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唐外交:唐朝皇帝为何能让猖狂的日本俯首称臣?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15)110

白江,是高丽半岛上的熊津江,即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的一条支流。公元7世纪,这里发生了中日之一次战争。这一场战争,改变了东方的政治格局。这就是“白江口之战”。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入侵朝鲜半岛,继而侵略中国的野心。自公元664年开始,日本天智天皇深恐唐军进攻本土,在国内耗费巨资,修筑了4道防线,此后日本调整对外政策,向唐朝臣服,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早在公元1世纪,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丽因与中国隋唐王朝的作战,高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以抗衡中国。而中国隋唐王朝则与受到高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以牵制高丽、日本等国结成的反华同盟。

唐高宗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3月,百济在高丽支持下,大举入侵新罗,新罗军接连败北,新罗武烈王向中国求救。唐高宗李治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统帅,率领13万唐军东渡讨伐百济。7月,百济军大败,百济王及百官被俘往长安,百济王朝崩溃。

第二年,百济僧人道琛联络百济遗臣密谋复国,两次派使者前往日本乞援,并请求放还在日本做人质的百济王子丰璋。翌年春天,日本天智天皇命阿昙比罗夫率170艘战船,护送百济王子丰璋回国。丰璋归国后,被扶上百济王的大位。随后,他就组织百济遗民对抗唐军。其间,日本企图在朝鲜半岛扶持亲日政权,向百济政权提供了大量援助。

然而,好景不长,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刚刚拼凑起来的百济朝廷,因为内部权利划分不均而发生内讧。在百济王丰璋要求下,日本派出重兵入朝参战。于是,白江口海战一触即发。

当日本出兵支援百济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唐高宗当即派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率大军增援和百济作战的刘仁轨、刘仁愿部。9月,唐军会合,刘仁轨决定先攻取“群凶所聚”的百济军巢穴周留城,认为“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唐军分为二路: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将领金法敏率军从陆路前往周留城;刘仁轨则与部将杜爽,及百济降将扶余隆率战船护送粮船,由熊津沿白江,即今日韩国锦江而下,从水陆前往周留,以便水陆同举,攻打周留城。

9月27日,日本支援百济的水军先头船只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军,双方进行交战,日军不利而退。28日,日军将领和百济国王会商情报。认为日军有战船400多艘,唐军仅有百余艘战船,战胜唐军不成问题。由于日军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盲目地制定了“我等争先,彼应自退”的战略战术,就这样,日军也没有进行整顿部署,便冒然“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双方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军“左右夹船绕战”,打乱了日军阵形,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一时间“海水尽赤”,数万日军或溺水身亡,或被唐军捕获。在白江口之战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仓皇逃往高丽,余部全部归降。至此,百济国彻底灭亡。

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中国历史上的之一次抗日战争至此结束,日本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其入侵中国的野心也随之破灭。日本天智天皇深恐唐军进攻本土,自公元664年开始,在国内耗费巨资,修筑了4道防线,此后日本调整对外政策,向唐朝臣服,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日军在朝鲜的惨败证明了当时日本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损失惨重的日本深知若不赶紧求和,唐朝一旦下决心进攻日本本土,则他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于是,日本连连派出“遣唐使”赴华,对中国天子毕恭毕敬,并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工艺,以此改造日本。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日本就游离于中国的朝贡体系之外,对中国充满敬仰之情,积极向中国学习,它的许多制度、文化习俗,都是来自中国的影响和熏陶。

直到16世纪,进入了丰臣秀吉时期,日本才出现了大变局。丰臣秀吉是之一个以征服朝鲜半岛、进一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日本野心家的代表。他提出了三部曲,先征服朝鲜半岛、再征服中国。后来的甲午战争也是一以贯之的思路。这是日本的战略选择,恐怕至今从来没有变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3/367873.html

“大唐外交:唐朝皇帝为何能让猖狂的日本俯首称臣?” 的相关文章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对赵光义到底比赵匡胤差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01相差12岁的兄弟至今,对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哥俩,许多人都有个误会:认为岁数差不多。因为一些流传很广的野史就给人以这种印象,比如下面这个最著名的。话说一天,陈抟老祖看到一位妇女,挑着两个孩子逃难。当时就一声惊呼:天啊...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提到这些标签,各位...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从他的号...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