝于水火之中,使得国力恢复,但是他有心无力,即使他想也没有能实现的能力。“碌碌无为”,是为庸君。
元顺帝时期黄河水患频发,黄河周边地区受灾严重。元顺帝下令右丞相脱脱治理水患,让他整治河道。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水利工程都是一项大工程。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机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人力还是必不可少的了。在古代生产技术那般低下的时候,就只能靠人力、畜力来做工程了。元顺帝下令整治河道,其中需要的人力是绝对不少的。
这么一折腾,便要增加徭役,而徭役负担的加重,让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更是看不清活路。若是光出力气还好说,一不小心丢了命也是常有的事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农民起义爆发只是早晚的事情。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利用朝廷征召15万人修理黄河河道,农夫不堪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劳役的情绪,组织反元活动名。因为消息走漏,韩山童被捕,刘福通逃脱。随后刘福通在颍州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
红巾军很快攻克了项城、罗山等地,队伍逐渐发展到十多万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红巾军起义像是一个信号,激发了元朝各地汉族人的不满情绪,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起义,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开始爆发。而起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像是元朝走向没落的信号灯,逐渐让人看清元朝前路的荒凉。
所以说元顺帝是个庸君,他想整治河道的心是好的,但是没有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从实际出发,所以最后才取得了那般不好的结果。
我们判断元顺帝是不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就要看元朝是否灭亡了。而一个王朝是否灭亡,往往是以其末代帝王的禅位或者是死亡决定的。就像是宋朝崇祯帝北京自缢,清朝溥仪皇帝的禅位。
依据史实,元顺帝既没有自缢也没有禅位投降,他只是退走蒙古高原,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元朝没有灭亡。但是元朝这个王朝具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他是外族征服者,在中国大地上仿效汉族统治建立起来的王朝。元朝的皇帝,同时还是蒙古帝国的大汗。从这方面来看,元朝是灭亡的。毕竟中国大地,被朱元璋统治,而元顺帝已经退走蒙古高原。退走到蒙古的元顺帝,已经不能算是元朝的统治者,元朝早在朱元璋大军攻破国都的那一刻就灭亡了。这个时候的元顺帝,只能算是蒙古帝国的可汗。所以从这里来说,元顺帝的确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