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16)160

清朝的“捐官制度”是怎么样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如果你活在清朝,家里又有不少钱,你又想当官,那么你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正规”渠道当上官,以此来避免难度堪比考清华北大的科举考试,这种渠道就是“捐官”。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捐官,又叫“捐纳”。如果只看“捐纳”字面,这仅仅是鼓励有钱人给 *** 捐款。但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有钱人才不会体贴比他们活得还舒服的王公贵族们,单纯号召有钱人捐钱是难上加难,于是就有人规定捐钱可以换取爵位或者官位,并且捐的钱越多,爵位、官位越高。

看到这里你也明白了,所谓捐纳与“捐”根本没有关系,捐管就是卖官鬻爵。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李卫就是康熙朝捐官上的位

捐官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史记》就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汉晋唐宋元明都有捐纳制度。清朝则是捐官制度的顶峰!自满清入关以来,征南明、平准葛尔,军事行动过于频繁。而战争对金钱的消耗量是巨大的,仅仅靠财政收入已经无法支撑军事活动,于是清朝就全面放开了捐官制度。

前朝捐官制度贩卖的大多为虚职,但是虚职的吸引力太低,鲜有人购买。为了筹措军饷,1674年,康熙以4000两的价格公然贩卖500个知县的名额,开了贩卖实权官职的先例。为何《康熙微服私访记》里有那么多贪官污吏?都是康熙自己造出来的!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因为中国科举制度的原因,捐官还与教育挂上了勾。清朝规定科举考不上,可以通过捐纳的形式来弥补。比如举人捐一千两可以当知县,进士捐一千两可以进内阁。到了后来,清朝还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想当国子监博士,进士就只需要捐三百七十两,没考中进士则需要捐五百二十两,举人则要捐六百六十两。李卫、左宗棠、胡林翼都曾经花钱捐纳,曾国藩则曾经通过捐纳筹措军饷。而清 *** 为了保证这些钱用在实处,对捐官所获得钱财管理十分严格,账目出不得半点差错。

大清捐官收款记录十分严格

但是捐官制度过于腐朽,严重违反公平原则,饱受世人诟病,新中国成立后便废除。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国捐官制度的开创者

虽然捐官制度在中国屡遭抨击,但是这一制度在大洋彼岸的欧洲竟然换来了新生。以法国为例,16世纪上叶,法国在意大利战争中遭受了惨败,8000名训练有素的瑞士雇佣兵全军覆没,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俘,随后被释放。回国后,弗朗索瓦一世急需筹措军费再度进军意大利,于是公然贩卖官职。

不过浪漫的法国人显然与保守中庸的中国人不同。中国的捐官制度长期以来都是贩卖虚职,直到清朝才开始大规模贩卖实权官职。法国人才懒得管什么实职虚职,拥有审判权的法官,拥有指挥权的军官,只要能赚钱,统统拿来卖!昨天还和你吹牛的酒鬼朋友,今天就可能站在法庭上判你死刑,想想就 *** 。

而卖官收入甚至一度占到了法国财政收入的51%,堪称法兰西经济支柱产业。伏尔泰在《巴黎高等法院史》中说的“资产者崇慕虚荣,购买新设的官职”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曾经的法国法官都是买来的

而更匪夷所思的是,欧洲学者对于翻版的“捐官制度”不像国内那样全盘否定,甚至还有不少人对这一制度大为赞赏!

例如学者罗伯特狄赛孟认为“官职买卖是一种公共借贷形式,而非腐败”。

而一位名叫托克维尔讲到:“卖官鬻爵往往是有益的,因为好的司法的首要条件即是法官完全独立。”

学者帕热斯甚至认为“卖官制度”很先进,因为“它有利于低等阶级向上攀升,有助于领导阶层的新陈代谢,资产阶级因此能够行使公共权力并积极支持绝对君主制”。

而大多欧洲学者们的逻辑则是因为司法界的职位都用来卖了,所以国王就逐渐丧失了对司法界的控制,这样法国司法界就逐渐脱离了封建专制的控制,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中西方思维真的差距这么大吗?非也!欧洲学者这么说是因为捐纳的思想直到今天还存留在欧洲的社会体系中,欧美学界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虽然法国已在1789年废除了卖官制度,但是在欧洲的教育制度中仍旧保留了大量捐纳的痕迹。以高校为例,欧美大学以私立为主, *** 一般不会拨款扶持这些私立高校,所以欧美的学校往往要依靠外界捐款来维持教学和研究,尤其依赖富商的大笔捐款。

