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什么故事
司马迁经历
世人对司马迁这一历史人物必然不会陌生,作为《史记》的作者和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经历坎坷,曾被接受宫刑获罪入狱,坎坷的人生经历塑造了司马迁隐忍不屈的品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之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出生于汉景帝与汉武帝年间,家庭生活比较富足。司马迁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十岁时司马迁就能诵读多部古文。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前往长安担任太史令,此时年幼的司马迁仍在老家龙门过着读书耕作的生活。年长后的司马迁已经学有所成,他来到父亲的身边,司马谈令其游历河山搜集遗闻古事,于是司马迁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寻访天下,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拜访的地方也多是历史名人的故乡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为他以后的《史记》撰写积累了大量素材。游历结束后,司马迁返回了父亲身边,并在朝中担任郎中。汉武帝元丰元年,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而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而不能前行,司马迁在父亲病危之际赶到了父亲身边,司马谈千叮万嘱司马迁一定要接管他的工作,完成史书整理,并记载好历史,不能让国家历史文献中断。司马迁流泪接受了父亲的遗志。
为完成撰写史书工作,司马迁广交天下贤能,其中对他影响更大的就是董仲舒和孔安国。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还参加了《汉历》的定制。然而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战败被俘,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群臣纷纷声讨谴责李陵,只有司马迁一人为李陵辩解说情,汉武帝定了司马迁诬罔之罪,按律当斩。司马迁自请宫刑免除一死,他只为完成尚未写完的史书,于是在狱中的司马迁隐忍著书。出狱后他又担任中书令,仍然笔耕不辍,终于写完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汉武帝驾崩后,司马迁也离开了长安,不知所终。然而他留给了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只是他的《史记》,还有他那伟大崇高的品格。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可以从公元前104年开始算起,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史公书》了,这本《太史公书》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史记》的著作了。
《史记》序言
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旧闻,回到长安之后又与当时许多鸿儒、大家交流,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因此在思想上和写作能力上司马迁都已经具备了完成一部作品的能力,而且早年的游历和搜集资料的经历又让司马迁的写作有了素材,因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司马迁为李陵说话。汉武帝大怒就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被公孙敖“坐实”了,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
蒙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奋发图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去。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等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作为根据,再加上自己去当地调查取得的一些资料为材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摘选,去掉了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对无法证实的事情保留态度,或者附上多种说法。前后总共经历了一十四年,最终完成了《史记》。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十岁起就开始读古文,接受父亲的教育,良好的家教对他后来的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司马迁动画照
