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15)190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是明朝后期神宗皇帝册立太子的问题。因为太子是“国之根本”,所以这一事件就被称为“国本之争”。那么国本之争的简介是什么呢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国本之争,是明朝神宗时期发生的最复杂的政治斗争。按照中国古代帝王皇位传递的法则--嫡长子继承制,皇长子朱常洛从法度上来说是明神宗皇位的继承者。但是由于朱常洛的诞生是一个意外,是明神宗无意间临幸宫女致使宫女怀孕才有的。“母因子宠,子凭母贵”。明神宗并不喜欢那个宫女,因此对朱常洛也不是很喜欢。他十分宠爱他的宠妃郑贵妃,因此想把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

明神宗的这种想法,遭到了朝廷大臣以及慈圣皇太后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有悖于祖训。因此明神宗迟迟不肯立太子,他妄想用时间来让群臣妥协。这一举措让满朝群臣心急如焚,也使得那些大臣分成了两拨。一波是支持皇长子朱常洛,一波是支持朱常洵。他们在朝堂上相互攻击,使得明王朝后期更加混乱不堪。明神宗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最终,神宗妥协了,他在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但是朱常洵不甘心,一直呆在京城不去藩地。直到京城舆论对于他的母亲郑贵妃不利时,他才不甘情愿地离京。太子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也因此稳固。

国本之争起因

国本之争,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进程,使得明神宗时代统治更加黑暗。国本之争的起因,是由明神宗自己造成的。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明神宗历史图

万历9年也就是公元1581年,明神宗去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由于当时皇太后并不在慈宁宫,宫女王氏给明神宗端水洗手。闲来无事的明神宗一时兴起,宠幸了宫女王氏。过了些日子,王氏怀孕了。但是明神宗不承认是他的作为,直到太后给他看《内起居注》,万历帝才承认,最终封王氏为恭妃。王氏诞下明神宗的之一位皇子,也就是皇长子朱常洛。

明神宗的嫔妃很多,在众多爱妾中,他最宠爱的就是郑氏,一直给她提高地位。到了1586年,郑氏给明神宗诞下一皇子,这就是后来的福王朱常洵。

明神宗大喜,封郑氏为皇贵妃。这个跟对待王氏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由于明神宗对郑贵妃极度宠爱。导致有流言传出明神宗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无风不起浪,事实上,明神宗的确有这个想法。因为他不喜欢跟王氏所生的朱常洛。

由于立储流言的传出,大臣都感到十分震惊。纷纷要求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明神宗对朱常洵的偏爱,使对册立朱常洛很是反感。所以一直对立储事宜一拖再拖。于是在朝堂之上,对于立朱常洛还是朱常洵的争论一直不休。

国本之争的起因,归根结底,就是从明神宗对郑贵妃的私心开始的。

国本之争经过

国本之争的经过,是一次帝王和大臣们之间的较量。以下就是国本之争经过。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郑贵妃画像

自从明神宗有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以后,朝臣们惊慌失措。纷纷上奏请求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十四年,首辅大臣申时行上疏朝廷,列举了明英宗和明孝宗幼年被立为皇太子的事情,请求明神宗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明神宗以太子年幼为借口,拒绝了这个要求。大臣们对此惶恐不安,户部吏部等大臣纷纷进言,请求册立太子,甚至以强烈的语气跟明神宗对话。明神宗大怒,不仅将进言的大臣贬黜京城,还加封了郑氏。但是在处罚姜应麟的旨意上也说明了会遵循长幼秩序。

虽然明神宗驱逐了了部分要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的大臣,但是京城依然有不少大臣拥护朱常洛。在长达十几年的斗争中,这种请求屡见不鲜。并在万历十八年达到顶峰。

