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08)300

沈约传

沈约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武康人,著有《晋书》《宋书》等多部史书,在著作的过程中开创了史书“家传”的先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颇有成就的史学家;沈约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开创的诗歌体裁“永明体”促成了中国诗歌向近体诗的转变。关于沈约的生平事迹,在《沈约传》中有较为清晰的记载。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沈约所著《宋书》

家世渊源

南朝注重门阀,士族子弟享有特权,朝中官职也多被士族子弟垄断,而沈约就出生于江南豪强士族,当时“有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之说,可见沈氏一族的地位比一般士族更高。沈约的父祖都是南朝宋国的大臣,祖父是宋国的大将军,父亲则是一方太守,因罪被杀,所以沈约虽家世显赫,但自幼孤贫流离。

沈约与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在称帝之前也颇爱附庸风雅,经常与一班文士相往来,当时的南齐竟陵王喜欢招揽名士,梁武帝和沈约、谢朓等八人经常出入于竟陵王府,被称为“竟陵八友”。沈约和梁武帝关系密切,后来萧衍取代南齐皇帝自立为帝,据说也是沈约和“竟陵八友”的另一位名士范云“劝说”的结果。可以这么说,在梁武帝当皇帝之前,沈约与梁武帝既是朋友也是“战友”,关系非同一般。

沈约之死

沈约有着高贵的出身,同时具有不凡的才名,后人总喜欢将沈约想象成一个俊美潇洒的美男子,也总是喜欢从史书上找到蛛丝马迹来证明他的风流倜傥。事实上,沈约有才不假,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当他不再受到梁武帝信任,并且受到庶族官僚排挤的时候,他病了,人也越来越瘦,没过多久就在忧惧中死去,结束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沈约笃志好学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文风繁盛,不仅士大夫阶层以吟诗作赋为时尚,还出现了像“竟陵八友”这样的风流雅士,沈约是其中文学成就较高者之一。沈约文采斐然,为后世所推崇,但这绝非天生,而是与沈约笃志好学分不开。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沈约雕像

沈约出身于南方豪族世家,但早年丧父,因此“孤贫”。但是没有父亲管教的沈约既没有像其他世家子弟一样不务正业,也没有自暴自弃,他酷爱读书,每天都读书到很晚。沈母担心儿子积劳成疾,常常劝他早点休息,但沈约手不释卷,仍旧挑灯夜读。尽管让母亲多操了点心,但刻苦的沈约的没有白费功夫,往往白天读过的书,晚上就能背诵出来。

沈约喜欢吟诗作文,尤其对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生著作有《晋书》《宋书》等多部史学作品,可惜的是除了《宋书》以外,沈约的史学作品大多没有流传到后世。《宋书》文风清逸,除了史学价值之外,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由于沈约本人在宋齐梁三朝都做过官,而《宋书》又在宋齐梁三朝期间分阶段完成,所以书中“为尊者讳”的地方很多,后世学者评价宋书“讳莫如深”。

除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之外,沈约在诗歌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沈约开创的“永明体”使中国诗歌开始由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他本人的诗歌作品《悼亡诗》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四首悼亡诗之一。

沈约瘦腰

“沈约瘦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流轶事,不了解出处的人常因此认为主人公沈约乃风流潇洒人物,就如同后世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戏文就误以为唐寅的“风流”才子一样。事实上,沈约瘦腰的来历和“风流”二字扯不上半点关系,相反它含有病体消瘦之意。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后人想象中的沈约形象

“沈约瘦腰”的典故来自沈约的传记,在《梁书》《南史》中均见载。原文大意如下:沈约想当宰相,大家都觉得很合适,而梁武帝却始终不允许。于是,沈约就请求外调,梁武帝又不答应。沈约于是心灰意冷,想告老还乡,但是又担心皇帝有所不满,所以写了一封信给与他交好的徐勉。信里说道,自己年老多病,腰肢每月要缩小半分,皮带常常要缩紧,希望能告老还乡。

沈约之后,关于沈约瘦腰的说法开始流传,并被赋予了其它含义。在诗文中,“瘦腰”大多时候是写一个人因忧愁所致,身体逐渐消瘦,有时候也借以描写男子身材苗条,具有赞美其仪表之意。同时,也有人将“瘦腰”二字借来描述细细长长的物体,比如人的皮带之类。另外,“沈约瘦腰”在后世被戏曲和 *** 广泛引用,以指男女因相思不得,形容日渐消瘦。繁此诸类,常因作者的用意不同而衍生出不同含义。