后来司马迁跟随父亲前往长安,同孔安国和董仲舒学习了《春秋》和《古文尚书》。十九岁的司马迁就成为了补博士子弟。二十岁的司马迁开始游历天下。司马迁的足迹到过夏禹遗迹、会稽、姑苏、五湖、淮阴、丰沛、大梁、孔孟之乡、逐鹿、长城等,游历的地方多是历史名人的故事发生地和家乡,在游历中司马迁更是开阔了眼界,为之后《史记》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知识。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司马迁与唐都等人一同创立了《太初历》,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公元前99年,李陵因被匈奴击败而降敌,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判以死刑。单位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自请宫刑而免除一死,在狱中司马迁坚持撰写着《史记》。司马迁出狱后担任中书令一职,继续发奋写书,最终得以完成这部著作。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司马迁随后离开了长安,不知所向。
司马迁自小学习古文,在父亲的亲身教诲和董仲舒等文人的指导下,司马迁学识更为渊博,他一生为完成《史记》创作而忍辱负重,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关于司马迁的故事也必将流芳千古。
司马迁妻子
据民间的传说,司马迁的妻子是一个叫柳倩娘的人,这个柳倩娘还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而且柳倩娘自己的父亲柳震庭也是一个诗书颇通的文人。
陈启南雕塑《司马迁像》
据说柳倩娘也是一个美若天仙的女人,因为父亲的关系,柳倩娘从小就学画画,画的有模有样,被家乡的人称为小画家。再年长一些柳倩娘就开始阅读书籍文章,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了六经,对于《庄子》、《离骚》等著作也都有涉猎。后来,李倩娘随母亲进京看望外祖父李广,机缘之下读到了司马迁的文章,于是就想拜司马迁为师。在表兄李陵的引荐之下,见到了司马迁,这时的柳倩娘已经对司马迁动心了。但是柳倩娘却不料被李广利给看上了,李广利执意要纳柳倩娘为妾。
柳倩娘心中暗许司马迁,怎么肯做李广利的小妾。于是柳倩娘就躲在司马迁的家中,躲避李广利的逼婚,也正是因为这次机会,柳倩娘与司马迁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处,于是两个人就结下了姻缘。婚后还陪同司马迁走访名川大山,搜集历史资料,风餐露宿,还悉心照料司马迁。后来司马迁出使西南,柳倩娘在家中操持家务,是司马迁坚强的后盾。后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也是柳倩娘一直不断的鼓励司马迁,帮助司马迁走出困境。
相传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又再次入狱,柳倩娘就带着《史记》藏匿于尼姑庵,保住了司马迁这部巨著。
司马迁的儿子
史书上并没有关于司马迁儿子的记载,所以有说他是没有儿子的。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司马迁是有两个儿子的。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的时候大致是四十二岁左右,照理来说不应该没有子嗣。根据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载,“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说明司马迁是有后代的。而在司马迁祠的石碑中有记载,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司马临和司马观。
相传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司马迁的夫人就叫两个儿子带着《史记》的副稿离开了长安,躲避祸乱。临走之前还叮嘱两个儿子,叫两个儿子隐姓埋名不要再被李陵案所牵连。司马临将“司”字加了一笔,成为了“同”字,改为同姓。而司马观则是将“马”字加上两点变成了“冯”字,改为冯姓。两家人回到故乡韩城,隐居在这里。
所以在此之后,司马迁的后人都不再姓司马,而有了“同”“冯”两个姓。而且在今天韩城的嵬东乡龙门寨附近的徐村,据说里面还住着司马迁的后人。而且他们千百年都共同祭祀同一个先祖,而且又规定两个姓之间不能通婚,所以素有“冯同不分,冯同不亲”的说法。虽然这些话都是一些坊间传说,立这块碑的时间也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距离汉朝也以已非常久远,虽然无籍可考,但是也能够视之为荒诞之言。
司马迁自传
司马迁自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归类在了列传中,为《太史公自序》,是后世研究司马迁重要的资料,也是班固在《汉书》中为司马迁写传记的重要资料。
司马迁图画
这一篇自序交代了司马家族的家族世谱,向人们介绍了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的历史。还在文章中谈到了自己父亲司马谈所推崇的老庄道家的思想,也介绍了司马迁本人的成长经历,包括自己早年的经历,还有继承父亲之职,成为太史令的始末,和自己写《史记》的始末。整篇文章文字精炼,笔法错落有致,上下文累如贯珠,也是司马迁文章中的精品。
司马迁用一篇文章写了自己家族千余年的家世,却不过用了短短的数百字,不但次序井然,而且还没有让人有赘述之感,可见司马迁的文墨的功力。在这篇文章中,后世能够看到司马迁一个倜傥风流的少年形象;也能够看到在老父亲病榻前以史相托的场景;还能看到蒙受腐刑心中愤懑却依旧难言放弃的司马迁。