万历十八年,群臣杜门请辞,逼迫明神宗册立太子。无奈之下,明神宗只好推至明年。之后有借各种理由推脱。

到了次年,工部张有德提议册立太子准备,不被明神宗批准,还被罚了三月俸禄。首辅申时行与大臣对此表示反对,明神宗大怒。后来又因为申时行在暗地里表明辩白,最终名誉扫地,辞官回家。一起请求的大臣,也被弹劾或梃杖。这是明神宗暂时赢得一局。

明神宗认为已经减少了阻碍,就开始着手改立太子,先将三位皇子都封王,然后再其中选太子。但是由于大学士王锡爵既不想得罪神宗,也不想与大臣为敌,就请求皇后抚养皇长子。这使大臣们纷纷质疑了太子的合法性。这一次明神宗也没有成功。

经过了长达15年的斗争,最后在皇太后的直接干预下,明神宗终于立了朱常洛为皇太子。

国本之争结果

明朝的国本之争,使得原本就日暮西山的大明王朝更加脆弱,它消耗了明朝最后的一丝希望。那么国本之争结果如何呢?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朱常洛画像

1601年,也就是万历29年,在争斗了十五年之后,明神宗终于向大臣们妥协,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立朱常洵为福王,封朱常瀛为桂王、朱常浩为瑞王。明朝的一些成年的皇嗣也被纷纷册封。浩久的国本之争看似结束了,但是福王朱常洵并不甘心。原本他应该立刻去他的封地。但是朱常洵并未起身,他还在寻找机会。

万历四十三年,宫廷之中发生了著名的“梃击案”。一个叫张差的太监拿着木棍进入太子所居住的慈庆宫,打伤了守门的太监。张差被抓住后,供出是郑贵妃所指派,郑贵妃想谋害太子。此事一出,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伪,但是整个朝廷的舆论,让郑贵妃和朱常洛压力巨大,大家都以为朱常洵有取代太子的野心。无奈之下,朱常洵只能离开京城,远走封地。

国本之争,皇太子朱常洛最终获得了胜利。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他的地位。

国本之争,虽然是明朝的“祖训”获得胜利。但是这次“胜利”,却最终加速了明帝国的灭亡。太子朱常洛,也就是明光宗,他在政治上的无能,跟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明神宗和明光宗两父子,将明朝最后的一点生机断送了,二十几年以后,明朝在农民起义军的呐喊声中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2/363135.html

“国本之争简介 国本之争起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到西汉大臣史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史丹,字君仲,西汉大臣。他原是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他祖父的妹妹史氏是皇太子刘据的妾,史丹的父亲史高层担任侍中,后霍禹反叛史高揭发有功被封为乐陵侯,汉宣帝病重时讲史高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联手起兵 李隆基后面为何将太平公主处死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联手起兵 李隆基后面为何将太平公主处死

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五年(200年),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时隔8年,曹操闻知病危中的荆州牧刘表想托孤于刘备以保荆州。遂亲率二十万...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陆机《辩亡论》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通常而言,我们总是在网络玄幻小说中了解到这个名词“位面之子”,最开始是08年的《魔兽世界》开始运用这个称呼,到现在网络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呼或是类似的。那么什么是位面之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一个...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与董承等人参与“衣带诏”泄密之后,曹操杀掉了董承和董贵妃,然后东征,进攻刘备。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以小儿子身患疥疮,命已垂绝为由,不肯发兵相救。无奈之下,张飞建议刘备趁夜偷袭曹操营寨,刘备采纳了张飞的建议。然而,刘备的劫营计划被曹操...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还不知道:为何武则天服侍了李世民12年没生育,跟了李治后却生了6个子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人生可谓是传奇之至,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不过她在年轻的时候也并不顺利,她最初是嫁给唐太宗李世民,她在李世民后宫中当了十二年的武才人,才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儿...

刘备在夷陵之战结束后 刘备为何没有回到成都

刘备在夷陵之战结束后 刘备为何没有回到成都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为什么不回成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的有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刘备亲自指挥的大规模战役。两军势均力敌,东吴主将为儒将陆逊。此战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蜀国的有生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由于此战打了将近大半年,所以东吴的兵马钱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