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辽朝的国号为何使用“辽”?和辽宁省有关吗?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13)140

辽朝的国号为何使用“辽”?和辽宁省有关吗?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大小王朝七十余个,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国号,像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这般神秘。迄今为止,关于辽的解释仍无定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辽为镔铁;陈述先生认为辽的含义指代草原或沙漠;在冯永谦先生看来,辽即辽阔之意;学界的一般看法是辽可能与辽水有关;据新的调查研究,辽与如今的辽宁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尤为特别的是,刘凤翥先生通过破解已成绝学的契丹文字,发现辽朝使用的居然是双国号:契丹辽或辽契丹。

金太祖立金克镔铁

在《大金国号之起源及其释义》一书中,陈学霖先生提到辽国号的起源问题,指出大辽国号意为镔铁,史料佐证出自大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圣谕。

诠释大辽名称之意的金太祖圣谕是这样说的:上曰: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也就是说,完颜阿骨打之所以立国号为金,是为了克制以镔铁自居的辽,镔铁再硬,终不及金。

在《草原与帝国:410世纪契丹辽王朝的形成》一书中,马颂仁先生指出:最近的材料表明,辽这个名字以一种词语的变形形式进入到蒙古语词汇中,遂演变为loqa,其义为铁。此处,用以表示铁的是辽而不是契丹,关于它的解释或许来自于阿骨打的那条圣谕。

马颂仁表示,契丹族是起源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的一支游牧部族,而老哈河的河名本意,在蒙古语和满语中的意思很可能是铁水。在历史上,很多游牧民族都习惯以自己生存的地域或临近的河流来命名本部落的名称。那么,为何老哈河意为铁水呢?是指河水的颜色如铁?还是喻指河流奔腾,若生铁般强横?

有语言学家为验证契丹族与今达斡尔族之间的承继关系,还特意查找契丹语中指代铁的单词,并与达斡尔族指代铁的单词相比较,从中寻找彼此间的对应关系。

金灭铁,银灭金是后人附会

一说到辽,势必与辽的另一国号契丹挂钩。而破解契丹本意,则有助于解读辽的真实含义。我国著名辽金史专家陈述先生认为,契丹一词大概指的是草原或沙漠。

契丹一名的汉义,过去的说法是辽以镔铁为号,以后演化为辽、金、元三朝国号的对比,即金对铁,银对金。似乎三朝互替,一物降一物,是接续王朝为克制前朝而特意起的国号。这种说法看似顺理成章,但时间次序不对。

陈述先生表示,如果说蒙元的国号实意为银,是针对金朝国号所起的,那么,蒙元的国号起名时间应该晚于金。但实际上,蒙元的名称却早于金。也就是说,辽、金、元三朝金对铁,银对金生生相克的说法是后人附会的,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辽乃至契丹的真实含义究竟为何意呢?陈述先生通过考证与契丹同根的奚族及与契丹族血缘极近的室韦族名称的来由,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历史信息。在陈述先生看来,契丹和奚族操共同语言,也长期毗邻,过着同样的经济生活。认识了奚、契丹的密切关系,还应当了解契丹、奚、室韦在历史过程中,实际上是同一族的不同部分。《隋书》中说:室韦、契丹之类也,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为室韦。室韦,蒙语,达斡尔族谓之森林。那么契丹一词的本意,是否与和森林相对应的草原、沙漠有关呢?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不少部落被称为森林中人、草原中人。契丹族长期生活在草原沙漠区域,过着游牧生活。契丹之意,或许真如陈述先生的推断,是生活在草原地带的人群。

辽与辽宁有何历史渊源?

关于辽朝国号的内在含义,冯永谦先生认为是辽阔、辽远之意。在辽代,契丹官吏迎接宋使,往往不走直路而循迂曲,目的是向宋使夸耀其疆域广大。那么,今天辽宁的辽字又是何意,是否源自大辽之辽呢?

