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17)280

韩信战霸王

“韩信战霸王”这是一个关帝灵签之一,其故事是说韩信带领诸侯的所有兵力,跟楚霸王在九里山决战,采取十面埋伏的方式,在垓下这个地方围攻项羽。致使其败走到乌江,原本有一个亭长驾驶着船只等着他,说:“如今身为臣子的我还有一艘船只,大王只要渡河东去,依旧是楚霸王。”但是项羽只是笑了笑,大声道:“跟随我的江东子弟兵,跟我一起除暴秦,如今却无一人生还,我无言以对江东父老,内心惭愧。”于是,就自刎在乌江。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韩信战霸王

此签的原文是说:百千人面虎狼心……虎头城里喜想寻。其意思是说,在这个社会上,形形 *** 的人有很多,当然那些人面兽心的人也不少,所以得提防着点。幸亏你有干戈来保护自己,虽然有一定的威胁,但都能化险为夷。其比喻的意思是说,在众多困难面前,需要有一定的心机,才能够摆脱危机。人的一生如果看成四季的话,那么秋天代表着的就是步入老年前夕,说的是人到老才会发福。一次偶然的机会你都把握住了,必将会取得成功。

这一签算是上签,寓意着只要不断地积累,终将会有一天可以成功。虽然人已经老了,但也不辜负自己之前的一片努力。

碧仙注上说到,每个人的心思不一样,才会导致做出的事情也不一样。需要有一定的心急,才能够保全自己。只怕是功名利禄都到手了,人早就已经是步入晚年。

韩信用兵

虽然每个人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少有败绩,那都是因为他有着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在刘邦还待在蜀地的时候,韩信就根据自身的条件,比较了一下敌我各方面的实力,分析了敌我军事力量的优劣,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其目的就是胜利。至少从整个楚汉争霸中,都能证明韩信是一个从大局观着想的一位杰出军事家。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身怀全局的韩信

他的战略很明确,先让刘邦重用贤将,改善军纪,做到有功必赏,对周边的黎民百姓有所救济,收复天下的民心。再出蜀地,灭掉三秦,连续攻打其余诸侯国,最后在与楚霸王一决雌雄。

韩信用兵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是在局部方面用兵,其实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在刘邦出蜀地之后,连破三秦,取得了硕硕战果之后,开始骄傲自满,最终被项羽的三万兵马,打的诸侯联军节节败退,很多之前归汉的诸侯们都投奔到项羽帐下。此时,汉军已经退回荥阳驻守,可以整个战场形势对于汉军来说,那是非常的不力。韩信为了改变局面,先是攻取魏地,却发现整个战局依旧处于下风。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韩信估摸了一下我方势力,再跟楚军对比了一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跟刘邦提议:“臣愿领三万兵马,可以攻取赵、齐等地,替大王收复各诸侯国,并且可以从后方切断楚军粮道。”

由于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处于下风的汉军有了转机,至少可以跟楚军的对峙不处于劣势方。使汉军得到了缓冲的余地,而楚军却不知道这个道理,依旧跟汉军呈对峙局面,却不知自己的后方被韩信切断。致使自己形成被三方势力夹击的局面,最终兵败垓下。

韩信拜将

之前,说到了萧何追韩信,等到萧何回到汉营,去见刘邦,刘邦大怒说:“你怎么就逃跑了呢!”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逃跑,我只不过是追一个要逃跑的人。”刘邦说:“逃的人是谁?”萧何答:“韩信。”刘邦又问:“逃的人有这么多,你为何就追他呢?”萧何反问道:“大王是想要一直呆在蜀地,还是想争夺天下呢?”刘邦肯定的说:“我当然是想打出去,一直呆在这里,迟早是个死。”萧何说:“大王如果想要出汉中,那就得重用韩信,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你争夺天下的依靠。”于是乎,他们两个就讨价还价,最终确立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楚汉传奇》中拜将情景

萧何让刘邦确立好良辰吉日,举行拜将仪式,光明正大的拜韩信为大将军。几天之后,萧何命人筑造的拜将台已建成,刘邦就选了个吉日,带着百官,来到坛前。只见坛前悬挂着帅旗,将印早已准备好,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着,不知道这个金印会花落谁家。只见萧何代王宣王命,大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李。”

出现的不是别人,就是韩信,他从容的上前,引起现场一片议论,认为他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怎么就一步登天,成了大将军呢。众人见到刘邦的神态是毕恭毕敬的,对韩信另眼相看,至少让百官心中也有所顾忌,会像听从汉王一样,听从这新任的大将军。

