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1-20)140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去学习确实有点晚,相传苏洵从小不喜读书,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的他,更大的乐趣就是游山玩水,加之他小时显出优于同龄人的聪慧,更是不将读书放在眼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呢?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一个原因来自他的夫人。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家闺秀,学过诗书,她终日劝谏苏洵好好读书,但苏洵并不知悔改,于是程氏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程氏对孩子们的管教,又想到自己的顽劣,渐渐意识到如果自己还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是要被孩子们耻笑的,他这才考虑起自己的学习来。

直接让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事件,发生在他的母亲去世之年。奔丧的二哥让他写一些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川大山,但苏洵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肚子里那些壮丽景色写到纸上,看着焦急的弟弟,二哥让他编写苏家族谱。在编写的过程中。他看到祖先的事迹,不觉羞愧难当,这才拿起书看了起来。

后来,苏洵多次赶考失败,愤懑的他看了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一气之下将它们焚烧殆尽,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这就有了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故事。

苏洵从一个顽劣的少爷变成享誉后世的文坛巨匠,周围的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他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可见只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之一步都不会晚。

诗人苏洵的简介

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苏洵简介。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苏洵的文章很有批判色彩,让人读起来感觉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味道。苏洵小时候并没有认真读书,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认真读书。

苏洵的父亲是四川的一名官员,苏家算是一个诗书礼仪之家,苏洵虽然生在诗书礼仪之家,但是并不喜好读书,一直是留恋于玩乐之中,后来苏洵的妻子和母亲先后去世,苏洵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认为要抓紧时间学习。

苏洵在平常的散漫学习中也写过一些文章,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打算开始认真读书。他拿出自己以前写过的旧稿,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写的太差劲了,就将这些稿件全都烧了。烧了稿件以后,他投入到了学习中。

虽然在二十七岁以前他学习不认真,但是他一学习起来是非常认真的,有关于他的一个故事说明了他的认真程度。他的妻子见到他因为读书而没有吃早餐,就将一些粽子和白糖端到了书桌上,放下后就走了。

而苏洵却将砚台里的墨汁当成了白糖,用粽子在墨汁里蘸起来,直到他的妻子再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苏洵的嘴上满是墨汁。从这个故事重可以发现,苏洵读书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

苏洵后来果然靠着自己的勤奋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苏洵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苏洵简介告诉人们,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就会有一番作为,不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苏洵的作品权书

苏洵作为北宋有名的诗人之一,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并称为“三苏”,创作的诗篇不计其数,其中有很多都在当时和后世有着很深刻的历史意义,像是一篇关于战争中各种事项的书,就一时间受到众多读者的好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权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一下其中的精髓。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权书》是苏洵中年时期的作品,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底蕴,也有了更多的经历经验,所以写作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多自己的见解。苏洵擅长写散文,而其中多以论述整治为主,《权书》一书就凭借了其特长,将主旨说明得十分清楚。

苏洵在《权书》一书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的研究很深,在这本书中,苏洵主要想阐述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针对领导者的,告诫领导上战场的将士,要懂得如何领兵打仗,不能有勇无谋,而其中先天的性格和后期对于军法的学习,在里面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另一种观点是说,在处理日常有关于军营内部的事务时,比如粮草的调运,兵器、战车的筹集,一定要灵活,不能刻板的按照规定去做,最起码也要懂得顺应时势,如果一味的不知道注重实际,那就不可能将整个队伍带领好。

苏洵的《权书》这一著作,可以算得上是经典,苏洵用毕生所学,将历史、兵家战术、政治结合在一起,说的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起着作用。

苏洵名句有哪些

苏洵,出生在北宋时期。在我们初高中的课本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散文诗集等,在我们的印象中,苏洵是一个富有文采的翩翩公子,但是,事实却是,苏洵在少年时期不爱学习,因家里由父亲掌管,所以苏洵在少年时期并没有体会到累的感觉,每天都跟朋友们到处闲逛,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上。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之后苏洵便跟着陈公美等人游历四方,在峨眉山游玩一圈之后,听说西北的岷山也是很壮美的,这一去便是半年。回家之后发现妻子面容憔悴,通过妻子的叙述,他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顽劣的影子。他这才开始考虑家庭跟未来。

在其丧母之后,哥哥叫他整理家谱,从那时起,苏洵便喜爱学习了。他的努力,加上他的天赋,苏洵成了家喻户晓的文人。此后,苏洵名句老少皆知。在苏洵的散文名句中,我们可以感觉出他的大气,他写的所有散文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苏洵对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的论述名句,在文章中,苏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能力。在当时人的眼中,六国被统一,是由于秦国的强大,但是,苏洵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奥妙。秦能统一六国是因为其他国家之间的不团结,各国的皇帝目光不够长远,只是顾及自己国家眼前的利益,而不是百姓认为的,秦国的强大,英勇善战,统一了六国。

直到现在,苏洵名句还能在各地区的学生嘴里听到,可见,苏洵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是极其大的,他的名句才能被流传至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1/358550.html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 苏洵的作品权书”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为何被质疑不懂军事常识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为何被质疑不懂军事常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为何被人质疑不懂一个军事常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战争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当形势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敌方时,就要进,就要攻;反之,则要退、要守。战争中的攻与守,进与退,是因形势而决定,又是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雍正也确实是一位颇有作为、影响历史的君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1725年9月,年羹尧被押往北京送审。这场审判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年羹尧最终被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光是立斩的罪行就有三十多条。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功绩显赫,特别下旨开恩,赐他在狱中自尽。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玄武门政变发生时,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来,又同意了他的大将尉迟敬德的建议,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明明李世民已经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所谓“死者为大”,更何况是兄长,是太子,为什么李世民还要割下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头呢?为了说明这...

凌封:东吴名将凌统次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凌封:东吴名将凌统次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凌封,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凌统次子,兄长凌烈,被孙权夸为他的虎子,后来兄长因犯事而被免职由凌封继承凌统的军队和爵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凌封是吴国名将凌统的儿子,凌统死的时候,凌封和哥哥凌烈只有几岁,孙权便把他二人接进宫进行教育,对凌封、凌烈的关爱和对自己儿子一样...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吗?他真的是一个“乐不思蜀”的皇帝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禅真的傻吗?我们常说:扶不起的阿斗!这里的“阿斗”指的就是刘禅。其说他傻无非就两件事,一件是蜀汉面对的邓艾的孤军,居然投降了。而另外一件指的就是乐不思蜀。咱们今天就...

历史上邓愈有什么能力?朱元璋有多看重他?

历史上邓愈有什么能力?朱元璋有多看重他?

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邓愈是明朝名将,十六岁就统兵万人,骁勇善战,为朱元璋立足江南,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因此被其誉为“长城”,深受重视。那邓愈是如何为明朝建功立业的呢一,归顺朱...

汉武帝和卫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关系很深吗

汉武帝和卫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关系很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到底有多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卫青在时,武帝安抚太子,都不会亲自去说,是通过卫青告诉太子爹很看好,卫青死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中间人了。武帝这样刚愎自用的皇帝怎么也不像是会和儿子聊家常的人。汉武帝刚开始还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当然,汉武帝这个目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