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09)150

沈括 乌台诗案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联,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乌台诗案 沈括

沈括,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一定程度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方位发展的全才。这样的一位全才,他与苏轼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接下来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两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所属阵营的角度来看。沈括和苏轼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沈括是新近派,支持王安石变法,并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和重用。苏轼则是守旧派,不太支持王安石的激进变法,与司马光属于同一阵营。

其次,从取得成就的角度来看。苏轼是一代大文豪,天赋异禀,曾经进入朝廷的史馆工作,而沈括也并不逊色,考取进士后也有一段史馆的工作经历,两人曾经成为短暂的同事。

1071年,皇帝派出沈括下访浙江,苏轼作为接访官员与沈括有了再度接触,两人除了公事讨论以外,还进行了文学方面的沟通,沈括回京后将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遍,而这些新作则成为李定等人诬告苏轼的证据,可以说沈括是导致苏轼陷入文字狱的始作俑者。

为何叫做乌台诗案

作为闻名古今的“乌台诗案”,实质上跟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及清朝的文字狱并无太多的区别。那么为何叫做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案件?从历史资料中去了解为何叫做乌台诗案,进而帮助更清晰的认识这个案件。从为何叫做乌台诗案这个问题,进一步了解乌台究竟借指什么?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同样也是一场以文字为缘由的案件,这场案件发生的大体背景是苏轼被贬至湖州,为抒发心中郁闷之情,同时为纾解心中怨气一时按捺不住,便写下了“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这样的牢骚话,这句话直接得罪了新派力量,新派势力便借势指责苏轼讽刺朝廷,对“新法”不满,并要求朝廷予以严肃处理,由此便爆发了著名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历史记载是是以地名来进行命名的。那么中国是不是有一个地方叫做乌台呢,遍翻中国地图,并没有发现有乌台这样一个地方,那么乌台诗案的叫法是不是有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里的乌台是用了一个借喻的手法,借指的御史台。那么御史台为何又叫做乌台呢?原因是宋朝的御史台内种植的大树几乎只有一个品种,那便是柏树,乌鸦非常喜爱柏树,常常将自己的家筑巢在柏树上,久而久之人们便用乌台来代替御史台,苏轼因文字而引起的案件,就是在御史台内被关押审理的,所以苏轼的文字狱也被叫做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不少的冤案错案发生,比如窦娥冤之类。在文字层面,也同样存在着冤案和错案,北宋年间发生的乌台诗案便是一场典型的文字冤案,被告者苏轼是中国宋朝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乌台诗案的结果是怎样的?乌台诗案的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从乌台诗案的结果,可以看出北宋朝廷整体氛围如何?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乌台诗案

首先,乌台诗案是一场文字狱,被告是中国的大文豪苏东坡,因其诗词的字里行间内透露着藐视朝廷的意思,新进派们发起了运动,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最终苏轼并没有被处以极刑,而是被再次贬官流放,从湖州流放至黄州,但为苏轼求情者均有所牵连,如驸马王诜、苏轼的弟弟苏辙等。

其次,乌台诗案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之一、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有许多人钦慕苏轼的文采,就连新派的变法者王安石,对苏轼都抱有深深的惜才之心,王安石也曾上书宋神宗希望不要对苏轼处以极刑。除此以外还有宰相、曹太后等多人劝阻。

第二、宋神宗本人也并不赞成处斩苏轼,在乌台诗案的处理上,宋神宗本意也是希望给其一个教训即可,并未曾想取苏轼性命。

第三、宋太祖留下来的祖训,除了出现叛逆造反的大臣以外,朝廷不斩大臣,苏轼虽然是一代大文豪,但他同样也是宋神宗时期的一名大臣。

从乌台诗案可以看出,北宋朝廷的刑罚整体而言还是较为宽松的。

乌台诗案简介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十分悠久,自秦朝开始,直至清朝结束。朝代的不断更迭,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军事乃至政治上均有所不同,但是几乎所有的朝代都发生着同一件事,那边是因文人而引发的“诗文诉讼”,也称为“文字狱”。早在秦始皇时期便有“焚书坑儒”,而在宋朝也出现了“乌台诗案”。那么在乌台诗案的简介中,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围绕着乌台诗案的简介,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以及结果?通过乌台诗案简介,可以看出乌台诗案对朝廷有怎样的影响吗?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在乌台发生了一件有关于诗词的案件,那么什么地方是乌台呢,为何这件事情发生在乌台呢?乌台诗案发生的时间是宋神宗年间,乌台借指御史台,之所以这样借指,是因为御史台内有许多柏树,而柏树上有许多乌鸦将家安在其上,久之人们提起御史台,也就用乌台代替了,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之所以将御史台成为乌台,是因为御史的不作为,御史所说的话就如同乌鸦叫一般,极具有讽刺意义。

在元丰二年,苏轼因贬官至湖州,在临行期间发了几句牢骚而被御史参奏认为其诽谤谩骂,包藏祸心。为了能够定罪于苏轼,御史们找出了苏轼大量的诗词,并从中去挑出他诽谤朝廷的字句,为此苏轼被押送至乌台受审,在狱中苏轼吃了不少苦。在王安石等人的保全下,苏轼并没有被判处极刑,乌台诗案的结局以苏轼再次被贬告终。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众所周知,中国宋朝发生了一起较大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079年,整个案件历史将近半年的时间,涉案人员不少,那么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种伤害?如何确认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都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作为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乌台诗案受害人苏轼(右)

