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黄昏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历朝历代有不少描写黄昏的诗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问我粥可温”,沈复在《浮生六记》里为玉娘写下的句子,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而留在沈复记忆里的黄昏却是如此凄清,一切只是因为少了一个可以陪伴自己欣赏落日的女子,从此便少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柔情。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原来诸般美好,皆是因为生命里多了一个身影;原来许多美丽,只是因为时光里添了一段记忆。
黄昏是宁静而十分美好的,经过繁琐又忙碌的一天,人嘈杂的心态开始慢慢地变得清寂,神态也从紧张转化为悠闲。这个时候的五官成为放大器,开始捕捉世间呈现给人的各种美妙。于是,诗人李商隐于此期间脱颖而出,喟叹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驱车登上高原的诗人,满怀惆怅,观望夕阳西沉,惘然于美好虽好,却过于短暂。
事实上,黄昏是敏感的时辰,沉淀下来的心灵,拥有着奇妙万分的触觉,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诗人伫立黄昏,心怀讴歌。当然,黄昏不仅仅是悲伤的,也有壮阔的景象: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王昌龄《从军行》)
在“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昌龄的笔下,黄沙漫天的边塞,独自登上百尺高楼,远眺海风吹拂里的黄昏秋色,冷寂里充满丝丝缕缕的壮美,磅礴大气仍然迎面而来。
黄昏终归是幽静的,欣赏完大漠风沙里的壮观黄昏景象,又怎么能够不提起江南秀气的水乡黄昏。江南的秀丽是浸入骨子里的,其渗透出来的忧郁气质,亦是如此妩媚又清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梅花已经很美了,更别说露一抹倩影在这黄昏暮色里,微漾淡淡清香,若有若无,幽幽悠悠沁人心脾。
黄昏降临的时刻,有温馨的烛光映照着简陋的小家庭,其中蕴藏说不尽的详和与温暖,这是人人所追求的圆满生活。可是,“悲莫悲兮生别离”(《楚辞·九歌·少司命》),生活不仅有团圆,还有为了生活而逼迫的羁旅行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情此景,令人仿佛看见一轴画卷缓缓打开:秋风萧瑟,古道蜿蜒,枯藤缠老树,老树栖昏鸦;小桥横卧,流水潺潺,远山一二座,人烟四五家;疲惫瘦马,断肠游子,夕阳西下,漂泊天涯。
诗情画意的黄昏时刻,总是勾起人无限回想,恍若琴弦轻抚,撩拔着内心隐秘的情丝,进入寂寂时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此种孤苦无依,充满了如许多焦灼与忧虑。正如诗人所描绘出来的种种无奈:
“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清]许瑶光《再读〈诗经〉四十二首》)
鸡栖木架,牛羊入栏,夕阳昏黄,深闺妇怨,最是牵挂的、最难排遣的,正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处对照,千般积愁。
黄昏的确美妙,夕阳固然美好,谁不希望能够留住这般灿烂的时光,可以与心爱的人携手共沐温情,度过漫漫长夜,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难消解是情思: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情人遥在远方,埋怨着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此良夜却不能相会。举步登楼,展眉眺望,暮色四起,新月如钩。芭蕉不展若愁丝,缠绕不绝;丁香结瓣藏忧绪,辗转无限。
在诸多描写黄昏的诗句里,最让人欣赏的应该是这样两句: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此联脱胎于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是近代人吴兆江,据朱自清先生解释:“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著于现实的意思。”先生很喜欢,便把他抄写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阅读《红楼》,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喜欢,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同样,对于蕴含各种意趣的黄昏意象,每个人也都会在内心产生不同的感触,然而不管如何,妙趣横生的黄昏都是值得人深思与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