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思想家李贽为何在明朝被认为是思想犯
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之一思想犯。
李贽塑像
《李贽:明朝之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的历史。文章标题就把李贽评价为明朝之一思想犯,内容里更是在小标题上依次评价他为傲慢清官、学术和尚以及剃刀下的亡魂,分别讲述李贽为官时、寓居研究学术时以及最后被捕入狱时的经历。
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作者诙谐幽默的文风,仿佛他不需要顾及历史的严肃性。文中对李贽以及他人的调侃和讽刺无处不在,比如他说李贽出畅销书是大众偶像,说顾炎武嫉妒得说话酸溜溜,说李贽不要天上掉下的馅饼等。此外,作者在文章里用词也十分现代还有不少 *** 用语,他用“小样”、“粉丝”、“幸福像花儿一样”等。
《李贽:明朝之一思想犯》不是一篇正统的历史文章,更像是故事小品文。虽然作者戏谑李贽,但他仍保持底子里对他的尊敬,真正讽刺的对象是明朝的朝廷与社会。这从文末最后一句话可知,李贽用剃刀自刎追求了他的自由,他的死“宣告了明末思想界的沉寂,宣告了自由时代的遥遥无期,也宣告了对封建朝廷无声的蔑视”。
李贽死于什么时间
李贽死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自刎在监狱里,死时76岁。
李贽墓
在狱中,有人为他剃头时,李贽趁机夺过剃刀自刎而死。其实当时按照圣旨他是要被押送到福建的,但李贽知道后宁愿身死。这是因为在几年前,他就选择“荣死诏狱”作为自己的归宿,并且认为这是天下之一等的好死法,他甚至留下遗言为自己的坟墓作了安排。而在被捕时,他还作诗说天下名山大川都去过了,就没去过监狱。所以,李贽是自愿牺牲,为坚持自己的思想而死,无所他求。
李贽的死也许怪不得他人,但被捕就是他人作祟了。抓捕李贽的旨意,是当时的万历皇帝所下。因为有官员向皇帝上奏,说他离经叛道、蛊惑人心还有勾引 *** 等等。前面的指责也许有理,后面指责李贽作风 *** 的就只能说是纯属诬陷了。这个官员名叫张问达,是东林党人。东林党是当时的一个官僚集团,常常批评朝政,也颇为关心社会。李贽和他们更大的区别在于,李贽揭露和批判的对象不是一朝一官,是儒家、整个封建统治和礼教。所以在东林党人看来,李贽的言论就是离经叛道,就是异端邪说,应该把人抓起来降罪,而他的著作更应该焚毁。
至于皇帝下旨逮捕李贽,这是因为明朝就是以儒学尤其是理学来统治国家,而李贽的思想反对的就是他们治国之本。而且李贽的著作和言论在民间还颇受欢迎,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李贽评价
正如李贽在世时既受民间欢迎又遭官方禁止一样,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他可谓是评价最为两极的历史人物之一。
李贽雕像
李贽死后当世的许多人对他评价极高,说他海内少有,赞他才高气豪,甚至有人尊他为圣人。不过之后尤其是到了明末和清朝,贬低他的人多了起来,说他是非颠倒、妖言惑众,也有人骂他不是好狗。
不过等到了近现代,人们对李贽的评价又大多变成了赞扬,他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现在一般认为李贽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不论是批判封建礼教、儒家理学,还是主张个性和自由,这些思想在当下看来都是进步的,是先于明朝那个时代的,甚至有些符合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因此《万历十五年》里评价他个人智慧受到了时代和社会压抑。不过近现代对他的理解和赞扬也有错误的时候,比如在文革时认为他是法家,把他当做是反儒的英雄。
不论是对李贽的赞颂还是诋毁,它们主要针对的是他的思想主张和个人性格两方面。就思想而言,李贽身处的明朝压抑僵化死气沉沉,他的主张不管正确与否,因为不符合传统在当时也都只能成为异端邪说。而李贽的性格,在认同的人眼中是率性和真诚,在反对的人口中就是狂妄和自大,可参考他自己在《自赞》一文中所写。
除了思想和性格,李贽身上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也是值得赞扬,这点从他最后自刎而死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