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原名叫做什么 施耐庵为什么要改名字
施耐庵原名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流传至今,闻名至今,但作者本人却是史料记载极少,其生平事迹寥寥无几,且各说各话,未能统一。施耐庵原名施彦端,他为何改名,这之中还有一段渊源。
施耐庵原名
施耐庵年仅三十六岁考中进士,为官三载便告别官场,辞官归于老家江苏,于江苏江阴祝塘避世归隐。当时江阴祝塘有一大户,其主人徐麟极为仰慕施耐庵的才学,心想邀请其担任此地的教书先生。
恰逢一日施耐庵与弟子罗贯中外出游学,徐麟遂抓住机会上前招呼,盛情邀请此仕途二人移驾徐家庄东边的东林庵暂住,并且为徐家庄的孩子们开堂讲学。施耐庵赏其山庄位置隐蔽,且山水缭绕,颇有世外桃源的静谧之感,遂将此事答应下来。
游学期间,施耐庵与徐麟的交情更进一步,常常与讲学写作之余,相约徐麟品茶论诗。一日,施耐庵与徐麟下棋,不经意间聊起山庄内不见和尚,为何会有庵堂?徐麟遂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这庵堂里原有一位师父法号慧能,终日诵经,从未停歇,直至圆寂那天。”徐麟随后拿出一个木鱼,上面有一个敲击木鱼留下的深深的印迹,徐麟指着那印迹说道:“这就是慧能师父坚持了三十年每日诵经的痕迹,我至今仍保留着这个木鱼,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道理。”
施耐庵若有所思,遂提笔写下“耐庵”两个大字,刻写于书房门楣之上,时刻警醒自己要同慧能法师一般耐得住庵堂的寂寞,潜心著书,之后人们便称其为“耐庵”先生,所幸改其姓名为施耐庵。
水浒传施耐庵
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为施耐庵,另有一说是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实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合力撰写,在众多史料中记载,罗贯中为施耐庵的学生,在施耐庵避世著书的过程中,罗贯中一直伴随其左右,故而《水浒传》中有罗贯中的功劳也不是妄言之谈。
《水浒传》施耐庵
施耐庵祖上是儒家创始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的施之常,虽传至施耐庵父辈这一带已无从事文学之人,但施耐庵从小便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文学涵养,施耐庵自幼便不与同龄孩童为伍,经常手持一本书籍,便不能自拔,直至太阳西落,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籍。年仅十几岁,便饱读诗书,考取秀才。
施耐庵是天生的读书人,但却不适合出仕为官,古代文人常常以考取功名作为衡量其才华的唯一标杆,但施耐庵在这条路上走的并不顺风顺水,不管是在朝为官,还是投奔起义军,施耐庵皆不能施展其抱负,多次受挫后,施耐庵便断了为官之路,面对朱元璋的数次征用,他竟然避之不及,最后隐居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潜心著书,将其在元末群雄混战的局面中所见所闻整理成长篇小说,运用其擅长的人物描写的文学创作形式,完成了一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巨作。
《水浒传》取材来源于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兴衰始末,以人物故事为主要线索,详细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兴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引发了悲情英雄主义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同时表述对起义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对施耐庵的评价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 *** 与落寞过程中一些社会本质上的诟病,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 *** ”之下的掩藏的统治阶级的罪恶。小说更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塑造的鲜明的英雄人物特色,施耐庵在塑造这些小说人物的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大胆使用艺术创作手法,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更为精彩与突出。
对施耐庵的评价
施耐庵生逢朝代更替,经历过乱世春秋,其人生历练因此极为丰富,以乱世农民起义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便可看到以朱元璋为首领的农民起义的缩影,可见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记对于施耐庵写作来说是极为丰硕的素材库。
施耐庵在中国古代小说上的成就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学历史甚至波及东南亚文学,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说历史的奠基人。后人为纪念一代小说家施耐庵,特意选址江苏省白驹镇施耐庵故居建立施耐庵纪念馆,此地芦苇遍地,沙鸥低翔,渔舟唱晚,颇有水泊梁山的韵味,纪念馆门口修建了一尊3.8米高的施耐庵塑像,馆内结构严谨,呈大家风范,大门两旁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正是对施耐庵一生的真实写照。馆内各处的石柱上皆有当代文学家书法家对施耐庵的评价对联,遍布馆内。
