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春申君黄歇的儿子是谁?春申君后人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06)250

黄歇,是黄姓战国中兴时的代表,《史记》特为这位黄姓宗族史的杰出人物立传,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歧义甚众。

黄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然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已经残破不堪的丘垄家园。他们由原黄国王族沦为楚国臣民后,并没有完全绝望。相反,经过300年痛苦的裂变后,他们获得一种新生,开始以普通平民族姓的身份去征服生活,通过征战、仕途、经商、讲学等方式,重振黄姓宗族的声威。战国晚期,在异军崛起的黄姓家族中,黄歇家族即是这种奋发进取的新黄姓宗族之代表。

邓明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楚灭黄,其族仕楚,舂申君黄歇即其后。"元代黄姓著名文人黄晋在《族谱图序》中也说:"黄国为楚所灭,子孙仕楚者有黄歇。"各家黄姓族谱,也无不说黄歇是古黄国的后代,但关于黄歇的家世、生平、后裔情况,则各种传说不大相同。

关于黄歇的家世,有多种传说,按中湘四修谱,黄歇是春秋时期黄国国君黄企生的第7代孙,其传递世系为黄企生传长子义方,义方传第三子绮,绮传长子宏济,宏济传独子 *** 元, *** 元生二子,次子即黄歇。但自黄企生至黄歇,其间相差四百余年,而族谱只有6代,这是极不可能的。其他各谱所记黄歇家世和祖先世系,虽各不相同,但也有类似的错误。因此,我们只相信黄歇是古光州黄国遗民的后代,至于他的祖先世系,文献不足征,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

黄歇的籍贯,各种族谱也传说不同。中湘四修谱说他居黔中(今湖南常德市),禾坪谱、潮州谱等说他祖籍湖广武昌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出生在新罗(朝鲜),后返回楚国,仍居江夏;《湖南黄氏世谱》则认为春申君仍居故黄国地,并说:"盖黄人楚后,其宗族未尝他徙也。"我们认为此话虽不全面准确,但说黄歇是光州黄故国人是对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说黄歇是楚国人,未指明楚国何地。史称黄歇徙封江东,而故宅乃在黄,《广舆记》记载:"黄歇宅即光州治",清代于此设立春申镇。由此可见黄歇是那支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后代。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时,特为黄姓宗族史上的这位杰出人物单独立传。但黄歇生平事迹之散见于族谱者,有许多为正史所无。如福建禾坪、鹳薮谱均记载说黄歇生性豪犷多智,年轻时从新罗游学归江夏祖居地,常游说诸侯各国。谱称黄歇最切在晋国做官,但仁途发展,不合意如愿,因转而仕楚。在这里,黄歇的才能得到发挥。最后挂印封侯,称雄诸侯,成为战国四君子之-。他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地原在黄国故地淮北12县。后来黄歇改封于江东吴国故墟,即今江苏常州、苏州至上海一带。于是,黄歇家族也自河南潢川一带东迁至乐吴一带。大概黄歇当时封地很大,他在这些地方分别设立都邑,派族人管理。如在今江苏江阴县有君山,也叫黄山,传说即因春申君居此而得名,又有水叫申浦,有地名黄田、申港,也都因此得名。传说春申君又有别邑在今黄浦江边,黄浦江即因黄歇而得名,因而又名申江。甚至上海简称为申,旧上海首家大报叫《申报》,也都缘于春申君之名。

春申君后来被刺身亡,而且还被斩首示众。关于他的葬地,《史记》本传不载,见于地方文献和族谱的传说刚则有好几种。一说黄歇死后被葬在他的封邑即故吴墟,据《江阴县志》记载,舂申君墓在江苏省江阴县北门外,至今这里仍有墓庐,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说黄歇死后,归葬于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墓向为乾山巽向,夫人李氏墓在其右,为戊山辰向。此说见于禾坪谱、鹳薮谱、潮州谱、三台谱、岳池谱、武隆谱,威信谱等多种族谱。诸谱并记载说黄歇与夫人墓前至今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等石刻存在,并有一石,上刻黄歇遗诗一首,极言当时富贵荣显。

