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项羽坑杀秦军是什么样的
相传项羽坑杀秦军是什么样的
两千多年前,在先秦政权瓦解的那场战争中,二十万秦国降军被西楚霸王项羽坑杀殆尽,恢弘壮丽的阿房宫也在熊熊烈火中付之一炬。两千多年后,项羽坑杀秦军一事成为一桩历史谜案,引发了史学界的多番探讨,究竟项羽坑杀秦军的历史是虚构还是确有其事呢?
项羽剧照
其实,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迁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当时,被俘的秦国官兵曾私下讨论自己的后路问题,因为战败回国会面临举家被杀的命运,而任由楚军肆意侮辱,像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早晚也会因为不堪徭役之苦而死于非命,倒不如在途中奋力一搏,兴许还有活命的可能。
这些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考虑到秦国官兵人数众多,若在途中忽然发难,楚军恐怕难以制约,于是,楚军在夜晚对秦降卒发起突袭,将二十余万人尽数杀害,埋在新安城南,以绝后患,这便是项羽坑杀秦军的经过。
在秦末的战乱年代中,大规模的交战司空见惯,而战争往往伴随着胜利方对失败方惨无人道的屠杀,因此,能犯下火烧阿房宫那样罪过的项羽,即使当真有过坑杀秦军二十万的暴行,也不足为怪吧。
可是由于这段历史除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所记载之外,其余历史文献上皆无踪迹可寻,因而缺少旁证,只能得其梗概,所以古往今来的史学家即便对此事心存疑虑,却也不得不信,毕竟在时隔两千多年的今天,想要推翻这段历史,为西楚霸王洗去暴虐无道的污名,可惜也没有相关佐证了。
项羽屠城,少年劝说
项羽在年纪轻轻之时便灭了秦国,自称为西楚霸王。无论是起义反秦,还是与刘邦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楚霸王项羽都屠城数次,据一些古书记载,屠城有六次之多。其中最后一次的大屠杀,项羽屠城,却遭到少年劝说,项羽最终放弃。
项羽屠杀
外黄大屠杀发生在楚汉之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那时,刘邦派手下彭越驻守在外黄城。并多次攻打项羽,使其断了粮草,也因此使项羽陷入困境。然后项羽就决定带兵攻打外黄,诛杀彭越。项羽与彭越激战了几日,两败俱伤。不过最终彭越大败,弃城而逃,项羽得知外黄城的百姓曾帮助彭越守城而恼怒,就下令将陈内15岁以上的男子押到城东以活埋他们来解心头之恨。
外黄小儿劝说项羽
没想到,一位外黄县令家门客的儿子,年仅13岁,居然冒着生命危险去见项王。外黄少年见了项羽不但不害怕,反而谈定的说道:“外黄百姓是受彭越所逼,才任他摆布;现在百姓们已经归顺大王了,如将他们活埋,对于大王来说是没什么,那么其他城池的老百姓还会归顺大王吗?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而失人心者失天下。”听完少年的一席话,项羽便叫人放了外黄百姓。后来,从外黄城以东的几座城池,因这位少年的劝说,项羽都不再屠城,而百姓们也都不战而降,归顺项羽。
刘邦手下卢绾为什么会叛变投奔项羽
卢绾这个人在楚汉之战中起到巨大作用,是他扭转了战局,起初卢绾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他和刘邦不仅同年同日生,而且还是同乡,所以卢绾和刘邦可以说是非常亲密的关系,但是在战争后期卢绾突然叛变了刘邦投奔项羽,一直以来卢绾为什么投奔项羽是专家研究的课题。
卢绾剧照
专家对于卢绾为什么投奔项羽这个问题给出了几种答案,其中最令人信服的一个答案是卢绾亲眼目睹了刘邦的狠心,刘邦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当他被敌军追捕时,连他的父亲都不要,当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想要逼迫刘邦投降,但是刘邦为了天下大业连他的父亲都放弃了,让他的父亲活生生被项羽杀死了,卢绾目睹了这件事,认为刘邦内心太过狠辣无情,他对自己好只是想暂时利用他,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的项羽非常忠厚仁义,所以卢绾抛弃了刘邦投奔项羽。
其实对于卢绾为什么投奔项羽还有第二个解释,那就是卢绾的政治远见不是很高,他在当时的情况下,认为项羽一定能够战胜刘邦,所以宁肯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刘邦,他也不想待在刘邦的阵营等死,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卢绾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抛弃了刘邦。
其实除此之外,卢绾投奔项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史书上记载卢绾和刘邦之间有很深的芥蒂,他们在政见上有很大分歧,当时刘邦在入关中之前就想消灭项羽,而卢绾认为可以拉拢项羽,不一定非要真刀实枪,两人在这件事上出现分歧,最后导致卢绾出走。
