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首农事百工之诗,反映对百姓农业的重视及对统治者恶劣行径的痛恨
古代诗人留下不少农事百工之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我国古代,由于农业生产不发达,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一般讲究天时地利,采用精耕细作的 *** 。如果有时发生旱涝灾害,或者受到蝗灾虫害的侵扰,这一年的收成不好,百姓都会饿肚子。
老百姓除了靠天吃饭外,统治阶层的治理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君主勤俭节约,那将连年丰收,即使有灾害,一般也会岁岁有余粮的;君主若是贪图安逸享受,即使风调雨顺之年,老百姓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更无论说出现那种自然灾害,必将使人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
因此,在当时能否管理好农事百工的问题是判断一个朝代官吏好坏的重要因素。古代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古诗来警醒后人,进而传达了对统治者不作为的痛斥。
比如,下面这首陆游于南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作的诗,就深刻反映出他对百姓农业的重视以及痛恨统治者的恶劣行径。
《秋获歌》 陆游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
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
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
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
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
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追思食不餍糟糠,勿使水旱忧尧汤。
殣[jǐn]:指饿死的人。餍[yàn]:饱,满足。
尧汤:指唐尧、商汤,古时的两个贤君。这里指南宋皇帝。《汉书·食货志》:“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
诗中前四句描写秋季丰收以及向官仓送粮的生动景象,反映了农民们的喜悦心情。
中间四句是对前几年遭遇灾荒的回顾。老百姓或病死或饿死,而官吏却照样贪赃枉法、残酷饕餮。
最后六句,作者劝诫老百姓要勤俭生活,以免遭到水旱天灾。
陆游在诗里揭露了封建时代统治者无时不在掠夺百姓的罪恶行径。尤其是在结句,反映了他对人民祸不旋踵而至的担忧和痛恨统治者所造成的人祸更甚于天灾的思想感情。
除了陆游的这首诗外,我们再来读两首小诗,以加深了解古代农工百事的诗歌:
《蚕妇》 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诗是由北宋张俞写的,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北宋文学家。
全诗通俗易懂,描写了一个养蚕妇女进城卖丝所引起的感叹,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人民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
同样,北宋梅尧臣也写了一首诗,传达了相似的情感。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
这首诗描写了烧瓦工终年劳动,屋上却无片瓦,而那些“十指不沾泥”的达官显贵却坐享其成。
通过瓦工与富人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者与贵族们的不公平现实,进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