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臣魏征怎么死的
魏征怎么死的
魏征卒于病逝,在旧唐书上详细记载。
魏征剧照
据记载,魏征病的严重时已经无法上朝,终日卧床不起,滴水难尽。唐太宗知道后,十分重视,派了最出色的宫中御医前去诊治。
御医回来后,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唐太宗心领神会,知道魏征大限之日不远矣。但是唐太宗并没有放弃,他数次召集重臣商量对策。最后派出神医李安俨终日住在魏征家里,时时刻刻观察魏征的病情。各路大臣得知后也纷纷前来送药看望。
大概是命数已尽,满朝文武的种种措施并没有挽留住魏征病情的恶化。公元643年,魏征在病床上去世。李世民悲痛难支,下令罢朝整整五天,然后率领满朝九品以上官员前往魏征家里吊唁。
吊唁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百姓见后纷纷感叹,为臣能到魏征这种地步,夫复何求?唐太宗赐与魏家御用仪仗队和鼓号队,要风光大葬魏征。这被魏征妻子裴氏拒绝,裴氏勤俭持家,粗茶淡饭是在当时出名的,他对唐太宗说,魏征生前从不铺张,陛下如此奢侈,恐怕非魏征心愿。
说罢,裴氏招呼家人将魏征遗体放在一辆小车上。唐太宗和满朝文武一起,护送着魏征,送这位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一代俊臣走完了最后一程。出城时,天空阴暗如夜,飘起了毛毛细雨,唐太宗感情伤怀,悲痛的说,魏爱卿啊魏爱卿,你看,老天爷也来送你了。
魏征简介
魏征又名魏徵,钜鹿郡(河北省)人。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他们经历着兵荒马乱、烽火连月的动荡不安,却创造出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而魏征就是其中一位,生于隋末,长于唐初,盛名于大唐的他可谓风光一世,赚尽了风头。
魏征石像
魏征早年跟随李密,投身瓦岗起义军,后来在李建成身侧做太子洗马。无奈魏征几易其主都始终无法充分发挥其才识。其主李密时,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不被采纳;其主李建成时,建议将李世民调离到别处的谏言也不被认可。历史巨大的年轮将时间精准地推到玄武门事变面前。若无玄武门事变,魏征和李世民的交集也不过初相识这般如此,他或许终其一生平淡简单专心于文史,在文学思想领域更有建树。然而李世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后任谏议大夫。魏征一路高升最后官至宰相。
素来以直言进谏,耿直不阿的形象示人的魏征有很多称号。他不畏权贵,犯言直谏,板着一张脸直面正义,太宗亲切称他为“羊鼻公”;他鞠躬尽瘁,体恤民情,和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开辟了“贞观之治”之盛世,世人敬称他为“一代名相”。
李世民为打消大臣们的猜忌,保全皇太子李承乾,任命晚年的魏征为太子太师。居庙堂之高就要尽力辅佐君王,并体察民间疾苦,魏征为李世民、为大唐奉献了一生的精力。劳累成疾的魏征死后,其妻裴氏按其遗愿从简举行葬礼。
李世民畏魏征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的历史。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叹惋道:“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将人比作镜子,断章取义来讲,不但没有赞赏之意,反而平添几分有意贬低之意。但是如果我们将这句还原到大的故事背景下,放到开头的那句千古名句之后,就会发现这是李世民对魏征更高的赞扬。
魏征剧照
“一代名相”是世人对魏征的评价,“一面镜子”是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两者一个直白一个委婉,皆是对魏征的赞美和敬畏。李世民害怕魏征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代天子竟然害怕一个臣子?在故事的开始,任谁都不会相信。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可怜的太宗想去南山游玩却又害怕魏征责怪,故就此作罢;又一日,太宗把玩鹞鹰,兴致正浓,看到魏征走过来,就像顽童看到严父般慌忙将鹰藏入怀中,久久不敢掏出,最后鹰竟被活活闷死;即使为自己心爱的女儿长乐公主准备嫁妆时也不得听从魏征的谏言,礼数不能有所加。
区区一个臣子,李世民为何害怕他,被他缚手缚脚很多年?我想,李世民对魏征不是“惧”而是“畏”。魏征曾在李建成身侧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事变后为李世民所用。李世民敬重魏征的才能和学识让他一路官至宰相。因为李世民的重用,魏征成为了群臣的标杆,是正义和真理的象征。以至于每一次魏征的犯颜苦谏都让大家觉得一定是李世民哪里又做的不对了。此时李世民已经无法撼动魏征在大家心里的地位了,事态早已不在他这个皇帝的掌控范围内了。其次,自长乐公主事件后,长孙皇后对魏征大加赞赏,给予魏征支持。每每李世民怒于魏征时,皇后都替魏征说话。有这么一个大靠山,魏征何所惧?李世民何所不畏?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
魏征故居
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
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何挑拨我兄弟之情?”
彼时魏征已经是阶下之囚,然而依旧镇定自若、理直气壮的说:“人各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当初没有听我的话,要不然,现在坐上皇位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觉得魏征要完了。没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听了魏征这大逆不道的话之后,非但没有责怪魏征,反而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后来,唐太宗重用魏征,还主动和魏征结为亲家。魏征生活的很简朴,屋子也很简陋,唐太宗想给他大房子,被他拒绝了。魏征直言上谏,虽经常触怒龙颜,可是后来每当镇定下来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总会认为魏征说的有道理。“贞观之治”之所以国泰民安,魏征功不可没。唐太宗曾把魏征形象的比作自己的镜子,认为可以照出自己的缺点。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怀念地说,自己没了一面心爱的镜子。唐太宗为魏征罢朝五日,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历史上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就此落下帷幕。
魏征名言
魏征,我国唐朝时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名言警句震动古今。
魏征剧照
他对唐太宗的谏言有着这么一句:君之所以明,是因为兼听。也就是说能听得进旁边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后面还有一句,之所以暗者,是因为偏信,对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忠言警告,意思是不能偏信,而是要考虑全部人的意见,广开言路,然后才能分清是是非非,这才是圣明的君主,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如今看来,不仅是为人,处事,都应该以此句话作为座右铭,来衡量我们自己。
他还对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天下的安危,唯在于为政的善恶,善恶之分,善良与凶恶的区别,良言与小人之言的分别,都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他的伟大名言中有着这么一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子,可以知兴替,如果以人为镜子,那么就可以明得失,这段话很明显的告诉了我们,人生宝贵的是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不足的地方,在那些廉洁清正不贪污的官员身上,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而我最喜欢魏征名言中的一句是小善不足以盖恶,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本着自己的良心,不要因为是个小的善事,而不去做,也更不要因为是一点点的小错误或者纰漏而去任意地做,我们要多做善事,哪怕只是微小的,我们都要以魏征的名言为座右铭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