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5-06)290

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国家呕尽心血,是一代名臣。民间关于司马光的故事除了流传最广的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外,还有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司马光石雕

在司马光小时候,大概只有六七岁左右的样子,有一日,他想要吃青胡桃,但很可惜他怎么也剥不下青胡桃的皮,司马光很是着急。他的姐姐见司马光不能将皮给剥下来,便想要帮忙。但是他的姐姐也不会剥,无奈之下,司马光只能拿着青胡桃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儿,司马光家里的女佣看到司马光拿着一个青胡桃,就明白司马光是想吃胡桃,但又剥不了皮。于是,女佣便将司马光手中的青胡桃拿了过来,打了一盆热水,把青胡桃放进了热水之中。青胡桃经过热水的浸泡,就非常容易剥下皮来。

司马光的姐姐路过时,看到司马光已经拿着胡桃在那吃了。姐姐很是好奇,于是就问青胡桃的皮是谁剥的。司马光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青胡桃说:“青胡桃的皮是我自己剥下来的,只要将青胡桃放进热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姐姐听后十分的高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但司马光的父亲听到两人的对话后,非常的生气,训斥他:“你怎么敢说谎。”原来,女佣帮助司马光剥青胡桃皮的事情,被在门口的父亲看得一清二楚。

经过这件事后,司马光再也不敢撒谎了。等到司马光成人后,他还将这件事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诚信。

司马光救友

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从小便有神童之名。在他七岁那年,司马光便能够完整的背诵《左氏春秋》一书,并且能够明白其中深刻的含义。这对一个七岁的儿童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连成年人也不一定办得到。但真正令司马光扬名京城的则是他砸缸救友的行为。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司马光救友

有一天,家里的大人们在商谈要事,就让小孩子们去后院玩耍。这一群小孩子正在好动的年龄,十分的调皮。在司马光家中的后院里,有一口蓄满水的大水缸,大家就围绕着这口大缸玩耍,但这种行为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进水缸里。

有一个小孩子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摸摸的爬到水缸的边沿上,一个不小心,小孩子就掉进了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很深,高过小孩子的身高,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小孩子肯定是会被淹死的。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们,一见自己的小伙伴掉进了水缸里都十分的惊恐,边哭边跑出去向大人求救。

但司马光一直很镇定,他知道如果等大人来再救人,那么小伙伴肯定是会被淹死的。司马光看到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于是就跑过去用大石头去砸水缸。水缸被大石头击中,瞬间就破开了一个大口子。水缸里的水哗啦啦的流了出来,掉进水缸里的小伙伴也顺利被救了出来。

等到其他小朋友喊来大人时,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已经顺利被司马光救了出来。大人们纷纷夸赞司马光的机智,认为司马光遇事能够冷静,想出好办法。这就是司马光救友的故事。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涵义,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当然,司马光这么聪明跟他自身出众的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公元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了仕途,最后官至图龙阁大学士。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尽心辅佐皇帝。宋仁宗期间,司马光被任命为同知谏院。在担任这一要职的五年时间里,司马光曾上书多达一百七十多份,向皇帝提了许多有利国家发展的建议。皇帝也认为司马光是真心为了国家的,便将其调任至中书省。

在王安石为宰相,实施新政时,司马光并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于是离开朝廷长达十五年之久。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一心整理资料,编撰《资治通鉴》,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政务。《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之一本编年体的史书,里面包含了十六朝代,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一书这与他的博学多闻是分不开的,且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环境极其的艰苦,专门开辟了一间地下室来写书,甚至为了编撰该书司马光耗尽了自己所有的钱财。

司马光的著作

北宋的司马光不仅是有名的政治家,他更是一名文学家,一生著作颇多。那么,司马光的著作有哪些呢?在现今比较有名的有《资治通鉴》、《稽古录》和《潜虚》等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先来说说《资治通鉴》这本书吧,它是我国历史上之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包含了十六个王朝的兴衰更迭,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是现今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一书,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共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共294卷,300万字左右。其主要内容以国家的政治、军事这两方面为主线,再加以国家的经济、文化和人物评价等辅助内容,司马光希望后人通过阅读该书,能够关心国家兴亡,同时警示统治阶级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好好治理国家。

