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23)22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做人资格。孝顺之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懂的孝顺父母。

都知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有汉时以孝治天下,所以,从古至今,“孝”之一字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历史上却有老人活到60岁就要活埋的说法,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

自从有了文字以来,特别是东汉时造纸术的出现,使得文字的传播十分便捷。故而,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会被记录下来,通过正史、野史、传说等方式流传开来。只是,这样一来,其中的内容却是鱼龙混杂、千奇百怪。特别是民间传闻一类,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让人根本无法考证。

今天,我们要讲到的“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的说法,便属于民间传闻类。但是,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又是哪个朝代发生的事情呢?

在传说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是说秦一统六国之后,为了实行和巩固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采取了许多在世人看来比较残暴的 *** 和手段。如我们曾经在高中历史中学过的,为了统一思想文化,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史书典籍并将之焚毁。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下令活埋了方士和儒生数百人,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焚书坑儒”事件。相传,此事过去之后,始皇帝犹觉不够,他认为:老年人由于年纪的原因博古通今,对于他的统治会有所异议。所以,他再次颁下圣旨:“要求治下所有地区实行六十还甲制度,不管是士族还是庶族,无论男女,一旦到了六十岁还没有死,便直接将其给活埋了。”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

然而,很明显这只是传说,根本不符合史实。

虽然,秦始皇为了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的确采用了很多残酷、粗暴的手段,像焚书坑儒,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种残暴手段,但是,始皇帝却并没有焚烧全部的书籍,只是焚烧了那些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影响的书籍。另外,活埋的400多人,也并不是谣言传说中的读书人,而是欺骗了秦始皇的方士。至于活埋60岁以上的人,更是无稽之谈了。

试想,秦始皇是一个皇帝,又不是一个变态,怎么会做这么惨无人道且毫无道理的事情呢?

那么,这样的传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历史上,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还真的出现过。

史前,游牧民族有一传统,部落的孝子会将自己家年满60岁的老父母,安置在提前建好的坟墓之中,因坟类似瓦罐,又叫“瓦罐坟”。这种坟在建立之时,会留一个洞口便于给老人送饭。每天送一次饭,加一块砖,一年以后,坟的洞口就会被完全砌死,这就算是把老人安葬了。

相传,宋、元时期,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还是会有“瓦罐坟”这样活埋老人的陋习。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

除了这些比较可靠的史料之外,在野史上还出现了“花甲葬”、“六十还仓”等说法。需指出的是,目前对这一习俗的真实与否仍缺乏决定性的考古证据,只停留在民间野史传说的层面。

在古代,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六十也是一甲子,所以,对于人们来说,六十岁就是人生的一个轮回,既然已经过去了一个轮回,那么,生命也就没什么延续的必要了。而且,古代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人都苦苦挣扎于生存线上,这个时候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张嘴,多一份负担。

因此,在一些荒凉偏僻之地,就出现了所谓的“花甲坟”。另外,有的说法也说是老人为了避免拖累自己的儿女,自愿这样做。据说,日本的一些历史书籍之中,就针对此事有过详细的描述:在信州的某个贫苦山村之中,老人一旦年满70岁,为了能够将有限的粮食用来抚养下一代,家中长子就会将其背到村子旁边的山洞里,任其自生自灭。而这一风俗,则被称为“弃老风俗”。

然而,不管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或者说是以讹传讹,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是极其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简直是人神共愤。即使在特别贫穷难以维持温饱的时候,这样的做法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而且,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 *** 都不应允许这样毫无人性的荒唐行为。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

只要是人,终究会有变老的那一天,作为儿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应该孝敬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为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是每个子女该尽的义务。

以我们现在的情况,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了80岁,这就使得60岁成为了一个相当年轻的年纪。由此,希望普天之下的子女都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毕竟,父母之恩大于天,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呢,父母是我们的避风港,没了避风港,生活还会美好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1/348536.html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 的相关文章

年羹尧死后年妃是什么处境?对她有影响吗?

年羹尧死后年妃是什么处境?对她有影响吗?

敦肃皇贵妃 ,名字不详,又称年氏,雍正帝皇贵妃。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年世兰是《甄嬛传》中华妃的名讳,剧中她阴险毒辣,恃宠而骄,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为了争夺雍正的宠爱,不知做了多少坏事,不过这只是戏说。真实的年氏,是怎样的呢?年氏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隶属于汉军镶白旗陈继范佐领,...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东汉末年经学家、儒将,性格刚毅,淡泊名利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王莽死后头颅被收藏272年之久 这个头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莽在西汉历史上的功绩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却不高。因为他是篡位称帝,所以备受争议。不过直到现如今,史学家们研究认为,王莽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张郃的死真的与司马懿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街亭之战时大败蜀将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而名扬天下。但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奉司马懿之命追击蜀军,却中伏战死。那张郃是被司马懿害死的吗一,投靠袁绍张郃早年从军,在冀州牧韩馥手下...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关羽逃跑时被东吴所抓 关羽为何没有杀身成仁

关羽逃跑时被东吴所抓 关羽为何没有杀身成仁

还不知道:关羽在逃亡时遭到吴军伏击,他为何不杀身成仁,而是让东吴擒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在荆州之战中惨败,大军离散,自己也被迫走保麦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境中,关羽只得突围而走,在前往益州的路上被吴军所擒,随即被杀。关羽作为一员心高气傲的大将,被敌人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