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思想家庄子是哪里人 庄子墓为何十分简陋
庄子是哪里人
庄子生活的时代是战国中期,离我们现代社会十分的久远,而当时他处的社会又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信息发达,因此要回答清楚庄子是哪里的人这个问题实在不容易。
庄子雕像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继承人,是道家学派的大师级人物,对于他的记载和研究很早就有了。关于庄子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最早给出答案的是创作了中国历史上之一部纪传体作品《史记》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曾经简单的描述了庄子是哪里人:“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但因为司马迁的描述过于简单,我们很难弄清楚“蒙”、“漆园”的具 *** 置。虽然司马迁对于庄子来自哪里给出了明确的信息,但是我们确确实实还是不知道庄子是生活几千年前中华古国的那个位置。
研究庄子的学者们不甘心如此模糊的概念,于是不断的根据庄子留给我们的蛛丝马迹进行寻找。
有的学者根据南朝宋罗泌《路史》、《嘉靖寿州志》等留下的证据,判断庄子生活的蒙就是安徽省的蒙城。有的学者根据《隋书·地理志》反对庄子生活的蒙并不是现在的安徽省蒙城,因为在庄子那个时代安徽省蒙城还没有被称之为“蒙”。有的学者则根据《括地志·冤朐县》、《史记正义》、《赠从弟冽》等推断,庄子所生活的蒙,其实是现在的山东省曹州。直到现在关于庄子是哪里人的问题仍然争论不休。
庄子墓
庄周隐居故里。庄周故乡遗址经多方考证确定为古宋国蒙县,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民权县。民权县顺东河乡村有一口庄子剑井。庄子井几公里距离就是庄子墓。
庄子墓图片
庄子墓简陋,后来后人为了纪念他,清乾隆在他墓地立了一块石碑。现代许多名人来到庄子墓前祭拜,为了表示尊敬和纪念,纷纷在墓地后面立了无数石碑,数量达到一百多形成碑林。真的是人之睿智贤明,死后也为后人敬仰膜拜,成为流芳千古的伟人。
庄子墓还流传着两个故事。
春秋末,来了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住在了河边的庵庙里。老人擅长炼仙丹,仙丹功效非常好,能让人延长益寿,治除百病。许多人都追随老人修行学习。修行的弟子越来越多,弟子们就商量着一起盖了一个楼,因为他们的师傅姓李,就起名为李家楼。后来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老子,姓李,道家学派创始人。战国中期的时候,庄子又成为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也喜欢隐居,便也住在了李家楼。他在这开办讲堂,招收弟子,潜心钻研,著书立说。庄子住在李家楼便建议当地村民为老子修一座墓碑,因为老子死后尸体没找到所以只能给他立一个墓碑。庄子住在李家楼,年终至八十四岁,临死前弟子们要厚葬师傅并准备许多精美的陪葬物品,庄子拒绝说,天和地就是他的棺木,星辰就是他的陪葬品,有这些还不足够吗?弟子们担心师傅的身体会遭到鸟鹰的啄食,庄子回答,埋葬于地下,身体被蝼蚁啃食,化为尘土,又有什么区别呢?最后弟子们遵从庄子意愿,因此庄子墓十分简陋。
庄子评价
庄子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他的文章字词造句,修辞手法,描述的自然事物,人物对话,都非常生动,运用大量排比,设喻使得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感染人。
庄子故里图
他的十几万著作,很多句子都被后人传颂为名言名句,引申出很多成语典故。句子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常常启迪着我们。他是一很成功的文学家,后代能超越他的文学水平的实在不多。作为一个古代的文人,能够有这么多的成绩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了。
然而庄子的厉害之处在于思想,不在于写作能力。他的祖先曾是国君,因此他骨子里有着高傲的因子。他一生又清贫落魄,可是他一点都没有为名利所诱惑。辞掉官职,悠然自得的游历世界。他自小勤学好思,善于观察。到了其他国家,除了感受自然山川的秀丽美景外,他还虚心求学,潜心研习各国的思想理论。他聪颖天资,走遍周国,却没有找到能辩论过他的才能学识之人。他心性高傲,连楚国的国王发出的邀请他都轻易的拒绝。最后他选择隐居著书。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孜孜不倦,著书十余万字。他把所有的感受,思考都写成文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谷幽兰,芬芳自然,人虽不显却芳名远扬。虽然他清淡为人,隐居山里,在他门下拜师的弟子却越来越多。
他所出生的年代是一个战乱年代,虽然历史的进步是在混乱中前进,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像一股流淌在沙漠的清流,像一面独树一帜的旗,像一个远古宁静的心灵守护者。
庄子图片
这是一副关于庄子的淡雅的中国风格水墨山水画,风格宁静致远,泊淡从容,反应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画上的色彩是黑白为主,淡绿色和淡蓝色为少许点缀,黑色也不同的浓淡层次。
庄子的图片
