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世家大族:七姓十家介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09)190

七姓十家,亦称禁婚家,为唐朝山东郡姓中的几个世家大族,由北魏四姓、五姓发展而来,为唐代社会影响力更大、更具清望的十个家族,地位居全国甲族之首。

这十个家族分别是:北魏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度世之四子、卢辅之六子、卢溥不知几子,清河崔宗伯之二子、崔元孙之二子,前燕博陵崔懿之八子,西晋赵郡李楷之四子,七姓十家士望凡四十四人。

唐朝世家大族:七姓十家介绍

历史背景

南北朝的混一以北朝战胜南朝而结束,隋唐统治阶级属于北朝系统,其人物以北朝人物后裔为主干,受北魏影响尤为深刻,北朝时已长期活跃于中原腹地。山东(唐代主要指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地区政权(如东魏、北齐)统治下的门阀士族,在唐代被称为山东郡姓(详见柳芳《氏族论》),其中以排在首位的崔、卢、李、郑、王五姓七族(也称七姓)为代表,自汉魏以降,长期冠冕不绝、门阀不坠,至北魏孝文帝时期,成为官方钦定的、更高门第的士族(四姓、五姓两说)。

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指出: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契机,一个以北魏皇室为轴心,以等级婚姻为纽带,包括鲜卑勋臣八姓和 *** 后族四姓在内的上层统治核心开始逐步确立。北魏后期,五姓和皇室之间、五姓各家族之间,一直维持着稳定而密切的婚姻关系,成为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婚姻集团,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北魏政治以皇权统治为特征,突出表现为宗室权重。而五姓家族与王室这种稳定而密切的婚姻关系,使他们在出仕、升迁等方面比其他汉族士人获得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又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介入王朝上层决策,能够在惨烈的政治倾轧中相互援引提携,保持其权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深刻影响了北魏政治。太和改制后,五姓与北方其他高门大族在政治权势、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距离也随之拉大,社会声望日隆至北魏末年,五姓作为北方之一流门第的条件已完全具备从北魏到唐初,历经百余年沧桑浮沉,由孝文帝所确立的五姓婚姻集团,仍不失为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存在,尽管这种存在的政治色彩日渐淡化。

隋朝以来,由于南方士族的迅速衰退,南北正朔之争结束。中原衣冠的代表山东士族,以华夏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自居,其社会地位在隋唐时期凸现出来。与此同时,九品官人法的废除和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士族维持上品无寒门的制度土壤随之消失,只有当朝冠冕可以享受门荫制和免课役特权。在失去北朝时维持奕世显贵的政治特权后,山东五姓高门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与其他士族一样也都开始衰落,但因其拥有深厚的家学底蕴,悠久的文化传统,崇高的社会声望,以及强大的宗族势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经长期战争打击依然根深蒂固,因此不免自矜地望、偃仰自高,至唐朝时仍具冢中枯骨之余烈。五姓诸房为维持门第华贵,故挟家学礼法之清,鄙视他族之浊,恃其族望,仍按照南北朝以来的旧俗在五姓内部通婚,耻与他姓为婚,以净化婚姻圈为手段,独标异格,傲视海内。

唐代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只将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列为四姓(崔卢李郑),加上太原王氏则被称为五姓 。唐高祖李渊曾对窦威说:近来见关东地区的百姓与崔氏、卢氏通婚,还自我夸耀,你们窦家世代为皇亲国戚,不也一样很高贵吗!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山东地区的崔氏、卢氏、李氏、郑氏并无宿怨,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依此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悠然自得地自夸高门,炫耀死去的祖先,依附于富贵之列,我真不明白社会上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诸多唐代墓志也记载:李郑崔卢,姓之名器。千古推高,九流仰视、阀阅婚媾,历世济美、宦媾之盛,时无与伦 ,出身河东薛氏的宰相薛元超更是将未娶到五姓女子列为人生三大遗憾之一,由此可见五姓高门受天下尊崇的程度。