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也用一定的篇幅来写六家的要旨,这个内容,司马迁父亲是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司马迁根据父亲的著作《论六家要旨》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对六经的要义进行分析,充分的反映了司马迁父子的学术思想。后世在读《史记》之前,一定要从司马迁的自序开始读起,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史记》中的内容。
司马迁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一篇,出自列传的第六十九卷。这一卷是专门记叙那些从事“货殖”活动的人物的,货殖的意思就是利用货物来进行生产与交换,从中求得利益的活动。可以说这卷是专门记载有杰出贡献的商人的一卷列传。
司马迁画像
在司马迁的自序中,也向人们阐述了写这篇列传的动机和意图,主要是想要介绍过去那些富商们致富的方式。全文记录了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汉以来的一些大商贾,比如范蠡、自贡、白圭等。通过描述这些成功的商人们的言行、事迹等,以及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包括生产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等诸多方面内容,来阐述他们的致富方式,并且表达了司马迁自己关于经济方面的一些思想,一边后人能够观摩学习。
在《货殖列传》中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学思想,司马迁认为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都是自然顺势之下的产物,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本能,又有为了其实牺牲财富的能力,因此在这两种本能之下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自然经济发展。
司马迁还指出了 *** 不应该过多的干预民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相信人民的力量,首推道家的“天道自然”。还主张整个社会农虞工商并重,并使得这些行业能够相互依赖,相互牵制,已达到共同发展的状态,司马迁能够注意到社会自然经济并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司马迁的经济意识也是十分超前的。
司马迁经济思想
司马迁在史学、文学、天文学和地理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且最令人惊叹的是司马迁的进步的经济学思想,这些思想也都体现在他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中。
司马迁的连环画
司马迁首先就看到了人性的本能,就是享乐的本能,这种本能也能够变成一种求利致富的能力。司马迁强调,人的本能是为了一切财富,但是人又能够牺牲财富换取一切,这两种本能构成了人生活中的自然状态。
在这个大框架下,司马迁认为 *** 对经济更好的态度就应该是顺其自然,因为人本身就有财富需求的本能。所以,对人民的经济, *** 不应该多加干涉,而是因势利导,教育人民如何致富。除此之外,司马迁也为西汉当时的社会生产行业有非常深刻的简介,司马迁指出要发展社会生产行业的多元化,以及生产行业之间依赖性的问题。对于主要的生产行业农、虞、工、商可不偏废,还要让她们相互依赖。在这些观点中,我们能够看出司马迁对社会生产的敏锐的洞察力。
在文章中司马迁也阐述了自己对于“富裕”这个概念的理解,司马迁认为人民素质的高低所决定的。社会富裕了,人民会讲求礼法,任何人和以礼相待,但是如果社会是贫穷的,那么这些则都谈不上了。司马迁还用孔子的例子做了说明,说孔子虽然现在被尊为至圣先师,但是如果没有做生意致富的子贡的宣传,可能没有人认识孔子。
司马迁品质
生平坎坷却又有着伟大成就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些闪耀的品质,他们或能及人之未所能及,或一心一意专心于一件事情。司马迁身上就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优秀的品质。
司马迁青铜像
首先就应该是司马迁的孝顺了,司马迁因为孝顺所以才遵循了父亲的遗命,将家族的使命和父亲未了的心愿都背负到自己的身上,并且将这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如果没有这份孝心,司马迁大可以从事一份其他的工作,这样司马迁的人生也不会蒙受如此大的屈辱。
另一个就是坚强,相信没有人不佩服司马迁的这份坚强,也没有人能够想象在做出这种决定之时司马迁的内心是何等的煎熬,更没有人能够觉察到司马迁究竟是怀着一个怎样巨大的决心,才能够在屈辱和痛苦中坚持下来,还完成了《史记》这样的巨著。
从《史记》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虽然司马迁将历史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展开,但是司马迁既然秉承着“实录”的精神,力图将最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后世。对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司马迁都经过多番的查证和实地探访,这样浩大的工程,司马迁能够完成就是个奇迹了。
除此之外,司马迁还是一个诚实的人,这一点不但体现在司马迁对待历史的态度上,还体现在司马迁的为人处世之中。李陵案,就算冒着获罪汉武帝的风险,司马迁依旧诚实的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份诚实也着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