画的左下方画的是三块河边的岩石,其中两块较大岩石连在了一起,岩石棱角分明,用淡绿色和淡蓝色渲染一下,反应明暗层次对比,岩石上面各长着一棵枝叶弯曲盘旋的树木,树木向上升展着,枝头上树叶茂盛,树叶是浓重的墨色,生机勃勃,树下面还有少许零星灌木从,用淡色的线条描绘。另一块较小的石头完全在水中,边上长了几族芦苇,芦苇也枝繁叶茂,迎风舒展,芦苇丛把小石头和大石头连在一起。
画的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大河,占了画面的一半左右,河的对岸有一个稍有起伏的小岛,小岛的边上也有河水围绕。小岛的后面是高高的山峰,山峰连绵起伏,石块林立,山峰的后面有更远的山峰,更远的山峰用淡黑色描绘,若隐若无。河流平静如镜,河的中央有一叶孤单的扁舟,扁舟处河水微起波澜,扁舟的右边是低低的船仓,扁舟的左边是庄子坐在船头,庄子面容和表情看得不太清晰,手臂曲着放在前面,也许庄子是在构思如何写作达生,还是庄子刚刚醒来,梦见了蝴蝶,不知道是庄子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庄子。
庄子和惠子
平时生活中我们都喜欢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朋友,或者有共同的爱好,或者是世界观、人生观相互接近或认同。如果说起经典的好朋友模范,我们想到的首先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或者是廉颇和蔺相如等等。很少有人会把庄子和惠子认定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朋友中的典范。然而事实上,他们确实是终生的挚友。
庄子雕像
庄子和惠子两人能成为终生的挚友确是让人匪夷所思。首先,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继承人和发扬者,穷尽一生为道家学派代言。惠子是名家学派的宗师人物,一生追求、信仰名家,希望能让名家发扬光大。两个人的人生信仰、人生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庄子虽然祖出名门,据传先祖曾是宋国的国君,但是到了庄子这一辈却是贫困潦倒。庄子经常饿着肚子研究学问,可谓家徒四壁。惠子贵为一国之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金钱、美女、珠宝对他来说不在话下。庄子这样的穷光蛋要和惠子这样的权贵见上面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能发展成为挚友确实非同寻常。
最后,庄子的个性喜欢安静,同时又对富贵名利看得很轻,因此是典型的宅男。惠子的个性喜欢热闹,并且对于追求富贵带有极大的热情,因此是典型的交际狂。
就这样两位什么都搭不上届的人,他们却成为终生的挚友确实是不容易。但是他们确实是历史上非常奇特的一对挚友。
庄子心斋
心斋出自庄子人间世里的寓言故事。庄子写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往往用人物对话来阐述道理,有自己与朋友的对话,有自己和鸟虫的虚拟谈话,也有孔子和别人的谈话。用人物口说的方式讲起道理来既通俗又方便理解。这心斋的寓言就是以孔子和学生的对话来晓喻哲理。
庄子画像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颜回对孔圣人说,卫国的国王性格自大,霸道蛮横,我该如何和他沟通呢?孔圣人教导他先提高自身修为,做到完全静心,遵循心斋。孔子学生又问道,怎么样才是完全静心,孔子说,学习心斋必须从这几个步骤开始。
之一步先学着听。听,不是听鼻子或肺部如何呼吸,也不是听自己脑子里念头的变化,或者气息的变换,而只是用耳朵安静的听自己的气息。只要听自己的呼吸就可以了。听着自己气息进出,没有了其它杂念干扰,渐渐的连呼吸也没有了,开始想睡觉。这样就能做到放松,身心融合一体,静下了心。心斋就是除杂,归心,归气,直到虚无。再重新理一遍步骤。之一,把杂念去除,用听来感受。没有任何纷扰的念头,忘记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想得到什么,都摒除。第二用耳朵去倾听呼吸,耳朵听到的只要是气息,呼吸就可以,不需要有鼻子呼气,肺部呼吸这些杂念。第三忘掉耳朵,用心去感受气息,只剩下呼吸,没有刻意倾听的念头,最后心都消失了,没有刻意的去感受,连气息也没有了,这样就进入了虚无。
人体内有一种虚无的境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等到心静下来,呼吸气息都消失,虚无也就呼应出来了,这就做到了心斋。
庄子论剑
赵文王对击剑迷恋。人们知道君王这个嗜好,就想用击剑讨好君王。于是擅长练剑的都涌现出来,几千人聚集到了赵文王宫殿。这些人为了在君王面前展现剑法,每天都相互厮杀,一年里常常有几百人丧命于剑下。可是赵文王并没有在意,一味的观赏他们的拼斗。因此,国内习剑风气盛行,到处都有剑士。
庄子论剑像
渐渐的越来越多人选择练剑习武,不爱劳作,田地逐渐荒芜起来,国家实力开始减弱。其它国家看到这个情况,都有了乘几侵犯赵国的想法。赵太子非常担忧,请大臣们商量对策。赵太子对他们说,现在这种情况如果还持续下去,最终会害国害己,被别的国家制服,各位大臣里有没有既能让大王高兴又能让斗剑比武中止的,我一定送千金厚礼答谢。大臣没一致回答说庄子能做到这点。赵太子询问庄子是谁,臣子回答,庄子隐居,才能过人,足以治国治民,如果他来肯定能解决此事。
赵太子听了派人去请求庄子。庄子拒绝千金赏赐,来到赵文王面前论到:我有三支宝剑,一为天子剑,一为诸侯剑,一为庶人剑。天子剑以强国治民,威震四海为剑。诸侯以贤明,忠诚,谋略为剑。而庶人剑就像斗鸡,一旦失败,就付出生命。君王坐在天子位置上却喜好看斗鸡之剑,实在可悲。赵文王听完悔悟不已,从此就戒掉了这个恶习,专心治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