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4-07)140

陶渊明趣事

陶渊明的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高傲的人格气节。他不甘与贪污受贿之伍同流合污,在充满诱惑、黑暗的官场与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图像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发生在义熙元年。陶渊明刚度过不惑之年,在家中闲适着。后来在好朋友的劝说,再次出仕担任彭泽县令官职。在任三个月后,朝阳派人下来陶渊明所在的彭泽县检查公务,受使命前来的人是督邮刘云。督邮刘云为人凶神恶煞,专门趁公务之职捞取油水、收刮民间的油脂油膏。检查公务结束后,他收获的贿赂不下千金。而且,如果当地的百姓、县令不给他献上“礼物”,他就以此为由栽赃陷害。因此,督邮刘云在彭泽县臭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陶渊明不愿意忍受督邮刘云的压迫和欺诈,就不去见他,自己推却了官职回归家乡。此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趣事被大众流传。

除了这件趣事之外,陶渊明还有两件小趣事,不过这两件小趣事都与酒有关。

陶渊明趣事之葛巾漉酒。郡将前来看望陶渊明时,陶渊明正在酿酒。正好就煮熟了,陶渊明随意将头上戴的葛布取下来漉酒,漉完之后又戴回脑袋上,弄得头发满是酒星子。陶渊明也不在意,随后接待了郡将。

陶渊明趣事之我醉欲眠卿可去。陶渊明与人家交往,不分贵贱。只要是来拜访他的,他都会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会说》“我已经醉了,想睡觉休息一下,你可以离去了”

从这两个趣事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个随性率真、不拘小节的君子,对酒亦十分喜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创作《饮酒十二首》诗中的第五首诗。这首诗是陶渊明在隐居田园生活之后著作的,主要体现隐居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欢喜及对大自然的赞叹。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这首诗的宗旨是回归自然,在意境方面可分为两层。

之一层是前四句:“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此四句描写陶渊明终于摆脱黑暗的官场生涯,摆脱了令人厌恶的尘俗纷扰的感受,突显诗人鄙视仕途之路、不与朝臣统治者等同流合污的情感。看似简单的四句话,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诫我们,人是可以自我陶冶的,只要心中有理想又追求,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情趣。

第二层是后面六句:“采菊东篱下……欲辨已忘言”。后六句描绘了夕阳下照映下的南山美景,诗人从中体会到了无限的生活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炽爱和纯洁的品德操行。“采菊”的悠然与“南山”的美景、落山的夕阳与归巢的飞鸟相互映衬,让诗人体会到别样的深意,想要说出什么,却陶醉在此山此景中不能自拔,给读者留下一丝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

这首诗诗句描写简单明了,富有理趣,但又不枯燥乏味。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的统一,短短的几句词不仅写出了悠然自在的心情,还描绘了幽静淡美的景,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又包含了自然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意味深长。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诗一共有五首,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形象的描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及感悟,抒发了诗人远离仕途重返家园的愉悦心情和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生活、理想的逐步呈现。

之一首“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首先表明辞官归隐的庆幸和喜悦之情,抒发诗人解脱了官场的压抑,重获新生的惬意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第二首“野外罕人事……零落同草莽”:描写诗人进入归隐生活后的日常生活和心境。相较于黑暗的官场,更喜欢现在朴质、没有心机的生活。

第三首“种豆南山下……但使愿无违”:描写诗人亲身耕种劳作的情景。短短的八句词,表达了诗人反传统观念、破陈旧思想的精神。

第四首“久去山泽游……终当归空无”:描写诗人外出漫游,偶遇之事。由此事引发了诗人的思绪,对尘世的感悟。这首诗与前三首诗相呼应,总结了陶渊明当下的心境。

第五首“怅恨独策还……已复至天旭”:描写诗人劳作归来的心情变化,由怅恨到欢欣,隐喻陶渊明从宦官生涯到隐居生活的历程。

从这组诗中,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由田园生活的炽爱、对劳动者自食其力的尊敬。相比之下,隐含着对宦官生涯腐败浑浊的厌恶之情,体现了陶渊明宁愿忍受田园的辛劳也不愿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及保持洁身自好的毅力。《归园田居》集体展现了陶渊明追求悠闲自在、崇尚清贫、安逸知足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责子

