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手下大将有哪些人
李世民手下大将
李世民手下有很多勇猛大将,正是因为他们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才能巩固和加强李世民军队实力。
秦琼剧照
李世民手下大将有罗成、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和王伯当,后来人称他们为“瓦岗五虎”。罗成是秦琼的表弟,擅长耍枪,枪法非常精准。罗成长相俊俏但是不喜欢笑,人们称他为“冷面寒枪俏罗成”。隋朝末年,各地反隋起义频频爆发,罗成和程咬金等人在瓦岗寨参加起义。后来,瓦岗寨解散后,罗成投靠了王世充,不久之后投靠了李世民。罗成跟随李世民四处作战,在攻打刘黑闼的时候,罗成遭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设计杀害,最终死于淤泥河。
秦叔宝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秦琼字叔宝,人们称他为飞虎将秦琼。秦琼骁勇善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当初,他在隋朝做将士,先后在张须陀、裴仁基等手下任职,因为勇猛善战,秦琼在当时就很大的名气。隋朝灭亡之后,秦琼跟随裴仁基投靠了瓦岗寨,结识了程咬金等人。随后,跟随罗成等人投奔了王世充,因看不惯王世充奸诈秉性,继而投靠李世民。秦琼一直跟随李世民征战南北,立下赫赫功劳,因为骁勇善战身上留下了许多刀伤。唐朝稳定后,秦叔宝一病不起,贞观十二年时,在长安病逝。
程咬金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和罗成秦叔宝的经历一样,最后投靠于李世民门下。程咬金战斗力十分强,跟随李世民打败了宋金刚,在虎牢关之战中,抓捕了窦建德和王世充,立下功劳。后来,玄武门之变爆发前,程咬金预言了此事,主张让秦王先下手为强,铲除李建成和李元吉党羽。
李世民性格
每个人都有多面的性格,李世民也不例外,从他的人生经历可以分析出他的性格特点。
李世民剧照
首先,李世民是一位果敢的人。当初,李渊在隋朝为官,隋炀帝派遣他驻扎太原一带,为防止突厥的进攻,并且平定四处的战乱。李渊的意向根本不在于在隋朝为官,他的志向更为远大。但是,碍于自己兵力不足,迟迟不肯起义,李世民见父亲如此犹豫不决,便劝告父亲起义,李世民给李渊分析了当下的局势。李渊认为李世民说的很有道理,随之在晋阳起兵。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可体现出李世民果断的性格特点。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碍于兄弟之情,便没有和他们计较。李渊召见李世民三兄弟时,李世民知道前去必定危机四伏。事先在玄武门做好了埋伏,等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到,李世民便将俩人乱箭射死。
其次,李世民是一位活泼开朗,有义气的人。李世民的队伍中,有很多大将,比如程咬金、罗成等等。他们认为李世民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才会跟随他征战四方。
第三,李世民是一位温柔有爱心的君主。以他和长孙皇后的感情为例,长孙皇后先后为他生下三子四女。李世民登基不久,就立了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十分爱护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生的小女儿,晋阳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离世了。李世民亲自抚养晋阳公主长大,而晋阳公主也是他唯一一个抚养的孩。晋阳公主早逝后,唐太宗悲痛了很久。
李世民主张
李世民登基后,改国号为“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颁布了针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提高了唐朝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李世民剧照
从谏如流是唐太宗的主张之一。他亲眼见证隋朝的灭亡时因为朝廷的腐败,为了汲取经验,唐太宗一直虚怀若谷,励精图治,积极听取朝中大臣们的意见。以大臣魏征为例,根据书籍记载,魏征一共谏言200多次,在朝廷之上敢于直说太宗的过失和错误。唐太宗对魏征又爱又恨,爱的是魏征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谏言以提醒自己政事上的过失;恨的是,魏征在朝廷之上揭露自己的不足,让唐太宗屡次陷入尴尬之地。正是由于有魏征、马周、褚遂良等正直大臣谏言,唐朝才会显露繁华之貌。
大臣要廉洁奉公,是李世民的又一主张。唐太宗认为,只有政治清明,官员廉洁,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能繁荣。他曾经写下百字箴言,旨在告诫大臣为官之道,也以此提示自己要做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并且倡导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经派遣房玄龄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员的业绩,在全国范围内巡察,整顿风评。
轻徭薄赋是唐太宗在经济上的一个主张。因为隋末战争的缘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为了兴旺人丁,唐太宗决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除此之外,唐太宗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且减少了农民的赋税,让百姓能安定生产生活。唐太宗的这一举措,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调动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
李世民李恪
唐太宗李世民,我国唐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英明神武,文韬武略,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乐,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唐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在这些儿子中,他最疼爱的除了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魏王李泰之外,就是吴王李恪了。
李世民(右)剧照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母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可以说他的身世是非常显赫的。李恪自小便显示出了超人的才华和智慧,读书、习武无一不精,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可以说在所有的皇子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因此他可谓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和魏王李泰一起成为最受李世民喜爱的两个儿子。之后因为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欲意谋反,被揭发之后,供出了李泰也曾经参与此次行动,因此他便废了李承乾,另立长孙皇后的三子李治为太子,但是再立李治为太子之后,他又觉得李恪的个性十分像自己,于是便动了立他为太子的打算。
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李治的舅舅,在朝中手握大权的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他担心李治被废的话,长孙家族的权力会遭到削弱,因此极力向李世民劝说立李治为太子的好处和优势。李世民最终拗不过他,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登基为帝,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此时失去了李世民佑护的李恪被与他素有嫌隙的长孙无忌诬陷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死于公元654年,享年三十五岁。
李世民管理日志
《李世民管理日志》是潘竞贤所著的一部作品,这本作品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1日发行。《李世民管理日志》主要讲述和介绍了李世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善治理措施。
李世民剧照
在书中,作者潘竞贤以现代的眼光解读李世民治国国家和管理人才的方式。李世民身为领导者,他既要兼顾国家大事,还是照顾到朝廷命官的职能所在,在这本书中,详尽地介绍了李世民如何运筹帷幄,开启了贞观之治。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李世民是一位公司的大老板,房玄龄、褚遂良等人是李世民的得力员工,正是因为李世民善于任用人才,懂得团队运作规律。才使得贞观年间,全国社会上下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管理日志》对现代公司发展和壮大,也有借鉴意义。
在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团队合作和长远视角的重要性。作者潘竞贤用白话文的方式,将唐太宗治国理念翻译了出来。其中,涉及了他和大臣们治国对策探讨,以现代思维方式重新解读了李世民的管理之道。文章用时间方式罗列出来,给人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和新鲜感,读起来耐人寻味。和古代帝王治国一样,想要把一个公司做强做大,并且让员工认可公司文化和公司理念,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情。当时,李世民正是因为有虚怀若谷,提倡直谏的精神,才能推动唐朝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这本《李世民管理日志》就为创业者提供了一套管理式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