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15)150

国本之争经过

国本之争的经过,是一次帝王和大臣们之间的较量。以下就是国本之争经过。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郑贵妃画像

自从明神宗有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以后,朝臣们惊慌失措。纷纷上奏请求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十四年,首辅大臣申时行上疏朝廷,列举了明英宗和明孝宗幼年被立为皇太子的事情,请求明神宗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明神宗以太子年幼为借口,拒绝了这个要求。大臣们对此惶恐不安,户部吏部等大臣纷纷进言,请求册立太子,甚至以强烈的语气跟明神宗对话。明神宗大怒,不仅将进言的大臣贬黜京城,还加封了郑氏。但是在处罚姜应麟的旨意上也说明了会遵循长幼秩序。

虽然明神宗驱逐了了部分要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的大臣,但是京城依然有不少大臣拥护朱常洛。在长达十几年的斗争中,这种请求屡见不鲜。并在万历十八年达到顶峰。

万历十八年,群臣杜门请辞,逼迫明神宗册立太子。无奈之下,明神宗只好推至明年。之后有借各种理由推脱。

到了次年,工部张有德提议册立太子准备,不被明神宗批准,还被罚了三月俸禄。首辅申时行与大臣对此表示反对,明神宗大怒。后来又因为申时行在暗地里表明辩白,最终名誉扫地,辞官回家。一起请求的大臣,也被弹劾或梃杖。这是明神宗暂时赢得一局。

明神宗认为已经减少了阻碍,就开始着手改立太子,先将三位皇子都封王,然后再其中选太子。但是由于大学士王锡爵既不想得罪神宗,也不想与大臣为敌,就请求皇后抚养皇长子。这使大臣们纷纷质疑了太子的合法性。这一次明神宗也没有成功。

经过了长达15年的斗争,最后在皇太后的直接干预下,明神宗终于立了朱常洛为皇太子。

国本之争结果

明朝的国本之争,使得原本就日暮西山的大明王朝更加脆弱,它消耗了明朝最后的一丝希望。那么国本之争结果如何呢?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朱常洛画像

1601年,也就是万历29年,在争斗了十五年之后,明神宗终于向大臣们妥协,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立朱常洵为福王,封朱常瀛为桂王、朱常浩为瑞王。明朝的一些成年的皇嗣也被纷纷册封。浩久的国本之争看似结束了,但是福王朱常洵并不甘心。原本他应该立刻去他的封地。但是朱常洵并未起身,他还在寻找机会。

万历四十三年,宫廷之中发生了著名的“梃击案”。一个叫张差的太监拿着木棍进入太子所居住的慈庆宫,打伤了守门的太监。张差被抓住后,供出是郑贵妃所指派,郑贵妃想谋害太子。此事一出,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伪,但是整个朝廷的舆论,让郑贵妃和朱常洛压力巨大,大家都以为朱常洵有取代太子的野心。无奈之下,朱常洵只能离开京城,远走封地。

国本之争,皇太子朱常洛最终获得了胜利。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他的地位。

国本之争,虽然是明朝的“祖训”获得胜利。但是这次“胜利”,却最终加速了明帝国的灭亡。太子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他在政治上的无能,跟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明神宗和明光宗两父子,将明朝最后的一点生机断送了,二十几年以后,明朝在农民起义军的呐喊声中灭亡。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是明朝后期神宗皇帝册立太子的问题。因为太子是“国之根本”,所以这一事件就被称为“国本之争”。那么国本之争的简介是什么呢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国本之争,是明朝神宗时期发生的最复杂的政治斗争。按照中国古代帝王皇位传递的法则--嫡长子继承制,皇长子朱常洛从法度上来说是明神宗皇位的继承者。但是由于朱常洛的诞生是一个意外,是明神宗无意间临幸宫女致使宫女怀孕才有的。“母因子宠,子凭母贵”。明神宗并不喜欢那个宫女,因此对朱常洛也不是很喜欢。他十分宠爱他的宠妃郑贵妃,因此想把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

明神宗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朝廷大臣以及慈圣皇太后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有悖于祖训。因此明神宗迟迟不肯立太子,他妄想用时间来让群臣妥协。这一举措让满朝群臣心急如焚,也使得那些大臣分成了两拨。一波是支持皇长子朱常洛,一波是支持朱常洵。他们在朝堂上相互攻击,使得明王朝后期更加混乱不堪。明神宗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最终,神宗妥协了,他在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但是朱常洵不甘心,一直呆在京城不去藩地。直到京城舆论对于他的母亲郑贵妃不利时,他才不甘情愿地离京。太子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也因此稳固。

国本之争起因

国本之争,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进程,使得明神宗时代统治更加黑暗。国本之争的起因,是由明神宗自己造成的。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明光宗朱常洛像

万历9年也就是公元1581年,明神宗去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由于当时皇太后并不在慈宁宫,宫女王氏给明神宗端水洗手。闲来无事的明神宗一时兴起,宠幸了宫女王氏。过了些日子,王氏怀孕了。但是明神宗不承认是他的作为,直到太后给他看《内起居注》,万历帝才承认,最终封王氏为恭妃。王氏诞下明神宗的之一位皇子,也就是皇长子朱常洛。

明神宗的嫔妃很多,在众多爱妾中,他最宠爱的就是郑氏,一直给她提高地位。到了1586年,郑氏给明神宗诞下一皇子,这就是后来的福王朱常洵。

明神宗大喜,封郑氏为皇贵妃。这个跟对待王氏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由于明神宗对郑贵妃极度宠爱。导致有流言传出明神宗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无风不起浪,事实上,明神宗的确有这个想法。因为他不喜欢跟王氏所生的朱常洛。

由于立储流言的传出,大臣都感到十分震惊。纷纷要求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明神宗对朱常洵的偏爱,使对册立朱常洛很是反感。所以一直对立储事宜一拖再拖。于是在朝堂之上,对于立朱常洛还是朱常洵的争论一直不休。

国本之争的起因,归根结底,就是从明神宗对郑贵妃的私心开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2/363132.html

“国本之争经过和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王爷可以直接罢免知府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的王爷理论上不可以罢免知府,但是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罢免知府的。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说明一下清朝的官制和宗室爵位制度。清朝的宗室爵位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泽:三国时期东吴学者、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篡汉,司马懿篡魏,为何只有司马懿被骂了一千多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多年的战火,华夏人口锐减至只有十分之一。这时的天下,上至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天下一统,做那盛世之犬。但是,统一天下的司马懿,原本该被世人所称颂,为...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项羽乌江自刎后,虞姬决然殉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楚霸王项羽和宠妾虞姬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口口称颂、惋惜慨叹,还被许多戏曲家和音乐家编绎成了凄美的文艺作品,一如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又如歌手屠洪刚的经典成名曲《霸王别姬》。面对垓下之围,项羽...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

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不顾诸葛亮劝谏,坚持攻打东吴的原因是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的刘备,奔波了半辈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原本靠着诸葛亮的计策,蜀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刘备晚年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关羽被东吴偷袭身亡,作为大哥的刘备,一怒之下率领部队讨伐东...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