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大夫伯牙善鼓琴 被称之为"琴仙"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伯牙全名俞伯牙又名伯雅,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也是一位著名的琴师,他的琴艺非常的高超,同时他还会作曲,被称为“琴仙”。伯牙一生非常擅长弹琴,传闻他的琴声能让人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
伯牙鼓琴画
伯牙在很小的时候他的师父就带他出门游历了,他的师父经常将他放在大自然中,让他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刚开始的时候伯牙不能理解,但是他从来没有说什么,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明白了师傅的用心,那天他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师傅来找他,于是就自己向前走来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奏起了琴,声音非常的优美,他感觉自己的琴声就是大自然的呼唤,他明白他听懂了大自然的声音。就这样他做出了著名的曲目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伯牙的琴艺非常的高超,话说有一位叫做钟子期的樵夫就是因为他的琴声而和他相识最终成为知己的。伯牙弹高山的曲目,钟子期就能感受到绵延不断的山在他的身边伸展着,弹奏水的时候,钟子期就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钟子期甚至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阵阵雷声,能感受到伯牙心里的想法,由此我们就可已看出伯牙的琴艺之高。也正是因为这样伯牙和钟子期才成为了知己。
俞伯牙善长鼓琴,是他自己懂得感悟,努力练琴的结果,他不愧是“琴仙”。
伯牙学琴
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弹琴非常好听,被后代人称为“琴仙”。那么伯牙一身高超的琴艺是怎么练就的呢?这里有一个故事,叫伯牙学琴。
伯牙学琴图
据说伯牙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成连学琴了。但是成连总是说伯牙琴声没有灵性,说伯牙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单纯的将各个应付给弹奏出来了,没有神韵,不能引起听者的兴趣。于是就想要带着伯牙去寻找自己的师父,希望自己的师傅可以帮助伯牙。
他们一起坐船到达了山东蓬莱。这个时候成连对伯牙说你在这里呆着,我去找我师父。就这样伯牙一个人待在岛上,因为他在岛上除了练琴没有什么事情,于是就自己出去逛逛看看。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用心的倾听大自然的每一种声音,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灵魂中,他感觉到自己的层次提高了很多。这些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就坐下来按照心中的感受开始弹琴,时而气势恢宏时而低沉婉转,一气呵成,创作出了著名的高山流水。等到十天之后他的师傅回来了,发现伯牙的进步之后,非常开心,他说我们不需要我的师傅来指导你了,你应经领会到了弹琴的真谛。
伯牙学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归于本真,只有最真实的才能创作出最美的,最悦耳的琴声,也只有现实才会让你的创作和表演更加完美。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通过这则故事,告知世人好友难寻的道理。话说,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之后,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毕竟,钟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
伯牙子期画像
俞伯牙演奏结束后,便和钟子期谈天论地,把酒言欢。两人越聊越投机,互相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拜为兄弟,并且约定每年的中秋节都要来此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的第二年中秋,俞伯牙按照约定来到了汉阳江口。俞伯牙等了很久,依然没有见到钟子期的影子。于是,俞伯牙席地而坐,希望通过自己的琴声能召唤来这位知音。俞伯牙弹了很久,依然不见人来。到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过路的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这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在不久之前因身染重病而去世了。
临终前,钟子期留下遗言,让后人把坟墓修在江边,等到每年八月十五相会时,都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了。听了老人的一席话,俞伯牙万分悲痛。按照老人的指引,俞伯牙来到了钟子期的坟前。俞伯牙席地而坐,用凄楚的琴声演绎了一曲《高山流水》。弹完,俞伯牙挑断了琴弦,并长叹一声,把自己心爱的瑶琴摔在了青石上,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我弹琴还能给谁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