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审美赏析
韩愈听颖师弹琴审美赏析
《听颖师弹琴》是韩愈所作的一首诗,主要是表现他在听当时著名琴师颖师弹奏琴曲时的感受。全诗并没有交代什么听琴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人物,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对音乐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人通过自己的坐立不安,以及激动的泪流满面来表现音乐的深刻感受,证明琴曲充沛感人的力量。
韩愈听琴
诗歌分为前后两部分,之一部分主要是描绘韩愈所听到的琴音。诗歌以两小儿女的絮絮私语比喻琴曲的袅袅升起,本是柔和甜蜜的声音,后又突转风格变的激扬万分,犹如战场上浴血拼杀般的激烈。然后又再一次转会柔肠的曲调,前后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之势。紧接着又像莺莺啼鸣的鸟叫,仿佛进入了静谧的林中,且林中还有一高傲的凤凰,原本高高在上结果却一跌千丈,甚是悲惨。这其中其实也是暗合了韩愈自身那饱受贬谪之苦的官宦生涯,原本也是要针砭时弊,怎奈怀才不遇。
诗歌的第二部分是写韩愈听曲的感受以及反应,借以侧面表现出颖师的琴声之美妙。诗中的韩愈说自己虽不懂琴曲之妙,但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打动。在听琴声的过程中,韩愈是坐立不安,并且是泪如雨下,连身上的衣襟都被沾湿了,可见琴声的感染力之强。最后道出颖师的琴技高超,认为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颖师却能将人先放进无忧的天堂中,下一刻就能打入水深火热的地狱里。
全诗无论是意境的创造还是遣词造句,都有独到之处。这首诗也被后人推崇为几首写声音中的佳作,和《李凭箜篌引》还有《琵琶行》并立于世。
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又与欧阳修、苏轼四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见其名誉甚广,对后世影响极深。
韩愈雕塑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辈皆在朝为官或是担任地方官,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官拜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早逝,留韩愈一人,孤苦无依,由其兄长韩会抚养成人。韩愈自幼懂事,勤勉刻苦,无需他人嘉许勉励,七岁便言出成文,十三岁时便能写作极具风采的文章。
未及韩愈成年,其兄长韩会便离世,韩愈随同寡嫂郑氏为躲避宣城战乱,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十九岁定居于京师长安,韩愈文风受到大家影响,慢慢趋于主流。唐代文人好推崇古风,效仿杨雄、董仲舒等人的著述风格,以文义深奥著称的孤独及、梁肃的文章极受世人推崇。韩愈遂与孤独及、梁肃交往,悉心钻研其文笔,获悉文中思路,望自己能突破其文章影响,在这一代文人中崭露头角。
《旧广东通志》中称韩愈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其代表作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韩愈,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代大历三年出生,是唐代中后期的文人代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后期文坛作品平庸无奇,韩愈无疑是当时文坛的一枚强心剂,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影响至宋朝,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势愈渐衰落,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宦官专权,政坛的萎靡之风深深影响着当时的文坛风气。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蓄势待发。
这一场见证时代的革新运动,在复古的口号下,主要针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中国唐朝所掀起的这场思想文化革命比欧洲早了近十世纪。
韩愈等人举着“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一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并在社会上兴起了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盛行一世的骈文,这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
中唐后,由于缺少力能扛鼎的大家,古文运动自晚唐至宋,逐渐衰微,骈体文又死灰复燃。唯美主义、 *** 的骈文又成为文坛主流。于是又开始了古文和骈文的新一轮的斗争。到宋代中叶,由于欧阳修的创导,又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诗文革新运动。
韩愈师说
唐贞元十八年,韩愈出任四门博士,为他的学生李蟠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师说》。这是韩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议论文,有着卓越的见解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师说》插图
当时的韩愈官从七品,官阶不高,但其在文坛上的名气早已建立,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当时的社会,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在其创作背景下,著写《师说》,其内容旨在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的原则。同时抨击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良师而学的社会风气,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些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在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辩论,申明了为师的性质和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并且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韩愈借教导李蟠为由,却意不在此,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不肯从师学习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有着明显的针砭时弊的作用。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文章体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
韩愈劝学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人称韩昌黎。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唐时就把他和柳宗元合称为“韩柳”,后世又把他们同宋时的欧阳修、苏轼等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曾做过一片关于怎样教与学的文章《劝学解》,以比喻的形式,展现了韩愈对于人才选用和任用问题的看法。
韩愈
文章《劝学解》全文不过五百字左右,但是其对于事理的分析和见解却是深刻和精辟的。文章大概讲的是韩愈以老师的口吻对他的学生进行劝解,他告诉学生一定要勤于学习,一旦贪玩就会荒废学业。如果不勤加思考,就会随着大流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当今的朝堂是群贤毕集,所以你别担心没人来提拔你,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学业,扩充的自己的学识,自然会有人发现你,将你的才能放到能发挥的地方去。
就在韩愈讲解的时候,一个学生不等他讲完就笑出声来反驳韩愈。其实这是韩愈在文章中特意做出的一种安排,韩愈是借“学生”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反驳道,先生你自己就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每年,每月,每日都会伏在案前研究学问,这是够勤奋了。先生排除异学,弘扬儒学,并且弥补儒学的不足来加以完善,先生可谓是立足了功劳。先生自少年时期就是敢作敢为的人,长大后也是对时政的弊端谏言,但是留给先生的是什么呢?不还是不被人信任,不被人帮助,你的一举一动都被人认为是过错,每在朝中任职都会被人排挤到地方,没有什么功绩。所以说,你先前说的是有问题的,还怎么拿来教导别人呢?
文章以“学生”之口结束,留给读者的是对当时社会弊端的思考。韩愈就是以这种表面平静,内心实则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