《稽古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算是《资治通鉴》的姊妹篇。该书一共分为三部分,共二十卷,记录了从远古到宋英宗时期历朝历代的大事件。《稽古录》语言简洁明了,简单易读。历朝历代对该书的评价都很高,明代大哲学家朱熹认为儿童读完六经后就应该去读《稽古录》一书。

《潜虚》一书则是司马光所写的一本哲学著作。司马光在即将要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因病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潜虚》是司马光仿照汉代扬雄的写作手法,以五行为基础,义理、图式、术数等为主要内容。

司马光家训

北宋名臣司马光对其独子司马康一直都是精心教导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司马光家风严谨,其家训在现今看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北宋贤臣司马光雕像

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日益奢靡,人人都竞相攀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司马光对这种社会现象感到十分的焦急,他认为这种风气是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会进一步腐蚀年轻人的思想。司马光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避免这种恶习,于是写下了《训俭示康》这一篇文章作为家训,意在教育儿子及后世子孙们要勤俭持家,不能奢侈腐化。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之一段中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先是说明自己一直都是不喜欢奢侈的作风,并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进一步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的一贯作风。接下来,司马光用自己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不好奢侈的作风。文章的第二段就是司马光感慨北宋初年与现在社会风气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喜好奢侈,并做了详细的事例说明。文章的第三段则是对北宋初年的一些人物节俭的事例做了一个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现在社会生活习俗的奢侈之风。在之后的文章中,司马光引经据典,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希望后世子孙一定要勤节持家。

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教育自己的后世子孙一定要牢记“俭朴”两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风。

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关系

司马迁和司马光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硬要说他们两个人有关系,大概就是他们都姓“司马”,五百年前两个人是一家。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司马光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而司马光则是出生在北宋的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也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两个人在时代上面就已经相差了一千多年,就算有血缘关系,经过这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两人之间的基因,也应该没有几处相同了吧。

另外两个人也有一个相关的地方,就是两个人都是史学家,并且都著有一部流传后世的巨著。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之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对后世的历史、小说、戏剧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著作之一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

而司马光则是中国之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本官方修订的史书在中国历史上也有非常高的地位。《资治通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写到公元前959年停笔,涵盖了十六朝1362的历史。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贤臣、鸿儒等都会对《资治通鉴》点评批注,而且还是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可以说除了《史记》之外,其他著作的赞誉都不能与《资治通鉴》媲美。

这样说来,修史倒像是“司马”家族的传统了,而且有司马迁、司马光两位大家,相信史学家族的称号应该没有人能够和司马家族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5/376947.html

“北宋司马光剥胡桃的故事 告诫自己做人要诚信” 的相关文章

曹操作为一个极其爱惜人才的英主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

曹操作为一个极其爱惜人才的英主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

对为何爱才如命的曹操非要杀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君主,破袁术,擒吕布,灭袁绍,踏平西凉马腾统一中国北方,建立了不世功勋。曹操能从一名东汉小吏创业成功,成为曹魏江山奠基人与其重视人才分不开。乱世争雄,人才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

康熙的儿子中除了参与九子夺嫡外 其他人的下场是什么

康熙的儿子中除了参与九子夺嫡外 其他人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知道:康熙有很多儿子,除了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的儿子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读: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14岁时有了第一个儿子,65岁时还有了最后一个儿子,只不过,第一个儿子和最后一个儿子都早夭了。怎么样?惊不惊喜?意...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 他为什么要帮助陆逊走出八卦阵

诸葛亮的岳父,为何要帮陆逊走出石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伤亡十之八九。若非赵云前来救助,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即刻往白帝城,然而陆逊依然穷追不舍,这一切早在诸葛亮的预测之中。于是便在鱼腹浦摆下...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可谓是大名鼎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

潘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为人奢侈贪财

潘璋: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为人奢侈贪财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