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诗词文献4年前 (2021-05-10)280

倦夜

杜甫 〔唐代〕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译文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竹林中的凉气渐渐侵入卧室,郊野茫茫,月光洒满庭院的每个角落。

更深露重,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星子稀疏时有时无。

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行,自己照亮自己;栖息在溪旁的鸟儿已经醒来,呼唤着同伴。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赏析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却有点悖于常理。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应不会“倦”。因此,诗人夜里为什么会疲倦是这首诗的一条重要线索。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虽然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诗人思绪向广阔和遥远的空间驰骋;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创作背景

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这时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草堂,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他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不禁忧心如焚,因作此诗以抒发感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5/377604.html

“《倦夜》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

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什么能惊艳千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不足百字的短小铭文,文风骈俪,句子多采用排比、偶句的形式,一韵到底,富有诗歌的蕴藉之美。这篇如此短小的铭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有口皆碑,主要还是因为文中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借刘禹锡...

水浒传中庞万春的实力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庞万春的实力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庞万春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方腊部下的大将,由于善用弓箭,绰号“小养由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看完水浒传,有太多的人喜欢花荣。花荣是神箭手,被称为小李广,智多星吴用吴学究曾经情不自禁地夸奖花荣箭术要胜过李广,他说即使养由基也不及花荣的箭术。养由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神箭手,称...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探索唐代诗人綦毋潜的生平,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唐代有不少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千古留名、妇孺皆知,也有不少璀璨一时,后人不缺不甚了解的诗人,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都长安,成了游学的“京漂”,渐渐有...

甄宓失宠后写下《塘上行》,表达出妻子对丈夫浓烈的思念之情

甄宓失宠后写下《塘上行》,表达出妻子对丈夫浓烈的思念之情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际上并无确切记载,史称甄夫人,父亲是上蔡令甄逸。她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甄夫人在三国时代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在当时有“江南有二乔,河北有甄氏”之说,甄夫人的美貌可与著名的美女大乔、小乔相比。曹植专门为...

功勋封侯的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有多传奇?

功勋封侯的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有多传奇?

一、功勋封侯的边塞诗人唐朝是个诗歌的国度,其中边塞诗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诗歌体裁。五绝中,有初唐四杰中的杨炯,一首《从军行》,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拉开了唐朝边塞诗的帷幕。七绝中,有龙标王昌龄,一首《出塞》,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夺得了“唐人七绝压...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南宋的陆游、尤袤、范成大与杨万里四位诗人,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也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代表着宋代是个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中兴”诗人,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爱国热情,用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他们都是爱国人士,可能我们没能在抗金最前线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但是他们在以另一种当时...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南宋时期,社会时局十分不稳定,虽然国力不够强大,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是一如从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一大批爱国诗人。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个群体,由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和陆游四人组成,他们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也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江西派诗风的影响,但又具有自己...

文同的一生是怎样的?诗歌创作与官宦生涯密不可分

文同的一生是怎样的?诗歌创作与官宦生涯密不可分

说到文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文同,北宋诗人、画家,又称与可,治蜀太守文翁的后人,人称石室先生,自号笑笑先生。文同一生最大的贡献便是“画竹”,他自创“湖州竹派”使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位以画竹为主的画家,对后来的郑板桥影响深远。然而,很少人知道,他还是苏东坡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