相关记载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虏姓者,魏孝文帝迁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出于帝宗属,或诸国从魏者;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并号河南洛阳人。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又诏代人诸胄,初无族姓,其穆、陆、奚、于,下吏部勿充猥官,得视四姓。北齐因仍,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选。故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之一,则为右姓;太和以郡四姓为右姓;齐浮屠昙刚《类例》凡甲门为右姓;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右姓;隋开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则为右姓;唐《贞观氏族志》凡之一等则为右姓;路氏著《姓略》,以盛门为右姓;柳冲《姓族系录》凡四海望族则为右姓。不通历代之说,不可与言谱也。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姓,盖不经也。(按:太原王氏在北朝发展的情况,可参考《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一文)

《新唐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高宗时,许敬宗以不叙武后世,又李义府耻其家无名,更以孔志约、杨仁卿、史玄道、吕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广类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叙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之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改为《姓氏录》。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搢绅耻焉,目为勋格。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之。又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度世)、卢浑(溥)、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

《唐会要卷八三嫁娶》:四年十月十五日,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元孙,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为婚姻。

《实宾录卷三七姓》:又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溥、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

《资治通鉴卷二百唐纪十六》:初,太宗疾山东士人自矜门地,昏姻多责资财,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而魏征、房玄龄、李勣家皆盛与为昏,常左右之,由是旧望不减,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悬隔。李义府为其子求昏不获,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劝上矫其弊。壬戌,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溥)、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财。然族望为时俗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昏。其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赠太子少师崔公神道碑》:神龙中,申明旧诏,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恶大盛,禁相为姻。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子迁之四子、卢辅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孙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赵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后,同降明诏,斯可谓美宗族人物而表冠冕矣!世传清白,子孝臣忠,山东士大夫以五姓婚姻为之一,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惟公兼之。清河崔氏,至赵公三代仆射,可谓尽善矣!(按:此处言四十四人,然相加仅三十七人,实漏述了崔宗伯二子与卢溥若干子。)

李林宗《唐试太子司议郎兼侍御史知度支东都择善院事清河崔府君墓志铭并序》:有诏遣诸儒第氏族,皆以崔氏首出诸姓。国朝尝以其族望高,又薄他姓,及遗近不与通婚,乃禁崔氏等四姓不得自相嫁娶,又不得厚问遗以相高大。后有求婚者告之禁婚,其望益高,遂不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0/340711.html

“唐朝世家大族:七姓十家介绍”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顺治帝对董鄂妃到底有多深情?

历史上顺治帝对董鄂妃到底有多深情?

在董鄂妃入宫之前,顺治已经立过两位皇后。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鄂妃和顺治相处的时间不长,她既没有显贵的出身,也没给顺治留下子嗣,可是,为什么她却能成为顺治最得宠的妃子呢?我们先来看看董鄂妃有哪些得宠的表现。一是晋升飞速。按清制,入侍宫中往往先从品级最低的答应开...

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李斯最后为何会遗臭那么多年

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李斯最后为何会遗臭那么多年

对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李斯,为何会被具五刑夷三族,还遗臭好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不韦在当秦相时,曾广聚天下英才,当时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楚国人,也向他递交了一份求职信,虽然这个人当时声名不响,但吕不韦看他是荀子的弟子,还是把他给留了下来。后来吕不韦倒台,他却凭着在...

历史上皇帝都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乳娘的?

历史上皇帝都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乳娘的?

由乳娘代为喂养,成为古代一种权势的象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有乳娘。之所以古代皇帝基本上都有乳娘,一是为了彰显富贵,毕竟只有皇亲国戚、大户人家才能请得起乳娘。二是因为嫔妃身体不会很壮实,奶水不够。而且生了孩子后,只有请乳娘,才能确...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的内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审琦虽是武将但滴酒不沾,为何在赵匡胤向天祈祷后他就变得酒量惊人呢一,投靠郭威王审琦早年投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因为性格敦厚朴实,为人稳重有谋略,还骁勇善战,所以很得郭威信任。乾祐元年(948年),河中节度使...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末期的长安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此之后长安就成为了一座废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对长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沉淀了从周朝到唐朝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凭借着它绝佳的地理...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是什么人?他最后是如何被杀的?

司马冏,齐王司马冏,字景治,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永康二年(301年),西晋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威望大增,成为辅政大臣。但司马冏辅政不到一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迅...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陆景(250年—280年3月23日),字士仁,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次子。陆机、陆云之仲兄。生于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年),天纪四年(280年),晋伐吴时战死,年三十一岁。陆景著书数十篇,《隋书·经籍志》注有《陆景集》一卷,已亡佚。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