关于辽宁之辽的含义,有两种解读,一说为天辽地宁;二说指辽河。若是前者,意义虽宽泛,却与冯永谦先生诠释的辽字含义基本一致了;若是后者,同样与大辽之谓神貌暗合。

因为,学界普遍认为辽朝因辽水得名。犹如金朝以按出虎水为其国名,而按出虎水的女真语意思是金。刘浦江先生在《辽朝国号考释》中曾指出,辽水是潢河、土河合流后的名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辽河。

澳大利亚麦克理大学康丹先生表示,契丹语的辽单词与蒙古语中表吉祥、有福的那个单词有关。这个蒙古语单词在当时指代一条河,这条河在辽朝如何称呼,人们尚不知晓,但此河最终是汇入西辽河的。指代这条河的单词与辽将是同一水系在不同流段的契丹语名和汉语名。

众所周知,契丹族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而这两条河恰是辽河的上源。两条河水合流形成西辽河,在今昌图入辽后,沿途汇合太子河、浑河等水系一路南下,最开始由营口入海。后在今盘山县六间房附近分流,形成一条双台子河由盘山县注入辽东湾。简言之,一千多年前的契丹人与今天的辽宁人都是喝辽河水长大的。这一方水土赐予了古今辽人同样的身材体貌,也在他们的血脉中注入了相似的气质基因。

在今天的辽宁境内,残存的辽塔至少有几十个,被专家发现的辽城有上百座。被认定为萧太后家庙的宏伟奉国寺在辽宁义县,辽代的东京陪都在辽宁辽阳,辽代北府宰相萧义的家族墓地在法库叶茂台,埋葬四位大辽皇帝的乾陵、显陵在辽宁北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修筑的镇海口长城在辽宁大连

有人说,辽代的主要都城(上京、中京)与皇陵(辽祖陵、辽庆陵、辽怀陵)在今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与宁城境内,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辖地,这与今天的辽宁有何直接关联?要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峰归辽宁管辖,过去叫昭乌达盟。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若按这一历史源脉评判,萧太后的家庙、大辽国的三座都城、上百座头下军州、所有的皇陵都曾在辽宁境内。可见,风华绝代的大辽国与今天的辽宁渊源不浅。

史上罕见,忽而契丹忽而辽

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辽、契丹为国号。

在大辽218年的历史上,大契丹与大辽两个国号是交替使用的。

史学界公论,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国时,国号契丹。契丹仅仅控有塞北地区,故其国号为大契丹。938年,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于是辽太宗为这一新纳入的版图创立一新的国号大辽。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辽太宗将晋改为大辽,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把大辽这块汉地的国号扩展到中原。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 。但太宗北归后,中原旋即易主,此后大辽国号仍只用于燕云汉地。于此同时,在长城以北的契丹本土仍继续采用大契丹为国号。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国号仍为大契丹。但到了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改大契丹为大辽。不过,《辽史》丝毫未记载历次改国号之事,这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史书中是绝无仅有的。清朝学者屡屡指责《辽史》太过疏漏,如钱大昕云:按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至圣宗统和元年,去辽号,仍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中皆没而不书。冯家昇先生认为,《辽史》的编纂者没有记载历次国号的变更情况,也许是他们不想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已经俨然以中国自居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

问题是,统治政权定立国号是一个非常庄重、神圣的事件,乃是本身的政治文化标识,宣示新政权的政治合法性。而辽统治者却三番五次地更改国号,意欲何为?当时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2002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宝力罕吐乡出土了汉字萧兴言墓志铭和契丹大字永宁郡公主墓志铭。《燕京学报》发表了刘凤翥、唐彩兰的《辽萧兴言墓志和永宁郡公主墓志考释》。此文考释出契丹大字中的大中央哈喇契丹国等词语和词组。据刘凤翥考证,音译的哈喇应意译为辽。

