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是《水调歌头》中的一首,出自于苏轼之手,被后世文人收录在他的《水调歌头》文集中。
苏轼画像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某一年八月十五,在现今我们将这一日称为中秋佳节,在那一年,苏轼已经有四十一岁了,政治上极其不得意,我们通过这首词逐句解析来分析作者的意图。
词的上半段,如同上述画面中的景象,天空上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圆圆的,亮亮的,将整个大地都给照亮,我举起了晶莹的酒杯,抬头向上天发问,好久都没有这么皎洁明亮的月光了,天上的各路神仙们,你们可否告诉我啊,现在是什么岁月了?我本属于天上,现在想趁着这月色,乘风回到应该属于我的地方,但是唯恐用玉石装饰的月宫,经不住那高处的寒冷,我站起来随着月光翩翩起舞,其中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哪里像是在人间啊。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景色的描写,作者心里活动的描写,属于记实部分。
词的下半段,紧扣上班段,抒发了词人的心中感想。在这么美丽的月光下,人的心中是不应该抱有任何的埋怨和怨恨的,但为何这么美丽的月色只能在亲人离去之时才能欣赏得到呢?人的一生中无数的悲欢离合,天上月亮的形状不停由圆到缺,由缺到圆,这是一件难得周全无可奈何之事。即使亲人并不在自己的身旁,但仍然希望他们能够身体安康,虽远隔两地,却能够共同赏月。
这首词前半段感情落寞低调,但最后的收尾部分却一扫之前的阴霾,呈现出勃勃生机。
苏轼趣事
苏轼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其文学成就代表了宋朝时期文学的更高峰,这样一个人是非常机智的,也是非常幽默的一个人人,在生活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智慧,苏轼的许多小故事现在还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下面小编就讲一个苏轼赴宴的小故事,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苏轼的机智,也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学。
苏轼画像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去京城参加科考,但是有六个人看不起苏轼,就想戏弄一下苏轼,于是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想要在席间戏耍苏轼。苏轼接到邀约欣然前往,入席之后,一人提议,要行酒令,酒令的内容必须要包含一个历史典故,这样就可以独享一盘菜,其余五个人都大声赞成,于是就开始了。一个人说:“姜子牙钓鱼。”于是端走了鱼;另一个人说:“秦叔宝长安卖马。”于是得意的拿走了马肉;又一个人说:“苏武贝湖牧羊。”第三个人志得意满的拿走了羊肉;第四个人说:“张翼德涿州卖肉。”又将肉拿到了自己面前,最后一个人说:“关云长荆州刮骨。”最后一盘骨头也被他拿走了。六个人幸灾乐祸的看着苏轼,苏轼不慌不忙的说:“秦始皇吞并六国。”于是将六盘菜都拿到了自己面前,六个人目瞪口呆。
这则故事是民间笑谈,至于苏轼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不得而知,总之可以看到民间对苏轼的智慧与才学是相当崇拜的。
苏轼的雅号
苏轼是一代文豪,苏轼自称为“东坡居士”,雅号“东坡”,事实上苏轼的雅号有很多,比如苏氏父子三人一同扬名天下,所以人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其弟弟苏辙为“小苏”,另外苏轼因为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眉山公”和“眉山先生”。总而言之,苏轼最为有名的雅号是“东坡居士”。
苏轼画像
苏轼的雅号很多,最为人们所知晓的是其“东坡居士”的雅号,我们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苏轼,提起苏东坡却是如雷贯耳,那么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东坡居士”呢?下面我们就讲一下其中的缘由。
公元1079年,苏轼时年四十二岁,苏轼被统治阶级说写作诗词讽刺新法,苏轼因此被捕入狱,苏轼在狱中待了103天,差点被杀头,这就是“乌台诗案”,苏轼从狱中被释放之后被贬谪到了黄州,成为了黄州团练副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之职,可以说这个职位是苏轼一生之中更低的一个官职。
这个职位相当的低微,并且没有实权,这个时候苏轼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于是苏轼经常到黄州附近的赤壁游玩,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两个千古名篇,苏轼在工作之余带领自己的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这个雅号就是这个时候取的。苏轼在这个阶段可以说过上了一种清闲舒适的生活,算是一段隐居的日子了。可能是处于对这段时间的怀念,以后苏轼总是采用“东坡”这个雅号,从而导致现在雅号超过了其真实的名字,很多人甚至是只知道苏东坡而不知道苏轼。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苏轼生活的饿那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够比肩的一代文学大家,这样一个人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其一生的经历来看也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从其诗词的风格来看更是一个非常豪放的人,苏轼堪称才华四溢,作为官员也是一个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苏轼画像