在历史上,除了沈约瘦腰的典故为人熟知之外,亦有其它不少因病致瘦的记载,以南梁为最。如沈约昭明太子传记云:“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南梁简文帝萧纲所作《赋得当垆》诗云:“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带宽”。可见,以“瘦腰”形容病体日渐消瘦在当时很是流行。

夜夜曲沈约

南朝名士沈约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诗歌以清怨著称,他的五言诗《夜夜曲》亦是如此。夜夜曲沈约全诗共八句,描写的是一位思念中的女子久盼良人而不归的心情。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夜夜曲

前四句“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通过对星汉浩渺无垠的描述,衬托出女子心中的“空空如也”。后四句“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则通过“孤灯”“鸡鸣”等具体描述该了女子独守空闺,难以成眠的孤寂。《夜夜曲》属乐府诗的一种,带有民歌特色,但此诗讲求声律,则与前代的乐府诗有所差别,是沈约诗歌的创新之处,属于“永明体”的风格。

“永明体”是诗歌的一种创新形式,由沈约和另一位南朝文豪谢朓创立。沈约是南朝文坛翘楚,一生倾心于史学著作,著有《宋书》《晋书》等多部史书。不仅如此,沈约于诗歌方面也颇有见地,著有《四声谱》,提出”四声八病“的理论,强调作诗应注重工整对仗,讲究声音押韵,因此在吸取前代乐府诗精华的基础上和谢朓一起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的仓做形式介于乐府诗和律诗之间,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过渡。唐代律诗之所以盛行,与其押韵有关,因为律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更为人所喜爱。因此,沈约的“永明体”为唐代诗歌的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夜夜曲》则是沈约“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

悼亡诗沈约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诗歌体裁之一,本意是“悼念亡人”,自晋代潘岳悼亡诗得到广泛流传之后,悼亡诗开始成为丈夫悼念亡故妻子的诗歌专称。历代文士所著悼亡诗颇多,南梁时期的沈约也曾著《悼亡诗》一首,用以纪念他逝去的夫人。那么,悼亡诗沈约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呢?沈约《悼亡诗》如下: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沈约像

悼亡诗·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全诗不过短短几十字,却将沈约心中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露无遗。诗的前四句以四季周而复始表现自然的永恒,到了第五句突然笔锋一转,发出人生无常,一去不复返的悲叹。而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描绘妻子逝去之后的悲凉情境,借景抒情,借“虚座”“空床”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悲伤。沈约诗歌的特点在于“清怨”二字,即凄清幽怨的意思。在沈约之前,悼亡诗大多哀而不伤,而自从沈约的《悼亡诗》流传以后,悼亡诗开始向“既哀且伤”的境界转变。可见,沈氏悼亡诗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沈约之后,唐代的元稹、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吴伟业以及清代的纳兰性德也都写过著名的悼亡诗体裁。其中,苏轼的《江城子》知名度更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可谓字字真情,句句催泪,为沈约之后历代悼亡诗的代表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3/366758.html

“著名史学家沈约传” 的相关文章

明朝灭亡是万历年间还是崇祯年间 其实两个皇帝都不是

明朝灭亡是万历年间还是崇祯年间 其实两个皇帝都不是

对明朝亡于崇祯皇帝?还是亡于万历年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比起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宏伟盛况,明朝的灭亡显得无比凄凉。在李自成率军攻破京城前,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自缢而亡,以最凄惨的方式宣告了明朝的覆灭。而关于明朝的灭亡原因,学术界为此争论不休...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最后6年,可谓杀了半个朝堂,对于这些有功之臣,他为何会痛下杀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一路逆袭为大明...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打,连年征战。曹操远征时,经常后方空虚,如国有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曹操两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曹操非常幸运。这两次惊险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记载。...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后期的蜀汉,黄皓专权乱政,为啥诸葛亮在临死前不杀了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来,三国时代,三国鼎盛,国君辈出。各国都希望能够达成统一的最终目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三国都没有能够称霸世界。反而让司马家族坐收渔翁之利,成功地将大晋王朝给推翻了。从现...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因为是用高压的办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变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变弱,一般都是朝廷进入了衰败时期,对地方上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诸侯...

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的故事。董允也算官宦之家,因为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起初跟随刘璋在他手下做事,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依然重用董和,官居掌军中郎将。他少年就和后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