可见一代小说家施耐庵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极为深刻。
施耐庵的作品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更是被评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此作品开创了以白话文撰写小说的先河,也是汉语文学中独具史诗特征的章回小说之一,明清时期,流传极为广泛,民间更有多个版本,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耐庵的作品
《水浒传》取材来源于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兴衰始末,以人物故事为主要线索,详细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兴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引发了悲情英雄主义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同时表述对起义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该作品之所以受到民众大范围的追捧,是因为书中将英雄主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涌现了松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一系列的梁山英雄形象,以及描绘了一幅农民起义大同天下的理想主义社会宏伟蓝图,同时将大奸臣高俅对百姓忠良之士的压榨与压迫行径进行批判,故而深得百姓喜爱。
《水浒传》紧扣“ *** ”这一主旨,形象地刻画了一百零八将梁山好汉的英雄人物形象,使得书中内容饱满具有可读性。例如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此二人皆是官兵出身,身手皆极为了得,但这二者各富特性,完全代表了不同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也是此书更大的特色之一。
施耐庵 罗贯中
施耐庵与罗贯中皆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分别著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那么此二人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以至于时光荏苒,经历数百年,仍有无数谜团与猜测围绕在此二人之间呢?
罗贯中纪念馆
存在于这二人之间更大的谜团就是《水浒传》的作者到底为何人,大多数人认为施耐庵写了《水浒传》,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如此简洁明了的事儿哪有这么多猜疑。但近几年,学界对《水浒传》的真正作者提出了疑问,甚至推测《水浒传》最流传的地方实为罗贯中的家乡山东东平,当地导游更是故作噱头,公开向游客解说道罗贯中才是《水浒传》的作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自明清以来,《水浒传》的作者一直备受人们谈论,坊间流传着三种说法:一则为施耐庵独立创作;二则为罗贯中创作,施耐庵乃其化名;三则为施耐庵与罗贯 *** 同创作。然而目前所认可的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因为我国小学教科书中一向如此注释。
学界中早已推翻了固有的定论,认为《水浒传》实则为施耐庵与罗 *** 同创作而成,全书前七十回章节为施耐庵所著,后三十回章节为罗中所补写,也有说是罗贯中对施耐庵已完成的小说文本进行了整理与编辑。
目前上述说法在学界是较为有影响力的,因为结合《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行文风格与写作特点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的后代子嗣并非坊间流传的那般皆为哑巴,家道中落,反而是世代兴旺,香火传承,直至施耐庵十二代世孙施尊邦为光耀门楣,特在白驹镇将其祖上施耐庵的故居修建成为施氏宗祠。
施耐庵纪念馆
施氏宗祠自乾隆四十三修建而成,之后几经修葺,扩建至前后三进,旁边另有偏殿作为礼堂,从大门而入,之一进为门厅,里面设有茶座;第二进为书坊,时常会有说书在此讲演《水浒》章节;第三进为福荫堂,里面供奉施氏一族的牌位,自祖上施耐庵以及后世子孙的历代牌位皆在此处,施氏后人每逢春秋二季便来此祭拜。
抗日战争期间,施氏宗祠不幸毁于战火,直至九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及江苏省乡镇人民 *** 多方筹资,并由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绘制施氏宗祠复原图,著名古建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一同主持设计,终于在2009年建工完成,成立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缅怀一代小说家、传承水浒文化的纪念馆,同时也是保存施氏宗祠文物史料的历史博物馆,该纪念馆一共分为五个展厅,其中所展出的文献资料与文物古迹皆以施耐庵生前相关事迹为主,纪念馆工作人员经历长期的收集与整理,才得以使流落民间或掩埋地下的文物史料展现在世人眼前。纪念馆的展览方式采用与历史对话的形式,另参观者深入其中,深刻感知施耐庵的人物背景与丰富的水浒文化。施耐庵纪念馆已成为江苏重要的文化基地与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