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国七雄变成食物:齐国月饼是如何发展的?
战国时的齐国,因为文化昌盛,经济发达,内涵很丰富,给人以月饼的既视感。月饼从做皮到做馅,都需要一定的工艺含量,相应的,齐国也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有技术含量的国家,连精锐部队都叫做“技击”,更别说其他的了。
战国开始时,齐国的口感比较接近京式月饼,也就是北京稻香村有得卖的那种“自来红”。
公元前475~前341年的齐国
京式月饼跟苏式、广式相比,有他的独特之处:
个头比较小——这时的齐国还没怎么开始扩张,占地不算太广。
皮比较硬——因为还没怎么扩张,军队都在镇守本乡本土,不含糊。
馅比较粗,有颗粒——虽然春秋时代,齐鲁大地的经济文化已经一路领先了,但毕竟不及战国后期灿烂。
齐威王一方面富国强兵,迈上扩张之路,一方面又加强建设稷下学宫,招徕各国学者,使齐国文化极度昌盛,领衔七国,齐国的口感更加细腻、丰富,向苏式月饼演进。
公元前341~前279年的齐国
可以看到,苏式月饼的饼皮比京式月饼增多了几层,但也更加软和、好咬了。这就好像齐国的国土一路扩张,防务却比之前薄弱。
齐威王时,齐国与秦、楚联手,战胜了强横无比的魏国,向西扩张;齐宣王时,一度灭了燕国,只不过被各国逼着吐了出来;齐湣王时,灭了富得流油的宋国,甚至想做掉周天子,取而代之。
但齐国的地缘形势不是很好,西边虽有黄河,但这是黄河下游,水流平缓,容易渡过;南边虽有大岘山和穆陵关,但可以绕过。所以齐国国土虽大,防务却比较薄弱,如果有大的失策,马上就是 *** 的下场,不像秦国还可以缩回函谷关见机行事。
同时,苏式月饼的馅料比自来红要高级,更加细腻、香软、晶莹。相应的,齐国的文化也在这个时代达到顶峰。
儒家的孟子、荀子,阴阳家的邹衍,法家的慎到、申不害,疑似墨家的鲁仲连,那都是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混过的。这时的稷下学宫俨然成了华夏大地上的学术文化中心,光辉万丈,照耀中原,哺育列国。
随着齐湣王不断玩火,南侵楚,西侵三晋,北与燕为仇,又耍弄秦国,终于被引起五国伐齐。济西一战,齐军主力溃灭,接着被燕将乐毅攻克七十余城,只剩下南都莒、东都即墨周边的少量城邑,齐湣王也被心怀叵测的楚国援军干掉,连筋都被抽了出来。这苏式月饼吃起来果然软软哒。
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帮齐襄王传奇般的复国后,齐国这块被啃残的苏式月饼就重新回炉,变成了广式月饼。
公元前279~前221年的齐国
广式月饼又恢复了京式月饼一层皮的特点,而且这层皮还很薄。
齐国的国土又缩回了战国初期的水平,而且经历灭国之祸后,精兵强将尽死,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幅削弱了。
但广式月饼的馅可不比苏式月饼差,至少也是各有千秋。
齐襄王复国后,稷下学宫再度复兴,齐国依然引领文化潮流,哪怕到了亡国前夕,被秦国消灭的韩、赵、魏、楚、燕的遗民都大量逃到齐国避难,不愿被秦国统治。
不过,广式月饼这么软和,吃豆人秦国吃起来也很轻松。消灭五国之后,秦将王贲、蒙恬轻松灭齐,秦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