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01)180

孔子天命观

孔子的天命观,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孔子曾经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曾说过“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孔子对于天命观是多么的重视。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孔子讲学

孔子所说的天命和现在的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命,不是同一个东西,这里的天命是指上天给我们的使命。而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命,是指上天给一个人安排的命运,这种天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在孔子看来,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带着使命而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是因为有上天的使命。上天之所以给你天赋,是想让你用自己的天赋来完成他所给你分配的任务。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到底承当了怎样的天命,这就是“知天命”的意思。其实,“知天命”就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适合干什么,这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所以孔子才将五十岁定为“天命之年”。

只有“知天命”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担当起拯救天下的重任,这样的人才会“畏天命”知道自己身负重任,在巨大压力的推动下,才能不断的去学习,去完善自己,这样到了最后,就能随心所欲,顺应天命,必然能够走上高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终于能够顺应天命,流芳百世。其实,孔子的天命观也是一个理想观,我们可以将天命看成是理想,有了目标,为了目标,努力去完善自己,不断的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的处世之道

孔子处世之道的核心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之一,同时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恕”之思想的核心部分。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周润发版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能强加给别人”,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宽恕待人。世人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孔子还有一个“恕”的思想,有人将他的这一思想称为“恕”道。

“恕”道是“仁”这一思想的消极表现,积极的表现应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改变自己也要改变身边的人,自己进步也要让身边的人进步。后来,孔子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才有了后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略带消极的思想。这句话也被现代很多人立为自己的处世准则,孔子说出这句话的本意是人要有广大的胸襟,不能心胸狭窄,小气待人,要有一颗宽恕的心。

但是,这只是孔子的处世之道,虽然被很多人所接受推崇,但是这不是放之四海之内皆准的道理。它本来就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是一种积极无奈之后,才选择的一种处世态度。例如,一个警察和一个亡命之徒持枪相对,两人此时心中都是想杀死对方的,如果警察抱着一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那么死的不仅仅是自己了,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无辜群众送命。

所以,任何一种思想,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待,要学习那些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个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人物,他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论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还是他的生平事迹都被世人流传了下来。关于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远的故事、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相师的故事等等。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远的故事主要源于孔子从他的两个弟子在救人后的不同行为中看到不同的结果。孔子的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了一个落水的人后,收下了那个被救的人为表示感谢而赠送的一头牛。孔子对于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谢礼物的行为非常赞同,并且还说这样能够使鲁国形成乐于救人的风气。孔子从子路救人并接受答谢这件小事就看到了这样的行为有利于培养人们积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贡用自己的钱赎了一个鲁国人,事后没有接受官府作为表彰奖赏的钱。孔子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会使鲁国不再出现用钱赎人的事。从子贡赎人后拒绝奖赏的举动中,孔子看到了这样的举动会不利于引导人们做善行的结果。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够从小知大,由近知远,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称为圣人的原因了。

与孔子相关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蕴含着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能让了解故事的人学到一些东西。同时人们读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了解到孔子的为人,了解到孔子的“圣人”之处,学到更多。

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指的并不是孔子的家族,《孔子世家》是一篇记载了圣人孔子的生平事迹与他一生所达到的成就的文章,文章中对孔子的记载极为详细,是一篇世人用于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章。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同时他还创办了儒家学派,他在各方的成就之大世人皆知。孔子对政治具有非常大的热情,热衷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多次碰壁、多次受到失败的打击也不曾想过放弃,一直坚持带领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向君王游说自己的思想主张。《孔子世家》这篇文章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孔子一生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四处奔走的政治活动,颇为真实和生动。

孔子不仅在政治及思想方面有大成就,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也颇大。他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开办私学,广招学生的人。他的行为打破了教育的垄断,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他为我国的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孔子世家》中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 *** ,形象地展现了孔子身为教育家的风范。

同时,《孔子世家》也对孔子的学识渊博与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功绩进行了描述。《孔子世家》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从文章的措词与词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孔子这个人抱有向往和敬仰之情。

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孔子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合,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孔子曾周游列国,拥有丰富的旅游经验,也因此,在旅游观念上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游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游,较为注重感受旅游所感受的各种“美”。同时孔子还主张旅游要适度,反对过度旅游。

孔子提倡的人生观念都比较积极向上,例如他主张与富贵相比,应该更重视道义;孔子还主张与人交往要真诚,要乐心助人等等。

孔子是个颇有成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就被世人所传颂,他的各种思想不断被世人借鉴。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儒生都将孔子看作是极其伟大的圣人,对孔子的言行都极为推崇,就好比西方人信奉上帝那般信仰孔子。的确,孔子在各方面的成就之大足以被世人尊称一声圣人,然而其实孔子也是一个人,他也会有犯错,也有不足之处。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2010版《孔子》孔子剧照

孔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伟大人物,在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成就都无比巨大。他为实现政治理想坚持游历各国十余年,即使碰壁,即使多次差点丧命,他也不曾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坚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他主张与人为善、热心助人的人生观,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热心的人。他曾拜师于与他学识相差不远的老子为师,多次不远千里问礼于老子,据传他还曾拜七岁儿童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热爱学习、虚心向学的人。

孔子优点无数,但其实他也有缺点。孔子不光彩的身世与少年时期上门去鲁国一贵族府上讨吃喝却被轰出府的受辱经历使他有了自卑感,而他的自卑感使得孔子在他爬上高位后用杀人的手段来巩固地位时变得专横、独断;从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辞行时,老子赠给他的几句忠言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喜好揭穿别人的缺点,为人有点自我的缺点;从历史记载中孔子繁复奢华的生活方式中可以看出孔子其实比较虚荣,比较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

虽然孔子的缺点有不少,但是那掩盖不了他的优点、他的成就,总而言之,孔子担得起圣人这个尊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3/365439.html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 王翦为什么能够善终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 王翦为什么能够善终

还不知道: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和儿子同助秦灭五国,为何如此功劳可以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大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帮助灭掉了三个诸侯国,再加上儿子王贲灭掉了两个,爷俩一共消灭五个诸侯国。这样,王翦家族可以说帮助秦国在统...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统治20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局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才全由阉人担任。宦官作为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又称太监。因为可以长期接...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是乾隆后宫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妃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庆贵妃陆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并没有记载,只是说她是陆士隆之女。陆士隆是汉人,也并不是权高位重的官员,因此,陆氏坐定了是汉女出身。根据满清后宫祖制,皇帝的嫔妃必须从满洲八旗显贵中择选。因此汉女想在后宫占一席之地,...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张郃成为名将,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以占据青、并、幽、冀四州的袁绍势力最大强大,袁绍得以壮大不仅靠的是家世显赫、还有谋臣武将倾心的辅佐。袁绍帐下鞠义、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熙、雍正、乾隆大概是清朝史上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也是众多影视剧创作的人物素材。而“雍正夺位”的故事更被人反复讲述,据称康熙刚驾崩,雍正为了帝位就连夜处死了父亲的心...

徐世勣最后被贬出京是因为什么?李世民为何这么对他?

徐世勣最后被贬出京是因为什么?李世民为何这么对他?

唐太宗临终之时,为李治安排的辅佐大臣中,最后善终的只徐世勣一人。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徐世勣(徐懋功)是李世民非常宠爱的人,他虽然并不像长孙无忌、房玄龄那样,是李世民的嫡系,而是半路从李密那里投奔到李世民手下的。但是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从来没有打击过他。他也在李世民的手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封...

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画家,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

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画家,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