1993年7月,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在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的罕苏木苏木的朝克图山之阳出土了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2005年冬,刘凤翥给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塔拉所长写信,建议尽快研究发表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塔拉所长同意刘凤翥的意见。于是,由刘凤翥起草了《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考释》寄给内蒙古考古所,稿件随即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年第1期发表。

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的志盖和志文,均以四个契丹字开始。其中,之一个字与第四个字已被解读,是大与国之意,对这两字的解读在契丹文字学界已达成共识。以此推理,夹在大与国之间的两个契丹字只能是国号名。辽代的国号只有契丹和辽两个称谓,而契丹大字中的契丹一词已经被破译,不是《耶律祺墓志铭》开头的四字中间的两个字。那就是说,这两个神秘的契丹字的意思舍辽莫属,辽的契丹读音是哈喇,哈喇契丹就是辽契丹之意。

刘凤翥先生还发现,在使用契丹大字的范围内,辽代实行辽契丹国或契丹辽国的双国号制。在汉字文献称国号为契丹的时期,在契丹文字中则称国号为契丹辽国,双国号中的契丹置于辽之前;在汉字文献中称国号为辽的时期,在契丹文字中则称国号为辽契丹国,双国号中的辽置于契丹之前。《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考释》首次阐明了辽代的双国号制,通过刘凤翥先生对契丹文字的解读,破译了契丹族建国后采取一国两号的政策体系。

在一个王朝内,采用南北面官双轨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 *** 。这是大辽王朝在行政体制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契丹族逐渐融入中原文明后的醒目标志。而一国两号的发现,正是这一史实的不朽印证。

辽朝国号变迁 年代 汉文国号 非汉文国号 916937年 大契丹 哈喇契丹(全称) 大契丹、契丹国、契丹(简称) 938982年 大辽(燕云汉地) 大契丹(辽朝故地) 983年1065年 大契丹 1066年1125年 大辽

辽国的首都是哪里?

辽国实行五京制: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上京是早期辽太宗的皇都。五京中上京临潢府为正式首都,其余四京为陪都。

南京是辽朝在华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为 *** 聚居区。南京在五京中规模更大,其建筑基本是沿用唐代的旧城。

东京是为了控制原渤海国的遗民。

中京是辽圣宗时期的新都城,是后期的经济政治中心。

西京是军事要冲,是辽的边防重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0/341531.html

“辽朝的国号为何使用“辽”?和辽宁省有关吗?” 的相关文章

子婴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子婴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三世子婴是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为人有勇有谋,铲除了赵高集团,使得秦朝重新回到正轨。那他为何未能挽救秦朝,使得秦朝避免灭亡呢一,秦朝宗室子婴是秦始皇弟成蛟之子(依据子婴的年龄及秦二世没有杀他推断而出),其父因为背...

曹魏五子良将中能,正面打败关羽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能,正面打败关羽的人是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魏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是非常厉害的,相比蜀汉的五虎上将,统兵能力上,更多人倾向于五子良将。众所周知,五子中的徐晃曾在“襄樊之战”中击败了关羽,事实上,徐晃作为生力军,救援樊城,是以逸待劳,击败数月疲劳作战的关羽军队,多少有些乘人...

贺铸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铸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铸,北宋词人,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北宋词人中,贺铸身高七尺,按宋元时的标准折算约2.2米。古代人的身高普遍比现代人低,因此众人瞧他均仰视之。他双眉耸拔,脸色铁青,胡子拉叭的,显得冷酷高傲,不少人看后会感到胆战心惊,当然免不了背...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对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三位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三国鼎立,尔虞我诈,席卷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风云。蜀国有刘备这一位有才华的皇帝,也有诸葛亮这样一个千古名臣,还有刘备那不成器的...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物,他...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逢董卓之乱,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姐姐来氏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刘...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还不知道: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清朝历代皇长子,都非常难做,除了那些早年夭折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康熙的长子胤禔被幽禁致死,雍正实际的长子弘时也被削除宗籍,乾隆的长子永璜也被训斥早逝,道光的长子奕纬更是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