楚霸王项羽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总体来说项羽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才能的英雄,他在那个乱世中能够保护一方百姓,还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一个好人,但是项羽连年征战也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他对待部下很残忍,对待被征服的地区的人民也很残酷,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就是一坏人。
项羽剧照
其实对不同的人来说,项羽是好人还是坏人有很大不同,他对于自己的盟友非常仁义,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就像他发动巨鹿之战不只是想推翻秦朝暴政,而且还想拯救诸侯,救出自己的同伴,从这一点上来说项羽对待自己人非常好,不仅仁义无双而且注重诺言,信守承诺,是一个好人。
同时项羽对待他的敌人非常残暴,项羽长年南征北战征服了很多地方的首领,对待这些首领他没有用劝降的手段,而是直接杀掉了,而且他的战争过程伤害了很多平民百姓,项羽的战争中也带有侵略的色彩,对被侵略地方造成的破坏是无可估计的,从这一点上来看项羽同时又是一个坏人,是一个野蛮的侵略者,也是一个独裁者。
一直以来项羽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存在很大争议,不管怎么说,项羽是先秦时代最重要的一个英雄人物,他这一生中做过很多好事也做过很多坏事,对待不同的人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项羽是好人还是坏人还要从多方面来看。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后自刎过程介绍
项羽自刎,结束其一生,也让历史永远的记住了这位乱世的杰出人物。在楚汉争霸时期,这个结局似乎是注定的,但是也与人为原因分不开的,使得项羽在30岁就自刎而死的原因,既有历史背景方面的,也有个人性格方面的,更有当时的外力作用,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项羽的早亡。
项羽自刎剧照
首先就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处于秦王朝后期的乱世之时,大小势力纷纷占山头,自立门户,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楚霸王作为当时更具实力的队伍之一,被各方的势力所忌惮,尤其是刘邦,对项羽的存在感到难以忍受,楚汉争权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使得项羽应付的十分无力,甚至是感到疲倦。
然后是项羽自身的性格原因。项羽是非常勇猛的,但是在谋略方面略有不足,他的叔父在战争中去世之后,少了叔父这位军师的指点,项羽变得无措,甚至在很多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少错误的选择,尤其是在鸿门宴这个事情上,错失了良机,使得项羽的地位变得更加危险。直到垓下之战,项羽被迫自刎于江中,这是非常遗憾的。另一方面,项羽本身的不听劝阻,使得手下的一些将领寒心,不少真正用心追随的谋士们纷纷远走,使得项羽变得孤立无援。
最后是外力原因。这个来自于当时的一些权谋家,这些权谋家在垓下之战的时候,使用了不少的计谋,这些计谋正中项羽的软肋,使得项羽在战争中勇气受挫,丧失了重新再来的勇气和自信,最终项羽自刎,西楚霸王殒命。
项羽在秦始皇出行是说的取而代之故事
项羽取而代之是说的项羽少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项羽是秦末汉初一位称雄一时的霸主,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项羽少年时代就拥有非同一般的志向,表现出了与很多人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和 *** ,项羽取而代之讲述的就是项羽的与众不同的看法,也说明了项羽自幼就具备了领导人的气质,下面就说一下这个小故事。
项羽画像
秦始皇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是受命于天的,是一般百姓无法企及的神一样的人物,但是在项羽的心中却不是这样的。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总是喜欢巡游四方,有一次秦始皇巡游到了南方,秦始皇的车马仪仗路过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带,众多的百姓站立在道路的两边看着秦始皇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的通过,少年的项羽与自己的叔叔项梁也在路边的群众之中,这个时候项羽看着秦始皇的车马仪仗队伍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梁听了吓了一跳,立即用手捂住了项羽的嘴,并说:“别乱说!你不怕全家合族都要杀头吗!”虽然项梁表面上这样说,但是从内心里开始对项羽刮目相看,觉得项羽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事的人,其实当时在项梁的心中早就已经有着想要推翻残暴的秦朝的想法,只不过项梁的心思没有像项羽那样说出来罢了。后来项梁与项羽投身到反对秦朝的战争之中,项羽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推翻了秦朝,项羽取而代之的预言被项羽自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