后来,韩信没有辜负众人所望,连年征战,替刘邦最终争夺天下。

韩信谋反

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大臣,他到底有没有谋反,这是我们议论纷纷的热点话题,觉得搞清楚他有无谋反,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他的死因又是何原因。我个人认为韩信是没有谋反,也许说的不全面,或者是不周到,请大家见谅。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王的盛宴》中韩信入监狱

1、以韩信的才华,假如下定决心要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连雍齿这种小人都可以谋反成功,使刘邦在最为难的时刻雪上加霜,更何况韩信。并且韩信在灭掉齐国之后,他手上有多少兵力又有谁知道。史书上记载说是有30万,占据了刘邦所有兵力的大部分。韩信在出蜀地之后,接连收复各个诸侯国,天下人又有谁怀疑韩信的能力呢。连项羽都有点畏惧韩信,更何况地痞流氓出身的刘邦。以韩信的智慧,怎么可能不知道审时度势,此刻正值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假如要反,必将重创刘邦,韩信不可能不知道反受其殃道理。

2、原本韩信已经被封为齐王,但是建朝之后,无端被改封为楚王,但是韩信依旧没有想过造反。楚地是韩信出身的地方,只要韩信想造反,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威名,达到一呼百应的局面,并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岂有不胜之理。并且在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利用巡游云梦的名义,想要擒拿韩信。韩信怎么可能看不出其用意,宁愿杀了自己的好友钟离昧,也不去谋反,可谓是对刘邦忠心耿耿。

3、有人说他与陈豨共同谋反,我个人觉得太不靠谱了。谋反岂是小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周密的安排,韩信是谁,常年打战的大将军,部署肯定会周到。并且刘邦在攻打陈豨的时候,韩信托病并没有前去,假如韩信想要谋反,他肯定会前去,采取里应外合的攻势,刘邦必将溃败。

蒯通劝韩信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韩信虚心听蒯通进言

之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原本刘邦命令攻打的同时,还派遣使臣郦食其去劝降,本来已经成功了。但是经过蒯通的满嘴说服之下,使韩信动了齐国的念头,为了增加自己的功劳。就因为如此,加深了刘邦对他的猜忌。

第二次出场,就是改变韩信一生的事件了,甚至把韩信的一生成败连在一起。齐国在韩信的攻打之下,没多久就收复了,韩信逼迫汉王封自己为齐王。正在他兴奋的同时,蒯通在旁煽风点火。我们也不能怪罪蒯通,他只不过是想要借韩信之手,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已,可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劝韩信自立为王,跟项羽和刘邦三分天下,甚至日后称霸天下。也许韩信已经听进去了,但他说:“汉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么可以背叛他呢。”韩信不忍心背板汉,但又觉得自己功劳甚高,于是谢蒯通之言。之后,韩信被骗入未央宫,在死之前,曾悔恨,当初没有听信蒯通之言,觉得自己的死不是你们的错,而是老天在作怪。

蒯通的这两次出场,也许改变了韩信的一生,韩信本身的性格就是如此,要怪就怪他没有抓住机会,不然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早几百年出现了。

韩信项羽

韩信和项羽作为秦末时期两颗璀璨的星星,并且两个人都很擅长打战,但是其风格又各不相同,所导致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韩信的巅峰战场

韩信打仗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求胜,而在于展现战争的艺术,能使用上策,就不会想下策,而韩信的上策就是不战而胜。比如,韩信在攻破赵国之后,活捉了李左车,韩信对此人可谓是虚心请教,以师礼待之。并问他:“我在破三秦,连破魏国、赵国之后,就想要攻打燕国,之后才是齐国,不知可否?”李左车对他的虚心请教所感动,说:“谁都知道你韩信,如今是威名远扬,但是你所带的军队如今是疲惫不堪,很难再跟燕国去战斗,更何况是更为强大的齐国呢,这样会影响到楚汉争霸的大局,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攻打别人的长处,这是下策。”韩信听着觉得很好道理,忙问道:“将军有何见解。”李左车对曰:“从你目前的境况来说,还不如让军队先休整一番,顺便在赵国收复人心,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并大大的犒劳一下自己的兵士,从而使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保证。然后派一部分士兵,进驻到燕国的边境旁,假装想要攻打它,并且派使者去劝降燕国,跟它说汉军如今的气势,足以击败他们。而燕国在面对汉军的威压之后,肯定会投降。”