湖南的一些族谱又说黄歇葬在古黔中郡开元寺即今湖南常德一带。我想当年春申君被斩示众,族人不死即逃,是不可能公开举行大葬礼的。而各地传说的春申君墓,应是黄歇各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这位显祖而各自设立的义冢。春申君封吴,为治理苏州作小了巨大贡献,苏州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苏州城内建有春申君庙。此庙有大殿、戏台等建筑,至今仍在苏州城王洗马巷,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歇的子孙后裔,各种记载很不一致。有说春申君只生一子。金溪《双井黄氏谱》记载,黄歇生二子,长子永,次子俊,说黄永一支居故吴墟封地,在此建有"黄堂"。而大多数族谱则说黄歇取妻李氏、姬氏二位夫人,共生十三个儿子:尚、尝、晖、韶、往、擎、向平、曦、荣、安、述、究,家族人丁非常兴旺发达。黄歇做楚相数十年,肯定是姬妾众多,因而子孙也应很多。《史记·春申君列传》说舂申君死后,李园"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之家",似乎春申君的子孙被杀尽了,其实不然。因为黄歇的子孙众多,又散处各地,他们在政变后,确实有大部分被满门抄斩灭族,但也有许多幸存者,他们或逃于外,或隐姓埋名,顽强地生存延续下来。据记载,春申君的子孙,至少有五支幸存并传衍下来:一支为东吴派,如金溪双井谱所记的黄永与吉安双井谱所记的黄歇之子黄堂,应是一人。前谱说黄的故吴墟,建黄堂,后谱则干脆将其人取名黄堂,说是曾官至会稽太守,黄姓"四晶黄堂"的典故即出于此。这是一支。另有一支避乱隐居江夏县黄鹤乡,传说是黄歇长子黄尚的这一支,也有的说是幼子黄婉(即黄究)一支,并说这一支即形成后来的江夏黄氏。还有一支即迁居黔中府的那一支,中湘四修谱因此说黄歇"居黔中,子孙繁衍。"另一支传说迁往中原阳夏,金溪双井谱说:黄歇次子黄俊,迁居阳夏。而在《元和姓纂》卷3中有这样一条极重要的记载:(氏),《风俗通》云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子孙氏焉。"可见春申君的子孙中,确实有一支为避祸隐姓埋名,改姓春氏,成为黄姓的一支重要分支姓氏。此外,楚王熊捍一支,实为春申君的私生子。

春申君黄歇被刺后,黄国的这支最兴盛的的后裔,或遭杀戮,或逃难异国,或改姓隐居,宗族又一度中衰。《湖南黄氏世谱》称:"考烈王卒,诸黄避李园之祸,始别著籍",从此,黄氏宗族又各奔东西,分散到四方另立基业,谋求新的发展和生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2/361453.html

“春申君黄歇的儿子是谁?春申君后人结局如何”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陵千年来为何没有人敢深挖 里边真的有阴兵镇守吗

秦始皇陵千年来为何没有人敢深挖 里边真的有阴兵镇守吗

对秦始皇陵真有阴兵镇守吗?为何2000多年没人敢深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下令建造一座恢宏的陵墓,为了衬托帝皇身份,皇陵自然是富丽堂皇的,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陵竟是此后历代皇陵中最高级别的,一建造即是巅峰,数千年来,许多人都对这秦始皇陵十分感...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藩王造反 两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藩王造反 两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说李世民和朱棣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严格来说,李世民和朱棣一样,都属于藩王造反上位。李世民和朱棣,不仅都是藩王身份,也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也都弓马娴熟满腹韬略,在王朝的建立或巩固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世...

贾谧:皇后贾南风的侄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贾谧:皇后贾南风的侄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贾谧,字长渊(唐修《晋书》避唐高祖讳,作“长深”),西晋人。原姓韩,因外祖父贾充的儿子贾黎民早卒而无后,过继给贾充为嗣,改姓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历位散骑常侍、后军将军。外祖母广城君去世,去职。丧期未终。起为秘书监,掌国史。当时朝廷编修晋书,断限问题接受...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恪在后世有非常大的名声。普遍认为,他是李世民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人,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后来没有继承皇位。反而被长孙无忌陷害,遭到冤杀,因此,后世对他抱有无限的同情。同时,李治被立为继承人后,由于性格比较...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东汉尚书郎谢煚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又称谢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夫人以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 ,深受孙权宠爱,史载“爱幸有宠”。后来孙权为了巩固江东政权 ,又纳徐氏,欲让谢夫人屈居其下。谢夫人不同意,失志早卒。其弟为三国著名史学家、武...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国将相失和的时候,廉颇瞧不上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并没有什么功绩,仅凭一张嘴,一阵巧言令色,就当到了宰相的高位,而且排位还在他廉颇的前面。廉颇觉得自己为国带病作战,出生入死,最后竟然比不上一个卖买嘴皮子的。所以扬言说,...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