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笔名是什么 太史公是不是笔名
司马迁的笔名
司马迁也许知道《史记》在史学上会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他可能不会想到《史记》和自己会在历史上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如果司马迁能够料知一二,也就会把自己的自传写的清楚一些,不会留下那么多谜团了。
司马迁石雕
司马迁留给后人的疑问太多了,以至于后人读司马迁都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人开始对司马迁的笔名都开始了解,但是事实上司马迁并没有什么笔名,可能是因为后人对司马迁的称呼和司马迁自己署名的不同,因此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更大的成就就是成书《史记》,是为中国史书的范本,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有司马迁的自序《太史公自序》,而且当初司马迁成书之后,这本书就是《太史公书》的。相传是司马迁成书之后拿给东方朔看,东方朔一看这本书还没有名字,于是就给这本书起了个名字,就叫《太史公书》。后来《太史公书》就被人们称为《史记》流传了下来。也许人们会误解这个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笔名,其实太史是司马迁的官名,人们称他为太史公是为了表示对司马迁的尊重。
所以司马迁是没有笔名的,但是人们对司马迁的称呼倒是挺多的,除了司马迁之外还有太史公、史圣等很多尊称,可见后代对司马迁的尊敬和怀念。
司马迁的著作
司马迁一生更高的成就就是写了中国历史上之一本记传体的史书《史记》,这本著作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古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传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之间一共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
《史记》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称道,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史记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编写方式,在此之前史书都是以编年体为主,逐年编写的。而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的编撰方式,也为后世历代的“正史”所使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珍贵的书籍都失传,汉朝建立之后,法律、章程、礼制都得到了重新建立,许多文人都被朝廷所使用,很多当时被毁坏失传的古书也都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所搜寻并贡献出来,这也给司马迁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包括记载历代帝王政绩的十二本纪,记载诸侯国诸侯兴亡的三十世家,记载重要人物言行和生平事迹的列传(其中还有一篇是自序),和十篇大事年表,以及记载音律、历法、天文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八书。全书总计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多个字。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也正是也因为《史记》的出现,这种通史之风也始终影响着后世的史书和研究。
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中也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言语,被后人奉为圭臬。
司马迁小时候学写字
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出自《报任安书》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这样一句话,解释了他内心甘愿为自己的理想抱负饱受屈辱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使这句话出名的还是 *** 主席,这句话曾被 *** 主席引用到《为人民服务》中,高度臧洋了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奉献精神。因此,这句话也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一句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追求,为道而生,为道而死,这是司马迁人生的真谛,也是后世万千人的人生的信条和准则。当然司马迁也说过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所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真诚、诚实,这样就能够感动别人收获回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以食为天”也是司马迁所说的话,能有这样的觉悟,司马迁在今天也应该是个吃货吧。
另外我们常用的成语“兔死狗烹”也出自司马迁的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也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形容有的人过河拆桥不懂回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都是出自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宫刑
宫刑是中国古代严酷的刑罚之一,历来也有很多名人曾因为一些原因遭受过宫刑。汉武帝生性残酷,在他统治的时期,许多朝中的许多大臣都曾受到过一些酷刑,其中也有司马迁、张贺、李延年等人。
司马迁
当时李陵带了五千兵马出击单于,但是行军至浚稽山的时候遭遇到了单于的突袭,结果李陵以寡击众,以五千的兵力杀敌一万多。但是单于的兵马越聚越多,而汉军的援军却迟迟未到,于是李陵就弹尽粮绝,最终投降单于成为战俘。当时群臣都声讨李陵的行为,但是司马迁却站出来说了几句真话,说李陵孝敬父母、宽仁待下,又忠于国家,可能是情急之下投降匈奴,心中却想着能够早日回朝。汉武帝听了之后大发雷霆,将司马迁给收监了。
但是后来公孙敖前去匈奴接李陵回朝未果,公孙敖没能完成任务,于是就向汉武帝造谣说是看见了李陵在匈奴练兵,准备帮助匈奴攻打大汉。汉武帝盛怒之下杀了李陵的家人,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要被处以死刑。当时法律规定,处以死刑的人如果能拿出五十万的赎金就能保命,或者降死刑为宫刑,以此求生。司马迁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自己的使命,于是选择接受宫刑。
出狱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史学著作《史记》,而宫刑,从某种程度上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他前进的动力。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关入大牢,司马迁的案子分到了当时一个名声不好的酷吏杜周的手上,杜周丝毫没有要手下留情的意思,对司马迁严刑拷打,司马迁就是不认罪。不久之后,公孙敖传回了李陵在匈奴训练军队,要出兵长安的的假消息。汉武帝盛怒之下,处死了李陵的家人,还给司马迁定了诬罔罪。按照汉朝当时的律法,诬罔罪是要问斩的,但是律法中还有规定,受刑人若能交出五十万的赎金或者受宫刑就免了死刑,司马迁当着一个小官自然拿不出五十万的赎金,但是为了保住性命,司马迁就选择了宫刑。
原创历史大戏《司马迁》剧照
宫刑是汉朝的五大酷刑之一,受刑之人除了要承受身体上的摧残,还要承受心灵上的创伤,对人格是极大的侮辱。司马迁也一度悲痛欲绝要到自杀,但是司马迁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与毅力。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于是他选择了重于泰山之死。
从《史记》后的文章《报任安书》中,后人也能知道,司马迁当时是以前人的榜样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以周文王被拘,孔子一生困顿,屈原被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被膑脚等惨痛的经历自比今日之遭遇,在逆境中强大起来,完成了父亲和家族交付的使命,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司马迁是什么家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
之所以说司马迁是一位史学家,相信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司马迁在史学上的成就和造诣足以让他成为西汉乃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而之所以说司马迁是文学家,也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之外,也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主要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作品,司马迁以自己高超的文学素养,以及生动的文笔描写,将许多事情都的叙述都描写的非常的传神,情感充沛。而且对于事物的判断,司马迁也有自己的准则。
也可以说,《史记》中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为今后许多小说、戏剧都提供了重要的写作素材,不少的帝王、英雄、侠客也都由此演化出来。而且后世的许多小说都以“传”为民,以传记的形式写作,这也都是《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所以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史记》对后世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司马迁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文学家。
当然司马迁也是一位思想家,在《史记》中也出现过非常具有哲理意味的话,如“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等,其核心是天道自然,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