果不其然,燕国就投降了,顺带着齐国没有多大的反抗,也就投降了。这就是兵法上先制造一系列的舆论,并采取行动,双头并进,所达到的效果肯定很微妙。

再看项羽,他的武力无人质疑,虽胜仗很多,但是观其战争,并没太多章法。他长年累月的战争,都是打擂台一般,雷声响,所得到的实际意义很少。观其一生,我们发现他所带的楚地8千子弟兵,到最后能剩下的,又还有多少。再者项羽本人就刚愎自用,不怎么听身边谋士的劝诫。

韩信惯娃

有谁知道韩信“惯娃”这个故事,“惯娃”这一词是关中方言,大概是溺爱和娇惯之意。故事的缘由是韩信出淮阴县,投奔到项羽手下做事,但是一直都不曾受到重视。被项羽的谋士范增所察觉,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才,就跟项羽说,要么除之而后快,不然就重用他,项羽不理睬。直到韩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萧何,萧何觉得此人是奇才,就想引荐给刘邦。这事被项羽所知晓,就想除掉韩信,韩信抢先逃走,于是项羽就快马急追。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足智多谋的韩信

韩信眼看着马上就要被追到,觉得小命不保,碰巧看见一名顽童在大树上掏鸟窝,还顽皮的对着韩信撒尿。于是,韩信立马想到了一计。韩信停了下来,对顽童喊道:“你尿的可真好,我正愁跑的太热,浑身难受,你就替我解热了,来,我给你几个铜钱,之后有个人要来,你多尿点,他会给你更多钱。”

之后,韩信就继续逃亡。过了不久,项羽就追到此处,连续的追赶,让他也有点疲惫不堪,就想在这颗树旁休息一会。突然,一股滚烫的水滴浇在他的头上,惹得项羽火冒三丈,项羽何许人也?是一个莽夫,抬头一看,就瞧到是顽童撒尿到自己头上,于是用大刀将其捅下来,并把顽童撕成两半。此刻,韩信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项羽竟忘记自己追赶出来是为了什么事情,难道就是来招惹这个顽童的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就原路返回。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不能惯着,而是要劝其改正,不然日后走到社会上,会受到惩罚。

韩信挂帅

观音灵签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求签签种,说是只要心是诚的,都可以根据经文来问寻找任何问题的答案。这种签在各地都各不相同,有的是32签或者是30签、100签,上面的签文至今流传,目前,只有少数寺庙还用这种签种。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奇妙的观音灵签

其中的第48签,就是《韩信挂帅》。此签是中签,宫位是亥宫,签语是“此卦鲲鹏兴变之象,凡事有变动大吉也”。其中描述的是灵鸟在秋季转变成了鲲鹏,肆意地翱翔在翱翔;轻松地就飞上了万里之外,任何禽鸟都不能与之相比。此签有“胆大心细”的意思,提醒求签之人需要智勇双全,有的人够勇敢,但缺少细心;反之有的人够细心,但是不够勇敢。如何做到智勇双全呢?就得从平日观察细小事物开始,尽早抓住先机,提前做好准备,做事要果断,勇敢地放手一搏。

其中的四首诗,讲的都是鲲化鹏的典故,寓意脱胎换骨就可以直接飞黄腾达。签名叫韩信挂帅,韩信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他得到重要的时刻,并且是将要走上属于自己人生巅峰的之一步,但是在此之前得隐忍,持之以恒的积累,终将会有成功的一刻到来。

需要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个签,就得知道韩信的生平,去了解他的更多典故,而不仅仅是知道他是一个伟人和杰出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了解其凄惨的幼年。假如此签在学业上的话,意味着你得虚心学习,终会有成才的那一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10/342103.html

“韩信战霸王故事解析 韩信用兵的绝妙之处” 的相关文章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击败曹仁,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秋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也被关羽击败,关羽取得辉煌胜利。襄樊之战后期,曹操派徐晃救援,徐晃到来之后,与关羽交战,随即击败了关羽。徐晃击败关羽,徐晃被抬的很高...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对七国之乱时,梁王为何拼死抵抗保护长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建立西汉,在西汉建立之初,推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当时的西汉的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封国,随着后面的发展,实力慢慢走向强大,全能和中央对抗。汉景帝上位之后,听取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有着这样的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当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郢都后,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去世多年,就请求吴王阖闾...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没有还政给刘禅

对刘禅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因听闻汉献帝刘协遇害(实际上是谣传)而愤愤不平,但群臣却劝谏他自立为帝。刘备开始还不太愿意,但在诸葛亮的极力劝谏下,刘备这才于221年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