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包衣奴才的地位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一些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包衣奴才”这个词语,这个词可是清朝的专有名词。
顾名思义,包衣奴才是清朝统治者奴仆中的一种,不过虽为奴才,却也是清朝统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许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当官、为妃,名垂史册。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族就是包衣;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得宠之后其家族被抬旗,编入内佐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纵横就不再列举了。
本文主要是讨论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着怎样的地位,又履行着怎样的职责。
“包衣奴才即是家生奴才 ,家生奴才是满语包衣阿哈的译称。将“阿哈”译为汉文就是家奴、或奴才,因此就出现了“包衣奴才”这个专属称呼。单看“奴才”这个词便知道这些人身份不高,包衣奴才只存在于满洲八旗制度之中,按照清朝的制度,“包衣”不是八旗中独立的组成部分而是依附于他的主人所在的旗。其中上三旗的包衣都是由内务府管辖,专门用于服侍皇室;而下五旗包衣奴才则是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
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子是要参加宫女选秀的,也是清朝宫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被皇帝看中的话,是有机会做嫔妃的。
包衣奴才的来源一般有三种:一是在战争时期,劫掠其他部落的人强迫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而且这些奴隶作为战利品,可以随意买卖、打杀,地位及其低下;第二种就是“家生子”,家生子的父亲或母亲本身就是旗人家中的奴才,生下了孩子之后,孩子也会成为这家的奴才,绵延传承,世代为奴。最后一种就是平民家中贫穷,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孩子被别人买走之后,就成为了包衣奴才。
这些包衣奴才虽然地位很低,任主人差遣,但是他们也有一个优势,他们与有权有势的上层圈子的人物距离更近,也更能说得上话,虽然在他们主人这里,他们是地位卑贱的奴才,但是对圈子外的人来说,这些混得好的包衣奴才,是外人争抢巴结的对象,比那些地位普通的人更加容易赚得一身富贵,说起来倒有点狐假虎威的意思。
清朝建立之后,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固自己的统治,在任命官员的时候更是以满人为中心,与此同时,包衣奴才深受主人的信赖,不仅能够拥有旗人的户口,而且是有机会参与政治的,还可以参加科举,甚至还能成为达官贵人。
而且是包衣奴才出身的贵人其实也并不少见,比如说,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学士和珅、大将军年羹尧,而且就连雍正皇帝的母亲德妃乌雅氏也是正宗的包衣出身。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包衣奴才都有这么好的机遇,大部分的还是在做一些伺候人的或是粗重繁杂的工作,就和普通的下人没什么两样。
由此可见,包衣奴才的地位低只是相对来说的,对于皇室和王公大臣来讲,他们或许只是一些奴才,但是对于普通的 *** 老百姓而言,包衣奴才因为有旗人的户口,在身份上可比他们高了不止一点。所以,包衣奴才虽然有个“奴才”名号,可在身份上来说,他们可并不是在更底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