首先说苏轼是一个聪明的人,这从苏轼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父亲苏洵在苏轼年龄还比较小的时候就醉心于仕途,在家里刻苦攻读,这样也为苏轼的早年家庭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苏轼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早年的启蒙。据说苏轼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轼二十一岁就参加朝廷的考试并且高中第二名,从以上就可以看到其天资聪颖。
再说苏轼是一个豁达和豪放的人,俗话说“文如其人”,苏轼的作品很少有小情调的自怜自艾,苏轼的文章充斥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即使是被遭遇了牢狱之灾后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那么豪放不羁,看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丝毫没有凄凄切切的伤感情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豪放的做派。
苏轼是一个才华四溢的人,从苏轼留下来的数千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华,苏轼不仅仅是一位文坛泰斗,还是一位具有铮铮傲骨的官员,王安石改革的时候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这个时候苏轼不是放弃自己的政见为了高官厚禄而曲意迎合,而是选择了外调,后来新的皇帝上台,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苏轼又与统治者的政见不和,这个时候也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再次选择了外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坚持己见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苏轼的人生观
苏轼,出生于公元一零三七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诗词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如若要提及一个人的人生观,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人生经历是会改变人的观念。苏轼的一生更是充满了荆棘,但也是这些生活中的荆棘才让这位诗人在诗的领域里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奇迹。
苏轼图片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对苏轼兄弟的教育是充满了期盼的,连女儿小妹也因为处于这样的独特气氛中成为一个才女。苏轼正是因为饱怀着对国家与百姓的热情,所以决意投身于官场中。在朝廷的选拔考试中一举成名,此时的苏轼人生观是乐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官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苏轼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人,在向在位的君主提出自己的主见后,却被君主调离京城,开始了自己苦闷的外放生活,此刻的苏轼人生观是不明朗的,郁闷的,一片低沉的。
或许有的人会因为遇到困难后便从此不思进取,然而苏轼却让所有的人相看,他没多久之后立即将自己的人生观进行一个调整,在被贬地区结识好友知己,用自己的才华向众人展现自己新生活的开始。此刻苏轼的人生观又是一片光明,即使官场不得意又如何,苏轼照样有自己独特开朗的人生观,他还默默地用自己的人生观感染着周边的众人。这就体现在当他有为难之时,不少人为他挺身而出,不计后果。
一代诗人苏轼的人生观总的来说是乐观的,向上的,更是豁然豪放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观,才创作出了不同的诗词为人乐道。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是北宋非常有名的诗人和词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在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所作为,如此有才华的一个人,人们对苏轼人物评价也是很多的。
苏轼雕像
刘辰翁在他的词序里说苏轼写的词坦荡磊落,有些像诗,有些如同散文,有些像天地间的奇观。他如此赞扬苏轼的诗词,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苏轼人物的评价是,他很欣赏苏轼的才华。
刘熙载也曾说过,苏轼的词是非常有意境的,所有的诗词都是有他本身的故事,是从他内心深处中流淌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相同感受的人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真意,读者没有经历过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也是无法体会其中感情的。这也说明了他对苏轼人物评价是,比较注重苏轼的诗意和人生阅历。
燮星期曾在他的文章里评价苏轼,他说苏轼的诗词的意境是古往今来前所未有过的,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一切的开心快乐,生气愤怒等等一系列的感情,全部都呈现在了苏轼的笔端之下。可以看出他对苏轼这个人物的评价是很高的,他觉得苏轼的文笔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所有的苏轼人物评价来看,苏轼不仅是个很有文采的才子,还是个很有阅历的人生赢家。苏轼的文笔中无不透露着他对人生的各种看法和观点,也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意境,耐人回味,令人赞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