乌台诗案是一场由监察御史告发,而后在御史台受审的一个案件,整个案件的始末是这样的。苏轼步入仕途之初,朝廷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新旧两派的长期对峙,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维护守旧派,不赞成变法,并且多次上书宋神宗表明态度,宋神宗并没有给苏轼任何答复,反而是将苏轼一再调任,直至公元1079年三月将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苏轼在上书时作写道“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被御史台们大做文章,认为苏轼在讽刺朝廷,妄自尊大,为了找出更多的证据来指控苏轼,御史台们便遍翻苏轼的作品,从中掐头去尾,进而用来历数苏轼的罪行,并且坚持要处斩苏轼。

苏轼好友王诜知悉后,连续书信告知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派人事先通知哥哥,但苏轼怕连累弟弟没有逃逸,公元1079年八月,苏轼被送至御史台的监狱关押,同月被正式审讯,此案件一直持续至1079年底,苏轼在众人的保举下被释放。

在乌台诗案中,主要受害人有给苏辙报信的王诜、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辙。王诜被削除一切官职,苏轼无端遭受牢狱之灾并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被降职。

乌台诗案对苏轼有哪些影响

乌台诗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极其著名的事件,它之所以如此出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此案件中涉及一个极其有名之人,那个人便是苏轼。苏轼被卷入乌台诗案完全是身不由己,乌台诗案整个案件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官员也较多,对于苏轼的人生来说可谓是一个转折。那么乌台诗案对苏轼有哪些影响呢,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乌台诗案对苏轼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乌台诗案前后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苏轼

首先,从仕途方面来看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在乌台诗案前,苏轼的仕途才刚刚起步,对于政治生涯,苏轼是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作为政治家,他十分忧国忧民,希望能够尽自己所有的力量贡献于国家,奉献于社稷,从他诗词中就能深刻的反应。但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仕途经历了转折点,注定了难在仕途上再有所大的建树,这时的苏轼将满心的为国家分忧转换到更为宽广人文情怀上。

其次,从文学作品来看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之一、题材的转变。乌台诗案前因苏轼对于仕途是充满信心的,前期的题材着重点还是放在朝廷上、国家大事之上,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题材有了明显的转变,百姓疾苦成为了新的主要题材。

第二、风格的转变。前期苏轼的风格以豪迈、气势磅礴著称,历经了乌台诗案,苏轼的风格有了一丝婉约的味道。

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

乌台诗案,是中国古代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主要被告苏轼被抓进乌台,被迫关闭了近4个月的时间,因其诗词中有诽谤新政的内容,最终苏轼被再次贬官,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无故不准擅自离开黄州。那么乌台诗案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从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出乌台诗案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吗?通过了解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进而弄清北宋朝廷各方的势力究竟是怎样的?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之时,正值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新政变法,变法失败后又兴起改制。这场文字狱发生的时间就是变法到改制的转折点上。苏轼由于 *** 新法、拥护旧法,由于有损新派变法者的利益,苏轼在仕途上过得并不如意,1079年三月被朝廷降职,从徐州调任至湖州,收到诏书后的苏轼按例需要向皇上回奏,因被降职苏轼心中有一些不平之气,于是在回奏中写下了“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就被有心者大做文章,认为苏轼的字里行间内存在着愚弄朝廷的意思,是对朝廷的大不恭,为了能够让苏轼定罪,新近派们拼命去翻阅苏轼的老诗词,试图寻找出更多的证据。

乌台诗案虽然从表面来看是一场文字狱,但实际上也是北宋朝廷新派和旧派之间的斗争,苏轼正式因为得罪了新派势力,于是引发了乌台诗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2/362044.html

“沈括在乌台诗案中充当什么角色” 的相关文章

上方谷大火被一场雨浇灭 诸葛亮为何阻止手下人放箭

上方谷大火被一场雨浇灭 诸葛亮为何阻止手下人放箭

还不知道:诸葛亮于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何大雨灭火后,阻止部下用箭射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决定一场战争胜败有很多因素,人们多会认为战术、战士、将领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未必,很多时候战争真的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若少了运气的成分,很可能会惨遭败北。在《三国演义》...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 录。与李白合称“李杜”。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李白,一个是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描写了唐代的社会现实。而李白发挥了他浪漫主义的性格,他们的诗歌一直...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又是舅舅 雍正为什么要囚禁他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又是舅舅 雍正为什么要囚禁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又是他上位的重要推手,为何会被雍正囚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儿子,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等于说隆科多就是康熙的表兄弟兼小舅子。一般这种身份的人,最初都会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时机成熟了,自然就能成为朝中...

花蕊夫人最后是怎么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最后是怎么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花蕊夫人费氏在历史上是一个名声很响,却又语焉不详的人物。说她名声很响,是因为她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述国亡诗》,大家都很熟悉。说她语焉不详,是因为这个人物究竟有没有,其实并不确定...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乾隆对令妃如此喜爱 乾隆为何没有立令妃做皇后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令妃很受乾隆喜爱,为何乾隆不在她生前将之立为皇后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嘉庆的生母令妃魏佳氏是乾隆在嫡妻富察皇后去世后最受宠妃嫔,也是乾隆在与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反目成仇之后,后宫中实际的女主人。她十年之中为乾隆生育了六名子女,可以说是乾隆独宠...

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嫡妻徐氏所生的嫡长子,可惜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那么他都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虽然一生妃嫔不少,但是他一生挚爱的还就是嫡妻徐氏,朱棣一生有九个子女,但是七名子女皆是徐氏所生,尤其是朱棣的三个儿子没有异母兄弟,老大就是朱高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