《责子》是陶渊明在五十多岁左右著作的一首诗,描写的是他那五个不成气候的孩子。陶渊明虽然放弃了仕途生涯,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但是仍他挂虑和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有所作为。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责子》

《责子》原诗:“白发被两鬓……且尽杯中物”。诗中叙述的大意如下。

《责子》诗中开篇,陶渊明感慨自己上了年纪,两鬓斑白,皮肤失去了往日的丰满开始变得松弛,恐怕命不久矣。自己命不久矣不要紧,他现在最担忧的就是五个儿子的前程。可是这五个儿子都是不求上进、整日碌碌无为,让陶渊明十分失望。

大儿子陶舒俨年方二十八岁,为人非常的懒散,好吃懒做,没有求学的上进心,一生碌碌无为。这“懒惰”被陶渊明用夸张手法描写,说是世上无人能及,已经到达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境界。二儿子陶宣俟年将十五岁,是个致力于学习的年纪。可是他到了年龄也不认真学习,不喜欢写文章,不学无术,对考试功名没有任何兴趣。

三四子陶雍份与陶端佚是双生子。这两个双胞胎智力先天愚钝,学习困难。到了十三岁还不认识 *** 十位数字,数字六加七之和也傻傻算不出。小儿子陶通佟已经九岁了,还是年幼无知、个头蠢笨的样子。整天只知道在外头玩耍,爬树摘果子,到头来只会念“梨”、“栗”,一点学习的热情和心性都没有。

面对这些不上进的孩子,陶渊明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浇愁。

陶渊明《责子》一诗便是在如此心境下,借酒挥洒而出。

陶渊明辞赋

陶渊明辞赋现存的仅有三篇,收录在《陶渊明集》中。这三篇辞赋分别是《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及《闲情赋》。虽然陶渊明辞赋只有三篇,可是这三篇却集中的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历程。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辞赋之三《闲情赋》

陶渊明辞赋之一《归去来兮辞》著作于晋安帝406年,描写的是陶渊明欲脱离官场隐居田园的宣言。诗中所描写的是作者回归家园的路途上发生的情景及到家之后与家人喜悦团聚之情,还有在家耕耘劳作的情景。虽然这些情景全是作者凭借想象捏造出来的,但是描述的十分真切,语言节奏跌宕起伏、欢畅淋漓,强烈的表达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期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辞赋之二《感士不遇赋》是一篇文诗参半的作品,描写的是有志之人不受到重用。这篇辞赋的主旨,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风气。在虚伪昏暗的官场社会中,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没有遇到好的机会表现自己。他们大都被社会埋没,或被流言诋毁,处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既悲又愤。好在作者看透了世俗社会,保持着自身高尚的气节远离了是非之地。

陶渊明辞赋之三《闲情赋》是陶渊明辞赋中仅有的一篇情赋,描写的是一位妙曼的女子。这位女子深深吸引着作者,使作者日思夜想,展开了一段想象之旅。虽然对女子的爱慕极深极浓,却不得不压抑在心中。经过了一夜的辗转,最终只能无可奈何的放弃,重新整理自己的心绪,抛弃各种杂念,保持本心的纯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4/371842.html

“陶渊明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相关文章

刘伯温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没有下手为何还有关系

刘伯温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没有下手为何还有关系

对朱元璋并未诛杀刘伯温,为何说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有莫大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伯温的死因,已经成为了历史谜案。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杀害的。为什么说他是朱元璋杀害的呢?(刘伯温剧照)当时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御医去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副药,刘伯...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们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从南郡出师征讨襄、樊,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后又水淹七军,一度威震华夏。当年末,为攻取南郡已经筹备了两年之久的孙权,接受了曹操的邀请,答应共击关羽。随即,孙权以...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裴仁基:隋朝时期将领,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东县人,隋朝时期将领,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三司裴定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谡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直接导致蜀汉灭亡:他是另一个马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历史上李治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李治,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治临终前,为自己死后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首先,他让宰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辅佐新皇。其次,给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属曹操军队,在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时得以投降刘备。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虽然没能实现统一中原,但在一统北方、推动佛教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魏时期还有一种残忍的继承方式,那就是“子贵母死,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北魏后宫中的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并被立为太子,就会被赐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