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作为犹秉周礼的鲁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17)210

春秋礼崩乐坏之际,鲁国作为“犹秉周礼”的国家,对旧制度和传统保留得罪完整,同时受旧制度的影响也最深。分封等级制度下各级鲁国贵族封闭性极强,他们各自的统治区域犹如堡垒,是独立的地方政权机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卿大夫在自己统治范围内如同君主一般,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与国君相抗衡的力量。对旧制度保留越多,受传统思想影响越深,其弊端就暴露得越明显,卿大夫与国君争权斗争越激烈,公室与私室的矛盾便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犹秉周礼的鲁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事实上,春秋时期,各主要诸侯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公室羸弱,私室强大的状况。面对逐渐强大的私家势力,公室已有所警觉,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整个春秋时代,公室与私室斗争贯穿始终,强大的晋国最终被韩赵魏三分、称霸东方的姜齐最终被私家田氏所取代,这俩都是公室被私室消灭的典型例子。

作为犹秉周礼的鲁国来说,卿权更为强大,三桓(鲁桓公的三个后代,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在国内十分强势,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亲自伐季氏,标志着国君与卿大夫的矛盾已白热化。在国君与三桓的几次较量中,都以国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直接的军事打击尚且败北,削夺封邑的方式更是无从谈起。如此的鲁国何以成为战国七雄那样的国家呢?

对于分封等级制度下的周代各级贵族来说,采邑制度的实施使他们在各自封闭的领域内成为有地有民的各级领主,鲁国秉承周礼,宗法制、分封制和采邑制这些周代最鲜明的政治制度都被完整、全面地保存和继承下来。

一次你国内对采邑数量占有最多、规模更大的卿族也大多是执掌鲁国国政的公族,且鲁国不绝后嗣的特点使得采邑的消长与卿族兴废密切相关,也决定了鲁国权柄始终操纵在如三桓这样的世家大族手中。

三桓忙于国政及互相之间的角逐,对离国都较远的采邑往往疏于防范,邑内大权完全交给邑宰处理,久而久之,采邑主对一些边境采邑的治理鞭长莫及,为邑宰们的叛乱埋下了祸根。

一旦有适当的时机,三桓的家臣们就纷纷以他们的主子为效仿对象,犯上作乱,采邑正是他们叛乱的资本,采邑武装则为妻提供强大的军事后盾。

孔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登上鲁国的政治舞台的。

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登上鲁国大司寇的位置后,就打算削弱三桓的势力,实际上他能做这个位置也因之前三桓家臣叛乱而起。他削弱三桓的 *** ,就是堕毁三桓的采邑。

首先他毁掉了季氏费邑、叔孙氏的侯邑,这两家并没有反对,因为堕了这二邑实际上是消除了宗法家臣为患家主的凭借,此后季孙氏和叔孙氏的采邑因祸根铲除也就再未发生过霍乱。

而之前没有发生过邑宰叛乱实践的孟孙氏,并没有响应孔子堕三都的号召,加之成邑的邑宰公敛处父的誓死抵抗,导致堕成邑的计划受阻,终于酿成鲁哀公十五年成邑之宰公孙宿的叛乱。

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在堕三都事件中暴露出来,他的目的是削弱三桓的力量,把权力还到公室手中,只是堕二都一定程度帮了季孙和叔孙而已,但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心思还是被当时执政的季桓子看清,于是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了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你看,55岁的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也无法救鲁国啊。

事实上,西周灭亡之后,分封制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孔子极其反感的下克上,臣僭越君的乱局,就是因为分封私室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了公室。而孔子把这种混乱局面称之为“礼崩乐坏”,认为是人们不再遵守周礼的缘故。

作为犹秉周礼的鲁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虽说这种情形与周礼形同虚设有一定关系,但实际上是社会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周礼是建立在分封制上的上下等级尊卑制度,这种制度严格划分了等级,设定了相应的礼仪,而当下一级封建主的力量大于上一级,他还会遵守这些礼仪教条么?

孔子没有看清楚乱局的本质,从而一生追求的克己复礼过于理想化,一方面要求人人爱人,一方面又要求大家讲上下尊卑,按照分封制制度形式,这就好像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们回到古时候的那一套尊卑制度去复“礼”一样,这明显是不现实的。

孔子在他的祖国努力了,可没找到问题的根源失败了,他去外国寻找救鲁国的 *** ,可惜,周围的国家情形跟鲁国不想上下,所以他终其一生,还是只看到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的周礼,强调恢复周礼,人人爱人,这就是小康和谐社会了。

他后世的儒家们也没能为乱世找到终结的 *** ,后来还是法家们找到了中央集权的路子,把分封制扫进垃圾堆,这才走上了一条统一算是勉强终结乱世的路子。

作为受周礼影响最为严重的鲁国,制度惯性是相当强大的,三桓之间势力彼此制约,而三桓又都出自公室,不像晋之三家是外姓臣属分起家来没有压力,三桓实际上还是想着利益更大化,更好就是在斗争能自己能坐上国君的位置。

结果侯爵跟公爵斗,侯爵下面的伯爵们又起来造反,自然是无休无止的内斗,看不见远方的希望。若学七国那样变法,可惜公室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干不过三桓了,谈何变法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0/342128.html

“作为犹秉周礼的鲁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的相关文章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九龄是岭南(今广东韶关)人,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在现代社会刚进学前班的五六岁年龄时,就能够出口成诗,被当地人引为骄傲。当地迄今还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7岁那年他随家人去游览宝林寺,此时恰逢韶州府太守率领本府的官...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长平之战结束后 廉颇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长平之战后,廉颇去了哪里?最终是什么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进行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国更加不利,于是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并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到战场后,赵括选择...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汉献帝到底怎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曹操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视版的《三国演义》,因为电视改编、文学创作等,曹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建雄”。而那句话也成为了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事实上,曹操一生...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其中,明朝中期的明英宗朱祁镇堪称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当时瓦刺入侵,他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在杀人如麻的瓦刺军营中做了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