但是富商凭什么白白给你捐钱?肯定不能让人家白捐钱。当富商的捐款达到一定数额,学校会让他们的子女直接进入学校学习,相当于花钱买入学名额。而普通人只能和在考场上拼实力,这和大清朝几乎一模一样。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欧美高校在毕业时鼓励学生给母校

越是知名的高校,收到的捐款就越多,学者们的受益就越大,相反学校没了捐款就寸步难行。而那些欧洲的学者们都是这种现代捐纳制度的受益者,所以欧洲学者对捐官制度的批评往往要轻得多,甚至不少人都会尽力阐述捐官制度的好处。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如果非要说欧美教育很先进,我大清也很先进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7313.html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的相关文章

孙权作为东吴的创始人 孙权为何偏安江东不去统一天下

孙权作为东吴的创始人 孙权为何偏安江东不去统一天下

对东吴政权创始人孙权,为何宁愿偏安江东,不愿去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提到三国时期,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三足鼎立,也就是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三分天下。但是事实上来说,江东基业并非是孙权一人所打下的,此人更多的是他父亲孙坚以及兄长孙策的继承者。但是不要因此就小...

朱博是什么人?他一生有何经历?

朱博是什么人?他一生有何经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西汉官员王博的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博,字子元,出身杜陵,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之后升迁为功曹。他为人仗义又喜爱交游,与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都有交往,当时陈贤因为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被治罪下狱,朱博毫不犹豫就辞去了官职一个人去打探案子的详情,陈咸...

项羽和刘邦身份相差那么大 刘邦为何能和项羽结拜成兄弟

项羽和刘邦身份相差那么大 刘邦为何能和项羽结拜成兄弟

还不知道:项羽是楚国将门之后,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凭什么跟项羽拜把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相争后期,项羽明显打不过刘邦了。但天生骄傲的项羽不甘心失败,思前想后,项羽想到一个绝招。当年,刘邦劫掠五诸侯兵,杀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则派兵前往刘邦的家乡,抓了刘邦的父...

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关羽在败走麦城的时候 刘备为何会视而不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败退麦城,为何刘备视而不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好兄弟。结果,关羽失守荆州却孤立无援。为何刘备却视而不见?究其原因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都知道桃园三结义里,刘备、张飞和关羽三兄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美好誓言。而...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鳌拜当初征战数十年时间 最后为什么会被年少的康熙收拾

鳌拜当初征战数十年时间 最后为什么会被年少的康熙收拾

还不知道:鳌拜征战数十载,为何会被少年时期的康熙惩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电视剧里都有鳌拜的身影,而鳌拜这个人,大家对他都褒贬不一,首先鳌拜打仗方面很厉害,经常代表国家出战,而且立了很多功,但另一方面鳌拜这个人脾气又很暴躁,似乎管不了自己的脾气,力气也很大,...

魏延作为蜀汉晚期的少数大将 魏延最后为何会被杀

魏延作为蜀汉晚期的少数大将 魏延最后为何会被杀

对魏延作为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为何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在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加上青年将领稀缺,魏延无疑成了蜀汉的中流砥柱。诸葛亮每每出征,都以魏延为先锋大将,但是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自断臂膀,杀掉了魏延?长相问题的魏延魏延为救...

荆州惨败刘备称帝 刘备到底还有多少称帝的资本

荆州惨败刘备称帝 刘备到底还有多少称帝的资本

对荆州惨败后,刘备还有多少资本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下旬,刘备所属的荆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五郡,并至少约六万余人的荆州军全部丢失殆尽,刘备集团因此受到了晴天霹雳似的打击,开始转向下坡路。建安二十五年(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