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地点在哪里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09)160

三英战吕布地点

三英战吕布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从此之后不管是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人,还是英勇善战的吕布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的名声也开始传扬遍布天下。尽管这是《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可是依旧让许多人无法忘怀。或许是因为战斗太过于激烈,也或许是因为作战双方太过于夺目,以至于一些人忽略了三英战吕布地点,那么三英战吕布地点是在哪里呢?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地点在哪里

虎牢关图片

其实关于三英战吕布地点在故事的开端就有所介绍了,当时董卓手中拥有二十万的兵力,并且将这些兵力分成了两股力量分别进军,其中五万负责守住汜水关,而他本人则带领十五万将士和吕布等人一起守住虎牢关。而三英战吕布的地点则正是虎牢关。这个地方距离洛阳也就五十里左右,到达虎牢关之后,董卓让吕布带领三万将士去安营扎寨。而这是各诸侯开始和曹操联合起来,于是吕布等人才到虎牢关抗击敌人,这才发生了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作为三英战吕布地点的虎牢关是洛阳地区八关中的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塞通道,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地区。这个虎牢关的名称由来是因为曾经周穆王在这里牢虎,而这个地区南面就是嵩山,而北面则是和黄河非常的接近,各个山岭纵横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天险,于是也成为战争时期兵家必争的地区。

三英战吕布图片

三英战吕布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这则故事本来出自《三国演义》,当时刘备、关羽以及张飞三人一直抱有非常大的理想,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而这个故事则是他们显露本事的一次机会。虽然这个故事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但是却引起了人们无数的遐想。下面这幅图片就是三英战吕布图片,关于这次战斗的过程在图片中也可以看出一二。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地点在哪里

三英战吕布图片

在这幅三英战吕布图片中可以看出在两军对战的时候,吕布身上穿着红色的百花锦袍,而披着的正是兽面连环的铠甲,在他的手中拿着的是他的武器方天画戟,在他的身下还有那匹非常著名的赤兔马儿,可以看出吕布非常的英勇威风。而对方的张飞则手中拿着丈八蛇矛,双眼瞪得非常大,另外关羽也是怒目圆睁,就连卧蚕眉都似乎立了起来,手中拿着青龙偃月刀上前和人一起夹击吕布。

在这个过程中刀的挥动仿佛和闪电一样,而矛看上去更像是流星,双方战的是如火如荼,一时间只能看到战场上兵刃撞击在一起,然而经过了几十个回合后吕布依然没有流露出溃败的痕迹。在这幅三英战吕布图片中可以看到三英的身影是将吕布包围的,而刘备则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尽管最后是吕布先撤退的,可是他却并不算是失败,在三人的围攻下他依旧保持着本色,让人们敬佩不已。而三英从这场战争后开始扬名于天下,为刘备之后的谋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英战吕布结果

三英战吕布这个故事是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的,而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更是对此记忆深刻,当时刘备等人正谋划着施展自己的抱负,张飞和关羽等人也一直追随着他,可是却因为没有机会而一筹莫展,而吕布则是万里挑一的高手,双方大战异常的激烈。然而对于三英战吕布结果是什么,人们有着不一样的说法,那么三英战吕布结果是怎样的呢?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地点在哪里

三英战吕布图片

三英战吕布的结果还要从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说起,其实吕布在此之前已经打败了对方很多的将领了,而三英的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吕布一人混战其中仍旧坚持了几十个回合,一时间战场上只能听到兵刃撞击的声音,可见战斗进行的是非常激烈的,虽然吕布英勇无人能敌,可是对方却是三个武功高超之人,面对这种情况吕布也无法一个人支撑下去,战斗了一段时间之后渐渐显露出无力招架的形式。

就在这时他突然攻击刘备,刘备急忙躲闪到一旁,可是再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吕布已经骑马杀出了包围圈,反身到了虎牢关之上,三英急忙追赶了上去。

也就是说这次的战斗是吕布先撤退的,于是有人认为是三英战吕布的结果是吕布失败了,然而在此之前吕布已经杀了一些人,并且是以一个人的力量抵抗三个人,所以说表面上是他输了,可是实际上吕布依旧是赢家。然而吕布的英勇早已传遍了天下,一直都是没有人可以抗衡的,突然遭遇到三英这个强劲的对手而显露失败的迹象,这个现象让曹操联军非常兴奋。

三英战吕布主要内容

吕布在当时名气很旺,他武力高强,身穿铠甲,手持长矛,给人一种很霸气的感觉。在加上他的坐骑,让人感觉真是无人能敌了。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地点在哪里

吕布像

他借着自己的威风,谁都不在眼里,还扬言到“谁来和我单挑,都是来白白送死的”。然后即便他能力再强,也会有人不服气,公松瓒便出来与他比试了一番。结果公松瓒没打几个回合,就被打的落花流水然后落荒而逃了,自然吕布不会放过他,骑上快马前去追赶公松瓒。

在途中吕布听到了其他人的呼喊声,在向吕布下战书,此人便是张飞也就是张翼德。吕布听到这种话语,自然会很生气,于是他放弃去追赶公松瓒,来迎战张翼德。这两人的武力都很强,大战了几十个回合都没有结果。一旁的关云长看了之后就着急了,拿起武器前去助力张翼德,来一同打败吕布。然而即使是二打一,吕布一人还是没有被打败。

在三人打的不相上下的时候,刘玄德也出来迎战吕布,这样三位英雄一起来对抗吕布,想一举拿下吕布。此次的三人合一大战吕布,吕布恐怕难以逃脱三人的手中。在刘备出战之前,他已经与多人进行打斗,体力自然会不够用,果然,刘备一出来助力,他的体力明显更不够用了,他发现没有能力取胜了,一趁机从他们手中逃脱了出来,从此张翼德,关云长,刘备三人英雄的称号扬名天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2/362076.html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地点在哪里” 的相关文章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他对留下来的嫂子跟侄子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三弟赵光义。据正史记载,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来源于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生母)主持的";金匮之盟";,按照这份...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两个手下 他们实力很强吗

董卓死后吕布为何打不过两个手下 他们实力很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死后,为何吕布打不赢董卓的这两个部下?这两人究竟有多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吕布之所以打不过董卓的这两个手下,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吕布自身的原因,只占了一个!董卓之死董卓的死,其实就是自己作的!一开始的董卓,表现得非常不错,算...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年羹尧被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年羹尧被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清朝雍正三年底,年羹尧被赐死,雍正立即下令彻查年羹尧的党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年羹尧,字亮工,1679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最后抄出了多少家产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最后抄出了多少家产

还不知道:为何曹雪芹家族会与雍正结怨而被抄家?曹家又被抄出了多少家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雍正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雍正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雍正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蜀汉重臣、将领,性格正直简单,不刻意修饰情绪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甘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甘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甘罗出场的时候,是秦王嬴政三年,当时的丞相是吕不韦,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甘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甘罗12岁当宰相(上卿)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年少有为最经典的典故。也成为很多家长用来教育自己孩子,激励自己孩子要努力学习,出名要趁早,少年有为的一个鲜活的教材。不过,可能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